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检测:第二单元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彼黍离离 ,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 ,中心如醉。 知我者 ,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 彼黍离离 ,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 ,中心如噎 ⑥。 知我者 ,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 注 ① 选自《诗经 国风 王风》。 东周大夫行役经镐京地区 ,故宗庙宫室尽为黍稷。 他不禁悲悯西周的颠覆 ,彷徨不忍离开而创作此诗。 ② 行迈 :行走。 ③ 靡靡 :行走迟缓的样子。 ④ 摇摇 :心神不宁。 ⑤ 此何人哉 :这 (指故国沦亡的凄凉景象 )是谁造成的呢 ?⑥ 噎 :食物塞住咽喉 ,这里指哽咽。 7 诗歌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请从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3分 ) 思路解析 诗歌共有三章 ,每章以 “ 彼黍离离 ” 开篇 ,通过对 “ 彼稷之苗 ”“ 彼稷之穗 ”“ 彼稷之实 ” 的理解不难看出 ,这是按照时间顺序行文的。 同时 ,起兴是为言志 ,作者此处要抒发的是 “ 中心摇摇 ”“ 中心如醉 ”“ 中心如噎 ” 的情感变化。 因此 ,这首诗可以说有两种顺序 :一是时间顺序 ,二是情感顺序。 参考答案 ① 以 “ 时间 ” 为序。 诗歌用 “ 彼稷 ” 之 “ 苗 ”“ 穗 ”“ 实 ”, 表明时间的推移 ,来组织诗歌内容。 ② 以 “ 情感 ” 为序。 文中写 “ 中心 ” 之 “ 摇摇 ”“ 如醉 ”“ 如噎 ”, 情感逐渐加强 ,抒发心中忧愁。 8“ 知我者 ,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 这样的句子有极强的感染力 ,请结合全诗分析其抒情特点。 (4 分 ) 思路解析 抒情手法一般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此处是典型的直接抒情。 另外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复沓的艺术形式 ,形成反复咏唱的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 ① 直抒胸臆。 诗歌采用呼告的方式 ,直接抒发心中因西周王朝颠覆、宗庙荒废而悲伤的强烈情感 ,打动读者。 ② 重章复沓 (重章叠唱 )。 诗歌三个部分反复咏唱 ,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效果 ,感人至深。 (二 )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第 9~10题。 (6分 ) 古诗十九首 (十九 ) 明月何皎皎 ,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 ,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 ,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 ,愁思当告谁 ? 引领还入房 ,泪下沾裳衣。 9 试分析诗中 “ 明月 ” 这一意象的作用。 (3 分 ) 思路解析 要注意 “ 月 ” 这一意象的常用意义 —— 借明月寄相思。 另外女主人公的 “ 愁 ”“ 泪 ” 等也证明了这一含义。 参考答案 古诗中常借明月寄相思。 诗歌中的女主人公看见一轮明月独悬空荡天地间 ,顿生孤独凄凉之感。 同时浓浓的情思也随着皎洁的月光流照着远方的亲人。 10这首诗在抒情方面使用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3 分 ) 思路解析 因为诗中提到了月亮 ,所以分析手法时主要应从景和情的关系入手。 参考答案 即景生情。 开头写景把主人公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 夜深人静 ,明月皎洁 ,月光透过罗帐洒在床上。 她一人独守空帏寂寞凄凉。 因此 ,这皎洁的月光便成了诱发物 ,引出她积郁内心的不尽愁思。 (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第 11~12 题。 (7分 ) 吊 灵 均 王鲁复 万古汨罗深 ,骚人道不沉。 明明唐日月 ,应见楚臣心。 三 闾 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 ,屈子怨何深 ! 日暮秋风起 ,萧萧枫树林。 11两首诗都运用了叠字的艺术手法 ,选择其中一处 ,赏析其艺术效果。 (3分 ) 思路解析 所谓 “ 叠字 ”, 是指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 ,也称 “ 重言词 ”, 如《吊灵均》中的“ 明明 ”, 《三闾庙》中的 “ 萧萧 ”。 叠字的恰当运用。20xx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检测:第二单元版含答案
相关推荐
)。 x元后是 100元 , 原价是 ( )。 8. 4 个百、 5 个十、 3 个十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 9. =( )运用了 ( )运算定律。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 分 等级 得 分 ( ) 36176。 ,另一个锐角是( )。 12. 540 克 =( )千克 7元 8角 3 分 =( )元 9 吨 40 千克 =( )吨 3 米 6 厘米 =( )米 7 吨 33
米○ 800 米 50 时○ 2 日 2 时 2 吨○ 900 千克 ( 5448) 247。 3○ 5448247。 3 1800 米,走了( )米后正好还剩 1千米。 三、 选一选( 5分) ,乘积一定大于 4200 的是( ) 69 72 71 29个足球,每个足球的售价是 78 元。 带( )元去商店就行了。 元 元 元 : 8:00— 11:00, 13:00— 20:( )。 小时
13. Oh, you have many good habits, you are so good. _______ . A. No, I am not. B. Thank you. C. Yes, you too. ( )14. Don‟t hurt the little animals. They are very _______ A. strong B. weak C. large (
,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当时思想的一个方面。 ,作者为客人指出了一条通向快乐的出路 :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 这段文字采用了反衬的手法 ,以客人的悲观衬托苏轼的豁达。 思路解析 这篇赋采用了主客问答的形式 ,表达作者对人生的看法 ,文中的 “ 客人 ” 和作者的话都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意识 ,故而 D项 “ 以客人的悲观衬托苏轼的豁达 ” 错误。 答案 D
特 . 百倍于台而已哉 特 :只。 思路解析 A项 ,丽 :依附 ,靠近。 B项 ,名 :命名 ,称作。 C项 ,寻 :连续。 答案 D 9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 /得丧忽往而忽来者 /欤而或者欲以夸世 /而自足则过矣 /盖世有足恃者 /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 /而况于人事之得丧 /忽往而忽来者 /欤而或者欲以夸世 /而自足则过矣
,也有在归途中的伤悲。 注意从这两个方面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 (1)“ 我 ” 是一位戍守边疆、保家卫国、思念家乡、退伍归来的士卒。 (2)“ 我 ” 深明大义 ,在国家遭遇外敌侵略时 ,舍生忘死。 “ 我 ” 又反对战争 ,渴望和家人团聚 ,过和平安定的生活。 9 清人方玉润评此诗时说 :“ 此诗之佳全在末章 ,真情实景 ,感时伤事 ,别有深情 ,非言可喻。 ” 请谈谈你的理解。 思路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