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承重支模架专项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部门、质量部门同意后方可拆除。 5)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应确定分界处的技术处理方案,并应保证分段后架体稳定。 第 六 章 模板支撑 体系 安全技术措施 模板 支撑 体系 防失稳措施 ① 、浇筑混凝土前,组织专门的检查小组,检查支撑体系中各种紧固件的牢固程度。 ② 、浇筑混凝土时,派专人看护,发现紧固件滑动或杆件变形异常时,应立即报告,由值班施工员组织人员,采用事前准备好的千斤顶,把滑移部位顶 回原位,以及加固变形杆件,防止质量事故和连续下沉造成意外坍塌。 ③ 、支撑架步距的大小与立杆的极限承载力之间存在近似反比的线性关系,当施工荷载较大时,适当缩小纵横向水平杆的步距,以减少立杆的长细比,则可充分发挥钢管的强度,使其更为经济合理。 根据测算,杆件的计算长度增大一倍则其极限承载力将降低50%~70%。 ④ 、立杆的间距不得超过支撑架设计要求,其允许偏差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⑤ 、立杆底部支承结构必须具有支承上层荷载的能力。 因本工程模板支撑架基础,为下部已施工完成的底板、楼板上等,完全满足立杆支撑力的要求。 立杆 底部设置垫板,且在底板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前,不得在其上安装上部结构模板及支架。 ⑥ 、严格控制支撑架的变形,确保架体的稳定性。 模板 支撑 体系 搭设 及拆除 安全技术措施 ① 、搭设支撑架的架子工作业时,必须戴安全帽,系紧安全带,穿工作鞋,戴工作卡,操作工具及零件放在工具袋内,搭设中应统一指挥,思想集中,相互配合,严禁在架体搭设过程中嘻笑打闹,材料工具不能随意乱抛乱扔,吊运材料工具的下方不准站人。 ② 、雨后施工,要注意防滑,凡遇特殊情况,停工一段时间再继续搭设架体时,必须对已搭设完成的架体进行全面检查,如发现连接部分有松动,立杆、水平杆等位移,顶托松动等,应及时加固处理。 ③ 、立杆应间隔交叉有同长度的钢管,将相邻立杆的对接接头位于不同高度上,使立杆的薄弱截面错开,以免形成薄弱层面,造成支撑体系失稳。 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的可靠临时措施。 ④ 、支撑体系临边要有足够的操作平台和安全防护,特别在平台外缘部分应加强防护。 施工 第 18 页 现场应搭设工作梯,作业人员不得爬支架上下。 ⑤ 、模板安装、钢筋绑扎 、混凝土浇筑时,应避免材料、机具、工具过于集中堆放。 ⑥ 、所有钢管、扣件等材料必须经检验符合规格,无缺陷方可使用。 模板支撑不得使用腐朽、扭裂、劈裂的材料。 顶撑要垂直、基础底部加设垫板。 有使用木楔的部位,木楔要顶牢。 ⑦ 、支撑、拉杆不准连接在防护架及其它不稳固的物件上。 在混凝土浇灌过程中,派专人检查,发现变形、松动等现象。 要及时加固和修理,防止塌模伤人。 ⑧ 、二人抬运模板时,要互相配合,协同工作。 传送模板、工具应用运输工具或绳子绑扎牢固后升降,不得乱扔。 ⑨、模板支架及脚手架使用期间,不得擅自拆除架体结构杆件。 如需拆除时,必须报请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以及总监理工程师同意,确定防控措施后方可实施。 拆除的支架构件应安全地传递至地面,严禁抛掷。 第 七 章 计算书 350 厚墙计算书 墙模板计算书 一、墙模板基本参数 计算断面宽度 350mm,高度 3150mm,两侧楼板厚度 100mm。 模板面板采用普通胶合板。 内龙骨间距 250mm,内龙骨采用 50100mm木方,外龙骨采用双钢管 48mm。 对拉螺栓布置 6道,在断面内水平间距 200+500+500+500+500+500mm,断面跨度方向间距500mm,直径 14mm。 面板厚度 18mm,剪切强度 ,抗弯强度 ,弹性模量。 木方剪切强度 ,抗弯强度 ,弹性模量。 第 19 页 2005005005005005003150mm3 5 0 m m 模板组装示意图 二、墙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产生荷载标准值。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 : 其中 γc——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 ; 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取 ; 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 ℃ ;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 ; 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 ; β——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 ,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 F1==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 ,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 F2==。 第 20 页 三、墙模板面板的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 ,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模板面板的按照连续梁计算。 面板的计算宽度取。 荷载计算值 q =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 I和截面抵抗矩 W分别为 :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 I和截面抵抗矩 W分别为 : 截面抵抗矩 W = bh2/6 = ; 截面惯性矩 I = bh3/12 = ; 式中: b为板截面宽度, h为板截面高度。 2 5 0 2 5 0 2 5 01 2 0 . 3 8 k N / mA B 计算简图 0 . 6 0 20 . 7 5 2 弯矩图 () 1 2 . 0 41 8 . 0 61 5 . 0 51 5 . 0 51 8 . 0 61 2 . 0 4 剪力图 (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2 5 0 2 5 0 2 5 08 7 . 5 1 k N / mA B 第 21 页 变形计算受力图 0 . 2 6 00 . 0 2 1 变形图 (mm)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 N2= N3= N4= 最大弯矩 M = 最大变形 V = (1)抗弯强度计算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M/W = 10001000/164700=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取 ;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f],满足要求 ! (2)抗剪计算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Q/2bh=3(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面板抗剪强度验算 T [T],满足要求 ! (3)挠度计算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 ,满足要求 ! 四、墙模板内龙骨的计算 内龙骨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通常按照均布荷载连续梁计算。 内龙骨强度计算均布荷载 q=+=挠度计算荷载标准值 q== 第 22 页 内龙骨按照均布荷载下多跨连续梁计算。 2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3 5 0 9 . 8 7 k N / mA B 内龙骨计算简图 0 . 0 01 . 9 72 . 4 42 . 4 92 . 4 92 . 4 42 . 3 92 . 5 42 . 7 42 . 2 01 . 4 63 . 4 83 . 4 50 . 0 0 内龙骨剪力图 (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2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0 0 3 5 0 7 . 1 7 k N / mA B 内龙骨变形计算受力图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支座 F=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变形 V= 内龙骨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 I和截面抵抗矩 W分别为 : 截面抵抗矩 W = bh2/6 = ; 截面惯性矩 I = bh3/12 = ; 式中: b为板截面宽度, h为板截面高度。 (1)内龙骨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 = M/W =106/= 第 23 页 内龙骨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 ,满足要求 ! (2)内龙骨抗剪计算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 T = 3Q/2bh [T]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3478/(250100)=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内龙骨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 (3)内龙骨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 v = 内龙骨的最大挠度小于 ,满足要求 ! 五、墙模板外龙骨的计算 外龙骨承受内龙骨传递的荷载,按照集中荷载下连续梁计算。 外龙骨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 P取横向支撑钢管传递力。 5 0 0 5 0 0 5 0 0 6 . 9 3 k N 6 . 9 3 k N 6 . 9 3 k N 6 . 9 3 k N 6 . 9 3 k N 6 . 9 3 k N 6 . 9 3 k NA B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0 . 6 0 70 . 5 2 0 支撑钢管弯矩图 () 2 . 4 3 2 . 4 34 . 5 1 4 . 5 13 . 4 7 3 . 4 73 . 4 7 3 . 4 74 . 5 1 4 . 5 12 . 4 3 2 . 4 3 支撑钢管剪力图 (kN) 第 24 页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5 0 0 5 0 0 5 0 0 5 . 0 4 k N 5 . 0 4 k N 5 . 0 4 k N 5 . 0 4 k N 5 . 0 4 k N 5 . 0 4 k N 5 . 0 4 k NA B 支撑钢管变形计算受力图 0 . 1 4 50 . 0 0 8 支撑钢管变形图 (mm)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最大弯矩 Mmax= 最大变形 vmax= 最大支座力 Qmax= 抗弯计算强度 f = M/W =106/=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设计强度 ,满足要求 !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 ,满足要求 ! 六、对拉螺栓的计算 计算 公式 : N [N] = fA 其中 N —— 对拉螺栓所受的拉力; A —— 对拉螺栓有效面积 (mm2); f —— 对拉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 170N/mm2; 对拉螺栓的直径 (mm): 14 对拉螺栓有效直径 (mm): 12 对拉螺栓有效面积 (mm2): A = 第 25 页 对拉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 (kN): [N] = 对拉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kN): N = 对拉螺栓强度验算满足要求 ! 侧模板计算满足要求。 500600 柱计算书 柱模板支撑计算书 一、柱模板基本参数 柱模板的截面宽度 B=500mm, 柱模板的截面高度 H=600mm, 柱模板的计算高度 L = 3900mm, 柱箍间距计算跨度 d = 500mm。 柱箍采用双钢管 48mm。 柱模板竖楞截面宽度 50mm,高度 100mm。 B方向竖楞 3根, H方向竖楞 4根。 面板厚度 18mm,剪切强度 ,抗弯强度 ,弹性模量。 木方剪切强度 ,抗弯强度 ,弹性 模量。 5 0 0225 225 600183183183 柱模板支撑计算简图 第 26 页 二、柱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产生荷载标准值。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 : 其中 γc——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 ; 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