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棉花苗期病害的防治措施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花苗期病害种类很多,我市棉花苗期最为严重的几种病害是立枯病、炭疽病和红腐病。 近几年来尤其是前两种病害发病较往年重。 作好棉花苗期病害的的防治工作,是关系到我市棉花能否增产增收的关键。 当前棉花苗期病害的防治工作关键是落实好“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1 枯病田间发病的明显症状是棉苗根部和近地面茎基部出现长条形黄褐色斑,发病严重的整个病斑扩展为黑褐色环绕整个根茎造成环状缢缩,导致整株枯死,枯死株根部腐烂。 子叶受害,多在被害叶子上产生不规则黄褐色病斑,病部干枯脱落后形成穿孔。 疽病田间发病主要表现在幼苗根茎部和茎基部产生褐色条纹,严重时纵裂、下陷,导致维管束不能正常吸水幼苗枯死。 2、子叶受害,多在叶的边缘产生半圆形或近半圆形褐色斑纹,田间空气湿度大时可扩展到整个子叶。 茎部被害多从叶痕处发病,形成黑色圆形或长条形凹陷病斑。 腐病田间发病主要表现在根茎部位。 受害茎表现为肿胀,后变黑褐色干腐,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大脚苗”。 子叶发病,多在叶缘产生串圆形或不规则褐斑。 田间湿度大时,在发病部位能见到红色酶状物。 2 培管理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 在播种前要清除上年田间的病残体,防止潜伏在病残体上的病菌再次侵杂。 选择好棉花播种时期。 因为土壤温度过低种子延缓出土时间,降低抗病力。 另外也不能播种过晚,以免影响棉花将采的产量。 田间播种深度在 45右,上面地膜覆盖。 根据天气和墒情灵活掌握,无风天气、墒足 3、可浅些,反之应深些。 在干旱易刮风的地区,播后覆土时于棉行起壅小埂,有利于保墒、防下雨板结和助苗出土。 田间管理。 出苗后要及时耕田松土,雨后注意中耕,防止土壤板结,同时也间接地提高地温和植物抗病性。 要合理轮作。 尽可能与其他作物实行 3 年以上轮作倒茬。 子处理选择种子饱满、发芽率高和发芽势强的品种。 剔除烂籽、虫籽、秕籽、杂籽等。 种子播前进行药剂处理。 先将种子浸湿,捞出晾至绒毛发白,然后按种子:草灰:多菌灵 10010比例拌种。 方法是药灰充分混匀后拌入棉籽,充分搓拌,使药灰均匀地附着在种子表面;也可用 75%五氯硝基苯按种子量 种;还可选用 基立枯磷、乐时悬浮种衣剂等进行拌种。 温汤浸种。 将种子倒入 70的温水上下搅动,保持水温5560浸种 30 分钟后,捞出晾至绒毛发白即可播种。 学防治措施苗期发病可选用 50%福美双、70%代森锰锌。 出苗后,用11200 波尔多液或 50%退菌特 8001000 倍液喷雾,一般苗期喷 24 次,间隔 7 天;或在发病初期用 50%多菌灵或 70%托布津 1000 倍液喷雾。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