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xx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很甜。 我以前特别喜欢吃,可多读了几年书后,被 卫生啦、细菌啦等等知识搞得很尴尬。 姑父还有更重要的东西要给我,他竖起耳朵听了听,确认其他人已经入睡,或者即便没有睡也听不见他的声音,他才挽起裤腿,让我再看一次赭红色的断腿。 他期望我摸摸,我没摸,他自己摸了,半闭着眼睛。 “在长肉。 ”他说。 意思是伤口正在愈合。 “要是不锯掉,我活不过五十五。 ”他说。 这不是废 话嘛。 我也说了一句废话:“是啊,全世界都没有找到治疗癌症的药物。 ”“其实我得的不是癌。 ”他说。 “医生锯错了。 ”“没锯错,但不是癌症。 ” 姑父说,他得的是一种遗传病。 他的父亲,同样是腿痛,但以前医疗技术差,没有像他一样截肢,五十二岁就死掉了。 他的祖父,死时才四十八岁,同样从腿痛开始的。 我一下明白了,刚开始发现病症,他为什么像得了个小小的奖励一样面带微笑,因为这是必然会来到的,他早就等着它,知道这个遗传病后就在悄悄地等着它,现在终于来了,反倒轻松了,放心了。 这当然不是什么奖励,它只不过带着一点正气:我说了会来 ,就会来的,我不说假话。 姑父知道自己在迎接什么,反倒没什么好怕的了。 姑父一会儿就睡着了,睡得真香。 我却熬了好一阵,只要他剩下的那条腿碰我一下,我就浮想联翩。 二十多年过去了,姑父的乐观没有任何改变。 有一阵,大表哥要给他装假肢,他坚决不要。 (选自《人民文学》,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姑父小腿里隐隐作痛,他谈起这事时不像 得病了,开始也没打算去医院,只是找村里人求了个偏方,因为他早就知道这个病,并打算放弃治疗。 B.姑父真诚地掏出几个柿子给“我”,“我”小时候很喜欢吃柿子,可“我”在上学时了解了一些卫生、细菌方面的知识,所以对姑父的行为很反感。 C.小说的语言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而是使用与生活最接近、最贴切的话语,虽平淡,读来却挺有味道,这是作者对生活细致观察后的自然流露。 D.虽然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命运故事,然而作者通过精细的铺展,用心捕捉复杂的人物关系之间的生命情态,突破了简单的苦难表达。 8.“我”这一形象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 5 分) 9.这篇小说以“纯生活”为题,你认为作者拟此标题有何深意。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 13 题。 李汝华,字茂夫,睢州人。 万历八年进士。 授兖州推官。 征授工科给事中,尝劾戎政尚 书郑洛不职。 及出阅甘肃边务,洛方经略西事,主和戎。 汝华疏洛畏敌贻患,且劾诸将吏侵军资,复请尽垦甘肃闲田。 还朝,历吏科都给事中,多所纠擿。 巡抚赣。 诏四方税务尽领于有司,以其半输税监,进内府,半输户部。 独江西潘相勒 有司悉由己输。 汝华极论相违诏。 汝华在赣十四年,威惠甚著,召拜户部左侍郎,掌部事。 福王庄田四万顷,诏旨屡趣,不能及额。 汝华数偕廷臣执争,仅减四之一。 及王既之国,诏许自遣使督租,所在驿骚。 内使阎时诣汝州,杖二人死。 汝华请遵祖制隶有司,尽撤还使者,不纳。 畿辅、山东大饥,因汝华言,出仓米平粜,且发银以振。 汝华复奏行救荒数事,两地赖之。 先是山东饥蠲岁赋七十万是年尽蠲又百七十余万汝华以边饷不继请天下税课未入内藏者暂留一半补其缺辅臣亦助为言疏三上不报。 摄吏部事。 畿辅、陕西大饥,汝华请振,皆不报。 辽东兵事兴,骤增饷三百 万。 汝华累请发内帑不得,则借支南京部帑,括天下库藏余积。 当是时,内帑山积,廷臣请发,率不应。 计臣无如何,遂为一切苟且之计,苛敛百姓。 而枢臣征兵,乃远及蛮方,致奢崇明、安邦彦相继反,用师连年。 又割四川、云南等所加之赋以饷之,而辽饷仍不充,天下已不可支矣。 汝华练达勤敏,立朝无党阿。 官户部久,于国计赢缩,边储虚实,与盐漕屯牧诸大政,皆殚心裁剂。 岁比不登,意常主宽恤,独加赋之议不能力持,致万方虚耗,内外交讧。 得疾乞休,加太子太保致仕。 卒,谥恭敏。 (选自《明史李汝华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先是/山东饥/蠲岁赋七十万是年尽蠲/又百七十余万/汝华以边饷不继请天下税课/未入内藏者/暂留一半补其缺/辅臣亦助为言/疏三上/不报 B.先是/山东饥/蠲岁赋七十万/是年尽蠲又百七十余万/汝华以边饷不继请天下税课/未入内藏者/暂留一半补其缺/辅臣亦助为言/疏三上/不报 C.先是/山东饥/蠲岁赋七十万是年尽蠲/又百七十余万/汝华以边饷不继/请天下税课未人内藏者/ 暂留一半补其缺/辅臣亦助为言/疏三上/不报 D.先是/山东饥/蠲岁赋七十万/是年尽蠲又百七十余万/汝华以边饷不继/请天下税课未入内藏者/暂留一半补其缺/辅臣亦助为言/疏三上/不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可以称为 “有司 ”。 B.拜:文中指授予官职。 其他可以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有“辟”“除”“征”等。 C.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口、税收、科举等,长官为户部尚书。 D.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 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恭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李汝华正直敢言。 他弹劾郑洛不称职、怕敌人而留祸害,以及将领侵占军需物质;他上奏议论江西潘相不遵守朝廷命令。 B.李汝华反对弊政。 他反对福王不当做法;有使者到处骚扰,有官员致人死亡,他请求惩处,朝廷没有接纳他的意见。 C.李汝华关心边防。 辽东发生战事,他请求发放军饷,并积极筹措钱财,但是有些官员施政不当,战事不断,导致辽东军饷无法解决。 D.李汝华为政务实。 他勤奋、机敏,在朝中没有秘党;他长期在户部任职,对国家财政 、边防储备,以及盐业、漕运等都尽心尽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0 分) ( 1)福王庄田四万顷,诏旨屡趣,不能及额。 ( 5 分) ( 2)计臣无如何,遂为一切苟且之计,苛敛百姓。 ( 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 15 题。 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兼酬所赠 白居易 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①鹤氅②人。 红蜡烛前明似昼,青毡帐里暖如春。 十分满盏黄金液③,一尺中庭白玉尘④。 对此欲留君便宿,诗情酒分合相亲。 【注】①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