钾肥在玉米,大豆上应用增产增收显著内容摘要:

1、豆上应用增产增收显著 近些年,由于土壤中施入氮、磷肥量不断增加,加之高产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粮食产量不断提高,对土壤中有效钾的消耗量越来越大,土壤层有效钾日趋下降,致使土壤中氮、磷、钾比例失去了平衡,土壤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缺钾。 为此,我们自 1994 年至 1996 年在全县内多点次开展了玉米、大豆施用钾肥肥效试验示范。 实践证明:玉米施用钾肥的增产幅度为76149;大豆施用钾肥的增产幅度为 84167。 取得了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 一、钾肥应用技术多年来,我们广辟钾肥肥源,在玉米、大豆上进行了施用硫酸钾、生物钾、小灰、炭化稻壳等试验示范,确定了适合本地土壤和作物的钾肥用量及施用方法。 1施用 2、量作物钾肥施用量(公斤/667 平方米)肥料作物硫酸钾生物钾小灰炭化稻壳玉米 75210050 大豆 52100502施用方法玉米施用硫酸钾及生物钾肥与种肥混匀,深施种子下方 7 厘米8 厘米处;施用小灰和炭化稻壳方法破垄夹施。 大豆施用钾肥与种肥混合一次性施入。 二、玉米、大豆施用钾肥取得的效果1试验示范结果1994 年1996 年三年 18 点次试验,玉米 67 公顷示范,大豆 333 公顷示范,均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 玉米施用钾肥,以 667 平方米施二铵 15 公斤,追施尿素 10 公斤为对照,在此基础上每 667 平方米分别施用硫酸钾 75 公斤、生物钾 2 公斤、小灰 100 公斤 3、、炭化稻壳 50 公斤。 三年多点次调查及测定结果是:施用钾肥的玉米穗长、穗粒数、百粒重增加,秃尖缩短,产量提高。 穗长平均较对照分别长 18 厘米、12 厘米、09 厘米、11 厘米;穗粒数平均较对照增加 45 粒、31 粒、23粒、31 粒;百粒重平均较对照高 055 克、054 克、05 克、08 克;秃尖平均较对照分别缩短 16 厘米、11 厘米、05 厘米、13 厘米;应用钾肥的玉米分别较对照 667 平方米产 4336 公斤,增产 6445 公斤、4856 公斤、330 公斤、478 公斤。 大豆施用钾肥,以 667 平方米施二铵 10 公斤、尿素 2 公斤为对照,在此基础上每 667 4、平方米分别施用硫酸钾 5 公斤、生物钾 2 公斤、小灰 100 公斤、炭化稻壳 50 公斤。 三年多点调查及测产结果是:施用钾肥的大豆产量构成均高于对照。 单株荚数平均分别较对照多 56 个、48 个、27 个、40 个;单株粒数平均较对照分别多 144 粒、12 粒、67 粒、10 粒;百粒重平均较对照分别重035 克、03 克、021 克、031 克。 应用钾肥的大豆分别较对照 667 平方米产 1441 公斤,增产 241 公斤、192 公斤、121 公斤、144 公斤。 2推广应用情况我县自 1997 年开始大面积推广玉米、大豆应用钾肥技术,至 1999 年全县累计推广玉米应用钾肥面积 53 5、万公顷,大豆施用钾肥面积 2 万公顷。 应用钾肥的玉米三年经上中下 72 点次测产,平均 667 平方米产 4679 公斤,较没有施用钾肥的玉米增产 524 公斤,增产 126,纯增收 2317 元(成本按硫酸钾每 667 平方米 1875 元,玉米按 08 元/公斤计算)。 192 万公斤,总增收 18536 万元。 应用钾肥的大豆三年经上中下 45 点次的测产,平均 667 平方米产 1365 公斤,较没施用钾肥的大豆增产 165 公斤,增产 138,667 平方米纯增收 238元(成本按硫酸钾 667 平方米 125 元,大豆按 22 元/公斤计算)。 全县累计增产大豆 495 万公斤,总增收 714 万元。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