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插水稻大田期管理要点内容摘要:

1、龄、播期和植株性状等条件限制,对移栽大田的耕整质量要求较高。 同时机插实现了宽行、定穴、定苗和定深栽插,满足了高产水稻群体质量栽培的群体基础。 因此,一着不让抓好机插稻大田期管理,才能确保栽后早发稳长,争足穗、攻大穗、夺高产。 一、大田准备:1、精细整地:大田耕整应采用旋耕灭茬,旋耕深度 12米左右,上水后待完全吸足水分再进行耙地墁平,达到田面平整,全田高低差不超过 3 厘米,田面整洁无杂物、漂浮物,田面上细下粗、上烂下实,插秧作业时不陷机、不壅泥,同时清除田埂杂草,整修沟渠、田埂。 2、适施基肥:在基施腐熟有机肥或麦草还田的基础上的,每亩施用 45%的复合肥 30 公斤,在可能的条件下可增施硅肥 1 2、0 公斤、锌肥 2 公斤作基肥。 3、淀实浮泥:为避免栽插过深或漂秧、倒秧,大田墁田后必须沉实时间 2,如季节、秧龄特别紧,沉实时间至少在 24 小时以上。 达到泥水分清,沉淀不板结,清水插秧。 二、精细机插1、适龄栽插:坚持“宁可田等秧,切不可秧等田”的原则,严格掌握叶龄在 叶,秧龄 15不超过 20 天。 若因遇阴雨天气或机械原因延迟栽插,要及时排水并采取措施遮雨,抢雨隙机插。 2、薄水栽插:机插时大田保持 1皮水;水过深,易漂秧;水过小,不利于机械行进。 3、机械的调试:机械的调试应服从农艺栽培的要求,米左右。 株距为 米(株距调整手柄在 90 位置),密度在 左右,单穴 4 苗,亩基本苗在 7 万左 3、右。 三、大田管理1、及时补苗:由于秧苗不平衡、大田耕整质量差、沉淀时间短、水层过大、田边机械不易操作等原因很容易出现缺棵、浮秧,机插结束后应及时进行人工补缺,以减少空穴率,确保基本苗数。 2、水浆调控:机插结束后及时灌水护苗,水深以不淹没秧心为宜。 插后 3进入薄水层管理,并间以短时间落干露田通气,切忌长时间深水。 分蘖期实行浅水勤灌,灌水以水深达 3右为宜,待其自然落干,适时露田,再上新水,如此反复。 当平均每棵有 12分蘖时排水搁田,由轻到重,“轻搁”的标准是田边开始起细裂缝,即应复水,通过多次轻搁,使土壤沉实,达到复水后清水硬板的要求。 孕穗期至抽穗扬花期应建立浅水层,满足颖花分化和抽穗扬花对水分 4、的要求。 灌浆结实期间歇上水,干干湿湿,以利养根保叶,活熟到老,切忌断水过早。 3、精确施肥:有机肥与无机肥合理搭配,节氮增磷补钾加硅添微肥,每亩大田总量折纯氮 20右,五氧化二磷 5化钾 10(蘖)肥与穗肥之比为 6:4。 分蘖肥。 第一次在栽后 5 天左右每亩施尿素 5二次在栽后 12 天左右施尿素 后 18 天左右看苗适量补肥促平衡。 长粗肥。 一般 7 月中旬每亩用氯化钾 10右。 穗肥。 查叶龄定施肥时间,看叶色定肥料用量。 在主茎叶龄余数为 月底 8 月初),每亩用尿素 茎余叶龄 时施用保花肥,每亩用尿素 5右,后期结合病虫防治搞好药肥混喷。 4、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总的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化除可结合第一次施用分蘖肥每亩用小苗除草剂 抛手克,拌尿素撒施,并保持水层5。 在栽培避虫的基础上,以水稻生育期为主轴,以病虫发生轻重缓急为依据,在不同的生育价段,瞻前顾后,采用一药兼治、多药混用、药肥混喷的方法,打好水稻病虫防治 3总体战。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