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20xx届高三第二次4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统来跟车、变道,从而确保道路通畅,并且避免发生意外。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人们普遍认为生物认证技术的安全系数很高。 ① 事实并非如此。 例如,人脸识别 ② 看起来很先进, ③ 已经被一些不法分子破解并用来“盗刷”。 目前生物认证技术还不够成熟,其实 ④ 适合于门禁等 不联网的本地化应用。 在互联网环境下,大量的生物特征数据 ⑤ 被盗,带来的风险要比“盗刷”严重得多。 这 ⑥ 是生物认证方式的真正“痛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然而 虽然 却 更 一旦 才 B 不过 即使 也 更 一旦 就 C 但是 虽然 却 只 万一 就 D 可是 即使 也 只 万一 才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字。 ( 5分) 臭氧是个亦正亦邪的角色,是正还是邪, ① :在距地面 1050千米的高空, 臭氧是地球的卫士,能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到了距地面 100米左右的近地面层, ② ,引发头痛、胸闷甚至肺气肿等症状。 除了对人体健康的伤害,臭氧污染 ③。 臭氧浓度达到 50ppb时,全国冬小麦就会减产 ;而英国每年因为臭氧污染造成的材料损失高达。 21.请说明下面漫画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70 字。 ( 6分) 四、写作( 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 60分) 大一 寒假, 被 国内一所著名高校 高 分录取 的小王 , 见到他高中 最 要好的同学小刘,聊 起各 自的大学生活。 小 王 说 , 他进了 大学才 发 现 :身边有不少人不但学习拔尖,而且多才多艺,课余生活也很丰富;在 这里 , 自己引以 为豪 的高考 分数变得苍白无力。 他后悔自己 高 中 三 年多数 时间都在 “题 海 ” 中度过 了。 小刘对 他说, 不 要 这样 轻易 地 否定 自己的 过去 , 如果没有 曾经 的 付出 , 你如今连 说后悔的机会都没有。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 2017 年深圳 市高三第 二 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 现代文阅读( 35分 ) (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9分 ) 1.【信息筛选】 ( 3分) D( D 项 ,根据第二段的表述“ 有时 恰恰只有放弃肉体快乐 „„ ”,“必须放弃”的表述过于绝对。 A项前半句转述自第一段第一句话“ 人类活动与动物活动之间最重要的区别是前者 通常是自觉的 、 有目的的 ”,后半句转述自第二段的“是内在 价值 , 还是 工具 价值。 不同的思 考 可 导致不同 的 结论 ”,转述正确。 B 项涉及原文第二段“有些人看重的是自然物种的工具价值 „„ 但万一 实验室 发生破坏性事故 „„ 人类几百年来的努力就 会 毁于一旦 ”。 C 项涉及第二段“重视自然物种内在价值的人,对于一个 物 种 的 灭绝 往往会感到更加 痛苦或焦虑 ”,转述正确。 ) 2.【理解分析】( 3分) A( 根据原文的表述 “ 更不能舍本逐末,为了手段而放弃目的 ” 可知, “ 为了某种手段而放弃了目的 ” 的人舍本逐末、颠倒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而 “ 不择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的人,显然还是认同 “ 目的高于手段 ”。 B项涉及原文“即使 在进行正义战争的时候,我们也不能虐待俘虏,不能从 肉 体上消灭已经丧失战斗力的敌人 ”,转述正确。 C 项。 是对原文“ 离开了手段的目的是抽象的 、 空洞 的 ,因而 是不真实的。 空想社会主义 之 所以受到科学社会主义的批判 ,就 在于实现目标的主客观两方 面的历史条件和手段 都 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论证 ”的整合,正确。 D项源于文章第四段“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的联系”一部分内容。 转述内容正确。 ) 3.【分析综合】( 3分) B( B 项涉及第二段相关文字。 “天花病毒具有与人类同等重要的内在价值”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这个结论。 A涉及原文第一段“ 当我们说一件东西有 内在 价值 时 ,就是说它本身就是人类活动的目的 , 值得重视 和 追求 ”,“人们只看重它的工具价值,必要时它就有可能被舍弃或替换”涉及下一段,“舍弃”与下文的“天花病毒样本”有关,“替换”与下文的“肉体快乐的作用通常是可以被别的 东西取代的”有关。 概述正确。 C项“把肉体快乐当作内在价值来追求的人,很有可能比只看重其工具价值的人更加难过”属于内容的推断,后半句的推断源于“重视自然物种内在价值的人,对于一个 物种 的 灭绝 往往会感到更加 痛苦或焦虑 ”,也可从“肉体快乐作为幸福的内在部分,其作用是无法被别的东西取代的”的论述中推出。 D项涉及原文“ „„ 并不是任何手段都可以用来实现一个目的 , „„ 人与人之间 、 国与国之间和平相处是人类进步的根本目的 ”,转述正确。 ) ( 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 12分 ) 4.【分析概括】( 3分) C( A 项错 在 “ 明确 地表明 自己的态 度 ” ,材料 一属于调查报告,只是 客观 陈述调查 事实 并得出结论。 B项错。 材料 一没有讨论 “着如何对待字母词这一话题”。 D项错。 材料三作者并没有表明自己对词典收录字母词一事“持完全否定的态度”,作者批评的,只是“滥用字母词”。 ) 5.【筛选整合】( 4分) D( D 项错在“因而比材料二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说服力”与语言的通俗性有关,但更倚重于论证的逻辑性,而材料二的逻辑性要强于材料三。 ) 6.【分析综合】 ( 5分) 利:①丰富汉语表达形式及语汇系统。 (据材料一第 1段:“字母词在汉语中得到广泛使用,已成为汉语词汇系统产生新 词的重要形式之一。 ”材料二第 2段:“字母词是汉语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 ”) ②有利于汉语适应时代(热点)、实际生活的需要”。 (据材料一第 3段概括:“这一变化趋势体现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重视。 ”材料二第 2段:“由于汉语发展了,汉语言文字使用中出现了新情况。 ”据材料三开头:“表明字母词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范围扩展得相当快„„都已深入人们的生活。 ”) ③具有一定的表达优势,易于被大众接受。 (据材料一第 3段:也体现出在词汇系统接纳这一经济领域术语的博弈时,字母词形式所表现出的表达优势。 ) 弊:①损害汉语言词汇系统的稳定性。 (据材料一第 4段“字母词使用频次高低中接受度不如汉语词的字母词”的分析。 ) ②破坏汉语语言生态(损害汉语的纯洁性)。 (据材料三“生造冷僻、使用不当等现象”、文章标题“必须高度重视语言生态”。 ) ③涉嫌违反语言文字法。 (据材料二第 2段内容归纳。 ) ④滥用字母词影响汉语的交际效果。 (据材料三“看不懂”“招人反感”归纳。 ) ( 6分。 利、弊分别答出一点各得 1分,分别答出两点各得 3分。 其它有文本依据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 ( 三 ) 文学 类文本阅读( 14分 ) 7. 【分析鉴赏】( 3分) D(解析: A项,考查“内容理解” ,错在“沮丧的心情”,作者对于读不懂《时间简史》的并没有“沮丧”。 B项考查“把握人物情感,分析常用手法”,错在前面的“更喜欢”,文中并没有提到作者对霍金的态度,后面对比喻的理解没有问题。 C项,考查“把握文章写作思路”,错在“对《时间简史》一书内容的阐释与补充”。 作者说了自己读此书“不可能有所收获”,既然没有读懂,阐释与补充就无从谈起。 文章围绕着读《时间简史》而明白“别的东西”这一线索来展开,那些文字是由此书引发的别的思考与感悟。 D项,考查“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正确。 ) 8. 【理解分析】( 5分) 答:( 1) 时间是手表内部的一个(客观)存在; ( 2)时间是空间,被分成了许多“格”; ( 3)时间意味着别的东西; ( 4)时间有起点的,也有终点; ( 5)时间与空间都是有弧度的; ( 6)人的欲望与时间和空间有关,应为此制定规则。 解析:考查“提取文中重要信息”。 要注意原文使用了倒叙的写法,答案 3点在时间上要早于 5点。 题目只要求简要说明,不必答出时间、人物等多余的要素,只要答出变化就行(注意不能用比喻来代替说明)。 每点 1分,顺序错乱,表达不清酌情扣分。 9. 【文本内涵探究 】( 6分 ) 答: 这样阅读是“必需” 的 ,是因为: ( 1)因为有意外的、别的收获。 (或“不懂得作者收获了对阅读魅力的领悟,对时空本质的理解,对童年往事的追忆等,体会到书本之外的‘别的快乐’”。 ) ( 2)获得了特殊的阅读快感。 (或“作者思维变得活跃(状态被调动起来),想到了爱因斯坦、毕加索,顾拜旦等,获得特殊的快感”。 ) ( 3)获得了阅读的精神磨砺。 (或“作者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读此书,明知难以读懂仍坚持不懈,获得精神的磨练,得到别的乐趣,这正是阅读的魅力。 ”) 解析:考查“理解文章主旨,挖掘文本丰富内涵”。 虽然答案的要点都来自最后一段,但分析的 具体内容必须在前面的文本中提取、概括。 每点 2分,共 6分。 未具体分析的、表达不清的,酌情扣分。 照抄原文,最多给 2分。 二、古诗文阅读( 35分 ) (一 )文言文阅读( 19分) 10.【文言断句】( 3分) A(原 句为 “ 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 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 ) 解析:原文断句处为叙述和评价两部分内容,语言形式也体现为叙述和议论两种特点。 断句的难点有两处:一处为“ 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此处易错断为“母百岁率子孙”(主语为母),这不符合中国传 统孝礼的文化,“率子孙奉觞上寿”的主语应为翁正春;第二处为 “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不能是“峻整终日”,而应该是“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符合评价语言的整齐原则。 11.【文化常识】( 3分) C(误 为会试内容。 乡 试 是 明、清时在各省省城和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 照例每三年举行一次,凡获秀才身份的府、州、县学生员、监生、贡生均可参加。 通常在八月举行,又叫“秋试”。 ) 12.【文意理解】( 3分) C(错 在 “ 皇 帝虽安慰留任他,却不想让他再担任官职”,对应原文“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应为 “皇帝虽然安慰挽留了他, 他却从此不安心自己的职位”;从后文中的“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也可知皇帝并没有“不想再让他担任官职”。 ) 13.【文言翻译】( 10分) ( 1) 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之。 ” (5分 ) 翻译 : 宦官却以此事烦杂费事而 责难翁正春 ,翁正春非常 愤怒地说 :“贵妃生育了太子,为什么让天下人俭慢(用轻慢的方式)对待她。 ” (“难以烦费” , “难 ”1 分 ,句式 1分 ; “诞育”, “ 生下,养育 ” , 1分 ; “奈何” 句式, 1分 ; “俭之” “ 俭 慢 对待她”, 1分。 ) ( 2)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 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 恨。 (5 分 ) 翻译 : 不久,言官告发韩敬在科举考场上的罪行。 翁正春治韩敬不恭谨的罪名,韩敬的党羽很恼恨。 (“顷之” , 1分;“发” , 1分;“坐” ,治 „ 罪 , 1分 ; “不谨” , “ 不 恭 谨 ” , 1分;语意1分。 ) 【 参考译文 】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 万历二十年( 1592),考中进士第一名,授职为修撰,升任少詹事。 万历三十八年( 1610)十一月出现日蚀,翁正春极力陈述朝廷的过失,皇帝没有答复。 第二年秋天,万寿节,翁正春提出八点劝告:即清净君王的心绪,遵循祖制,振奋国家纲纪,信赖臣僚,珍重贤才,节俭开支,体恤百姓,重视边防。 皇帝并不省悟。 王贵妃去世,许久不占卜葬地事宜,翁正春因此谏言。 皇帝命令宦官去选择墓地,选取到 了 好 风水的墓地。 宦官却以此事烦杂费事而 责难翁正春 ,翁正春非常 愤怒地说 :“贵妃生育了太子,为什。广东省深圳市20xx届高三第二次4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