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上忆读书复习测试内容摘要:

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 了。 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 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③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④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场,把书丢下了。 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 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⑤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 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 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⑥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间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 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气愤填胸。 —— 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 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⑦《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爱国英雄。 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的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若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⑧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是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林译外国小说产生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