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树菇仿野生无公害栽培内容摘要:

1、作物秸秆及林副产品年累积量巨大,为生产食用菌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如何生产出无污染、安全、优质的无公害食用菌产品是食用菌产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现依据国家无公害食用菌生产技术标准,介绍灰树菇仿野生无公害栽培技术如下。 优选栽培场所和原料食用菌对有害重金属有较强的富集能力,所以要优选灰树菇栽培场所和原料,尽量减少因栽培场所和原料所带来的有害物质积累。 优选栽培场所。 栽培场所要选择在空气流畅、四周宽阔,远离交通主干道、工矿企业、禽畜饲养场、医院等污染源,大气质量符合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水源水质洁净无污染。 优选栽培原料。 选择新鲜无霉变、无害虫,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的棉子壳、木屑、玉米心、稻草、菌糠等作主料, 2、以麸皮、玉米粉、腐殖土等作辅料。 主辅原料在收获前 1 个月不能使用高残毒农药,重金属含量不得超标;陈料在使用前要暴晒 23 天,以杀灭霉菌和虫卵,降低杂菌和病虫基数。 规范操作栽培流程栽培期。 栽培季节安排与灰树菇的产量和质量密切相关,栽培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安排制种和菌包制作时间。 灰树菇属中温型菌类,多为春秋两季栽培。 北方地区春栽一般 46 月出菇,秋栽 1112 月出菇。 南方地区春栽一般 34 月出菇,秋栽 1112 月出菇。 从接种至出菇一般需 55 天左右,所以制菌袋的时间应比最适出菇时间提早 2 个月左右进行。 培养基配方。 灰树菇适用于多种原料栽培,但阔叶树木屑和棉子壳为主料效果最好,在培 3、养料中加入适量含腐殖质的山土更适合灰树菇的生长,且能提高灰树菇子实体的发生率。 在此提供 4 个配方。 其一,杂木屑 77%,麸皮 10%,玉米粉 10%,蔗糖 1%,石膏粉 1%,碳酸钙 1%。 其二,杂木屑 44%,棉子壳 44%,麸皮 10%,蔗糖 1%,石膏粉 1%。 其三,杂木屑 40%,棉子壳 30%,麸皮 10%,玉米粉 8%,山坡土 10%,蔗糖 1%,石膏粉 1%。 其四,棉子壳 60%,麸皮 20%,豆饼粉 8%,菜园土 10%,蔗糖 1%,石膏粉 1%。 含水量控制在 60%65%, 装袋灭菌。 栽培袋多采用 16 厘米30 厘米米的聚丙烯塑料袋。 将原材料按配方比例混合,加水并调节好含 4、水量,搅拌均匀后装入塑料袋。 装袋时必须注意不能压破或刺破袋,压紧培养基并使表面平整后在料中打洞(利于透气),套上塑料套环,然后塞上棉花塞。 装袋完毕应及时入锅灭菌,高压灭菌需保持 10 小时。 接种发菌。 选择高产、优质的菌种,按无菌操作接种。 接种后放在发菌室内,保温 2528,室内相对湿度 60%70%,避光培养,每日通气 12 次。 15 天后加散射光,加强通风,温度 2225。 30 天后菌丝长满袋底,表面形成菌皮,可以进入出菇管理。 仿野生出菇排菌时间。 菌丝满袋后,脱去塑料袋,将菌棒整齐排列在事先挖好的畦内。 这种覆土栽培形式生物效率可达 100%120%,远远优于袋式出菇。 灰树菇最佳排菌下地期在 5、11 月至次年 4 月底。 排菌方法。 在优选的栽培林地挖宽 4555 厘米、长 厘米、深 25 厘米的坑,坑之间的距离为 6080厘米,中间修排水沟。 地沟挖好后,先灌一次大水,水渗后,在沟底和沟帮撒一层石灰粉增加钙质和消毒。 将发好菌的菌袋剥去塑料袋,将菌棒横成排竖成行地排放在沟内,相邻菌棒要挨紧,每 4 个菌棒之间要有一个空隙。 在沟内可排放 45 行菌棒。 再在畦床表面撒一层新鲜草木灰,目的是增加肥料且能抑制杂菌生长,可增产 10%以上。 分。 自然气温达到 15以上,在畦内灌 1 次水,水量以没畦面 2 厘米为宜,以后每天早、中、晚各喷水 1 次,并尽量往空间喷。 若天气较干旱,则每隔 5浇水 1 次 6、。 低温季节喷水时最好用日光晒过的温水,以利保温。 温度。 灰树菇子实体生长适宜温度为 1620。 气温较低时,白天延长阳光直射畦面的时间,晚上要盖严草帘。 气温较高时,白天气温高时盖上草帘,晚上揭开草帘露天生长。 通气。 灰树菇子实体生长期棚内要注意通气。 当天气较为暖和时,每天揭开草帘通风 23 小时。 注意低温和大风天气要少通风,早晚喷水前后适当加大通风。 菇蕾分化期少通风多保湿,菇蕾生长期多通风促蒸发。 光照。 要保持灰树菇生长有稳定的散射光,适宜的光照强度为200500 勒克司。 每天早晚晾晒 12 小时增加弱直射光,出菇期避免强直射光,不可为操作方便撤掉草帘。 光、温、水、气四大因子必须协调执行。 环境不协调易 7、造成畸形菇。 防治病虫害病虫害防治。 灰树菇出菇期较长,易发生病虫害,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创造适于灰树菇生长的最佳生长环境条件,保证灰树菇健壮生长。 提倡生物防治:培养料配制可采用植物抑菌剂和植物农药,如中药材紫苏、菊科植物除虫菊、木本油料植物菜子等制成的植物农药杀虫治螨剂。 用寄生性线虫来防治蚤、瘿蚊和眼菌蚊等。 实行物理防治:栽培场所采用30 瓦紫外线照射或臭氧灭菌器消毒杀菌。 经常保持环境卫生,撒石灰粉消毒。 严格科学用药:在确须用化学农药时,应选用克霉灵、霉得克等已在食用菌上获得登记的农药。 应在未出菇或每潮菇采收后用药。 应急防治措施。 对灰树菇栽培过程中发生的病虫害,有时应采取应急防治措施:绿霉是最易发生、危害最严重的杂菌,一旦发生,轻者大幅减产,重者绝收。 发现局部感染时,通常将感染部位挖掉,并洒少量石灰水,添湿润新土。 感染部位较多时,可用 5%的草木灰水浇畦面 1 次。 发现菌蝇等虫害时,用草木灰撒到畦面,并用低毒高效农药杀虫,不能有残毒危害。 高温季节,当畦面有黏液状菌棒出现时,用 1%漂白粉液喷床面,以抑制细菌。 加强产品质量检测。 采收后的鲜菇要去除料根和杂质,按照无公害食用菌产品质量检验规则进行检验,合格后,按照无公害的包装要求进行包装,并张贴无公害标志。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