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末考试3内容摘要:
) 师 ① 老马与蚁 韩非 子 管仲 ② 、隰朋 ③ 从于桓公 ④ 而伐孤竹 ⑤ ,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①师:学习。 ②管仲:夷吾,春秋时任齐桓公的相国,著名政治家。 ③ 隰 (x237。 )朋:齐桓公时期的左相。 ④桓公:即齐桓公 ,名小白,齐国国君,春秋时第一个霸主。 ⑤孤竹:国名,在今河北省东部卢龙县一带。 8. (1)解释下列 句中加点的词。 (2 分 ) 春往冬 反 . ( ) 乃 . 掘地遂得水 ( ) (2)“ 以管仲之圣” 中的“以”与下列句子中哪一句中“以”的用法相同 ( )(2 分 ) A.意将隧入 以 . 攻其后 B.岁 以 . 大穰 C.可 以 . 为师矣 D. 以 . 丛草为林 9.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一处。 (1 分 ) 老马之智可用也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 (1)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峡》 ) 11.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 , 完成 12— 16 题。 (12 分 ) 今天就开始 这是一个萧瑟多雨的天气。 在这种日子里,我只想赖在家中,一点儿不愿意出门。 但是女儿凯罗琳打来电话,坚持要我开车上山去她家看风景。 多少年来,为了“生态”、“环保”, 她将自己交给了大自然,难得今天想得到我。 开了 2 小时的车子,穿过厚重的浓雾到了她家。 一进门,我就对她说:“这种时候出门,一点也不值得。 吃了中饭,就回家吧。 ” “但是我想让您开车带我去汽车修理厂取我的车子。 ”凯罗琳说。 “有多远 ?”我问。 “大约三分钟。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末考试3
相关推荐
要通过宋太祖与赵普的对话来表现赵普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3.从文中找出能表现赵普读书勤奋的词语。 ( 2 分)【 答:“阖”、“启”、“取”“读”上承“劝”,下启“处决如流”,一连串连贯的动作描写,写出赵普为国勤奋读书的精神。 】 4.赵普的 “处决如流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2 分) 【答: 既反映了 赵普读书的效果,又写出了赵普学以致用的精神。 】 5.文章的第二节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小桃树再也没有长高 ,而且还显出奄奄一息的样子。 记得那时我很难过。 ②后来我终于找到了原因 :我的 老祖母借它为瓜架 ,在它的跟下种了丝瓜 ,那些刁钻的丝瓜藤就沿着它的树干攀缘而上。 若是直上也罢了 ,却是像锁链那样一道道地把树干箍扎起来 ,对它千缠百绕。 我把它们全扯掉了。 第二年 ,桃树又生机勃勃地成长起来。 那年 ,春寒料峭 ,它开花了。 夏天 ,桃子成熟了 ,十分可爱。
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更要全面继承和发挥中华文化传统。 B.中学生理解和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C.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全国中小学生工作的当务之急。 D.中学生能否健康成 长,关键在于人生观起决定作用。 (3分 ) ( ) A、《社戏》一文主要写 “ 我 ” 少年时代在农村看戏的愉快生活,展现了农村淳朴的风俗人情,特别是农家子弟诚挚 的情谊,美好的心灵
2、同心轮纹。 青枯病是从整个叶片的边缘向叶心发展,而且全株发病,受光强的部位发病重,如枝蔓向北爬的棚立架,则在棚立架的交界处发病重,其次是立架。 土壤理化性质不好的葡萄园发病重。 葡萄青枯病往往在长期阴雨边绵后又逢炎热干旱的天气里发病重。 1998 年雨季时间长,雨量又大,致使根系上浮,表层根极发达,果实成熟期天气干旱,浇水又怕裂果,这时表层根在土壤含水量低的情况下,吸水功能丧失或减弱
2、锥形。 平均穗重 500 克,最大 1200克。 果粒长圆形或卵形,着生紧密,坐果率高,无大小粒现象。 平均粒重 10 克,最大 15 克,果皮薄,紫红至紫黑色,肉厚而硬脆,不裂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酸甜怡人,具有浓郁的欧亚品种玫瑰香味,商品质员极高。 中熟品种,在华北地区 8 月中下旬着色初期即可达上市销售标准,9 月上中旬完全成熟。 为了获得更高的效益,可留树保鲜至深秋下霜时再采摘
只有黔驴之技,面对聪明的老虎黔驴技穷,最终被吃掉。 ( 2 分,运用到每个成语,意思对即可。 )。 ( 2 分) ( 1)虎大 骇 . ( ) ( 2)觉无异 能 . 者( ) ( 3)驴不 胜 . 怒( ) ( 4) 计 . 之曰 ( ) “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的意思。 ( 2 分) ,写出文中表现黔驴之技的词语。 ( 2 分) ,试举一例,并说说刻画了虎怎样的心理。 (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