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重点知识复习内容摘要:
制法 用途 氧化物 H2CO3 CaCO3 颜色、状态 硬度 导电性 熔点 用 途 金刚石 石 墨 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固体 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鳞状固体 很大;不导电;很高 很小,有滑腻感;导电;很高 裁玻璃、制钻头、钻石 用作润滑剂、电极、制铅笔芯 一、金刚石、石墨 为什么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差很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 1)碳充分燃烧时: C+O2===CO2 点燃 ( 2)碳不充分燃烧: 2C+O2==2CO 点燃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但其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为什么。 ),在加热或高温时活动性大大增强。 ( 2)碳跟氧化铁的反应: 2Fe2O3+3C==4Fe+3CO2↑ 高温 ( 1)碳与氧化铜的反应: 2CuO+C==2Cu+CO2↑ 高温 现象: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正确的是( ) B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 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是由于。 用途 性质 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60由重大贡献的三位科学家,现在 C70也已制得。 以下对 C60和 C70这两种物质的叙述 错误 的是( ) 120 ,这是因为活性炭具有( ) B .还原性 A、 C C CO2与 CO的物理性质比较 难溶于水 能溶于水 溶解性 密度略小于空气 密度大于空气 密度(与空气比较) 无色、无味的气体 无色、无味的气体 颜色、气味、状态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剧毒 无毒 毒性 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跟氧气反应 / CO2+Ca(OH)2==CaCO3↓+H2O 跟石灰水反应 / CO2+H2O==H2CO3 跟水的反应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2CO+O2==== 2CO2 / 点燃 CO+CuO===Cu+CO2 (暂不研究) △ CO的化学性质比较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的过程(括号内为杂质)。 ( 1) CO( CO2) ( 2) CO2( CO) 练习 使混合气体通过足量 NaOH溶液,可除去CO2。 NaOH溶液与 CO不反应。 CO2+2NaOH==Na2CO3+H2O ( 1) 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灼热氧化铜的玻璃管,经充分反应后 CO变成 CO2而导出。 CO2与氧化铜不反应。 CO+CuO===Cu+CO2 △ ( 2) 讨论:区别 CO2和 CO两种气体,你能采取多少种方法。 参考答案: ( 1)利用密度不同可以; (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3)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 4)二氧化碳可以灭火,一氧化碳却可以燃烧; ( 5)一氧化碳可使深红色的血液变成鲜红色。 68 ( 1)实验室制法: 注意:不用 H2SO4,因为 H2SO4与大理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 CaSO4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继续进行; 不用纯 CaCO3或 Na2CO3,是因为反应速率太快,不便于控制; 不用浓盐酸,浓盐酸易挥发出 HCl使 CO2不纯。 CaCO3+2HCl==CaCl2+CO2↑+H 2O CaCO3==CaO+CO2↑ 煅烧 ( 2)工业制法: :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什么。 ( 1)实验室制取原理 ——在什么条件下,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这种气体; (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反应装臵 ——发生装臵和收集装臵; ( 3)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得的气体。 练习:写出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臵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各一个。 点燃 参考答案(答案不止一个): C+O2===CO2 H2CO3==CO2↑+H2O C+2CuO==Cu+CO2↑ CaCO3+2HCl=CaCl2+CO2↑+H2O △ 物质的性质 用途 CO2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 干冰 ” 升华后,不使食物潮湿 “ 干冰 ” 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水 加压能使 CO2在水中溶解度增大 光合作用使 CO2转变为碳水化合物 CO可燃 CO具有还原性 灭火剂 保存易腐食物 人工降雨 制汽水 温室肥料 气体燃料 冶金工业作还原剂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就是物质性质的科学利用。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燃烧的条件: ( 1)可燃物; ( 2)氧气(或空气); (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灭火原理: (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釜底抽薪); ( 2)隔绝氧气(或空气); ( 3)将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 】 A ,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 】 C 【 】 ,用湿抹布扑盖 器因短路起火,立即用水或泡沫灭火器扑灭; ,立即盖上锅盖 ; ,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B 6 化石燃料 煤 石油 天然气(主要成分: CH4) 煤燃烧会排放出二氧化硫( SO2)、二氧化氮( NO2)和一氧化碳( CO)等污染物。 其中的 SO NO2等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酸雨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 煤的燃烧污染: 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 它们燃烧时产生的一些物质会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 汽车尾气污染: 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核能、氢能、酒精等,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利用。 CH4+2O2===CO2+2H2O。九年级化学重点知识复习
相关推荐
[方法点拨 ] 反应中得氧的物质 → 被氧化 → 发生氧化反应 → 作还原剂 → 具有还原性;反应中失氧的物质 →被还原 → 发生还原反应 → 作氧化剂 → 具有氧化性。 山东教育版 第 22课时 │ 气体的制取、净化与检验 第 22课时 气体的制取、净化与检验 知识网络 山东教育版 第 22课时 │ 知识网络 气体的制取与净化 制取
一贴、二低、三靠 ① 过滤的目的: 分离液体和不溶性固体 ① 蒸发的目的是什么。 ②蒸发操作需要哪些仪器。 ③蒸发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加入的液体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 2/3。 *蒸发过程中要用玻棒不断搅拌(以防溶液 因局部过热而造成液滴飞溅)。 *加热至 出现较多量固体时 ,停止加热,利 用余温使滤液蒸干。 *热的蒸发皿不可直接放在实验桌上,要垫 上石棉网。 蒸发操作 ( 2)蒸发结晶
监督 产生 负责 ① ② ③ 民主选举 组成 行政、审判和检察等机关 ( 1)你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 ( 2)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 ( 1) 小芸的行为表明了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 ( 2) 小芸反映此事的途径还有
( ) A.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 B.不同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一定不同 C.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63.宣传科学,揭露伪科学,是中学生的义务。 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下列信息中合理的是 ( ) A.燃放鞭炮,能驱鬼降魔,对空 气不会造成污染 B.某机构声称发明了一种催化剂,可使水变成燃油 C.普通的水由“大师”点化便成为“圣水”
3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银河系示意图 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银河系中有 1000多亿颗像太阳一样的恒星 1957年 10月 4日 ,前苏联把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 1961年,苏联的加加林乘飞船进入太空 1969年,美国登月计划 1970年 4月 24日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飞上了天 2020
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 S> P,则酸性: H2SO4> H3PO4,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 A不选; 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则非金属性: Cl> Br,能用元素周期律解 释,故 B不选; 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 Na> Mg,则碱性: NaOH> Mg( OH) 2,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 C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