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内容摘要:
什么感觉呢。 结论: 滴酒精的皮肤有 的感觉,再吹 一口气,皮肤上感觉。 思考: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酒精蒸发时,要从人的皮肤上 ,使皮肤感到凉,吹一口气时,酒精蒸发加快,吸热更多,感觉更凉些。 凉 更凉吸热 蒸发的特点: ① 、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②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气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 液体的温度。 ②、 液体的表面积。 ③、 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 吸热 下降 蒸发吸热: 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 物体 ,使周围物体温度 , 因此蒸发有降温作用。 比较蒸发与沸腾 区别 蒸 发 沸 腾 相同点 ⒈ 吸热, ⒉ 汽化 不同点 发生位置 表面 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 温度 任何温度下 达到沸点 现象程度 平和 剧烈 三 升华与吸热 什么是升华。 例举一些升华现象的事例。 观察 P11 11— 23图实验: 结论: 升华要吸热。 练习 1.湿衣服晾一段时间会变干,这实际上是水的 ______过程,它是物态变化中的 ______现象的一种,它可以在 ______温度下进行. 2.人从游泳池上岸被风一吹感到特别凉快是 原因,一杯 40℃ 的酒精,打开盖子。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相关推荐
X、 Y、 Z依次为( ) A. Na、 F、 O B. N、 O、 P C. C、 F、 O D. C、 O、 S 【考点】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分析】 短周期中有 X、 Y、 Z 三种元素,令它们核外电子数分别为 a、 b、 c,三种元素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 30,每个 XZ2分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 38,则: a+b+c=30, a+2c=38,故 c﹣ b=8,且 Y 与 Z
盖上玻璃片,再从水中拿出集气瓶正方在桌上, B操作规范; C、为防止水倒吸入热的试管,要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C操作规范; D、试管固定之前要先根据酒精灯的高度调节试管的高度, D操作不规范. 故选 D. 【点评】 本题重点考查实验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操作步骤,并应用于解题当中. 11.在实验室中常将白磷浸泡在 水中保存,其主要目的是( ) A.降低白磷的着火点
办法,其中正确的是 I 300 600。 两块平行金属板 A 、 B 垂直纸面竖直放置,从放射源上方小孔发出的射线竖直向上射向两极板间。 当在两板间加上垂直纸面方向的匀强磁场时,射线的偏转方向如图所示。 撒去磁场,将 A 、 B 两板分别与直流电源的两极连接,射线的偏转如图。 则 ,则到达 A 板的为带正电的粒子 ,则到达 A 板的为带正电的粒子 A 接电源负极,则到达 A 板的为带正电的粒子
48 49 50 总 分 得分 二、综合题 的大区。 ( 4 分) 图 15 ○ 1 国际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 ○ 2 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 3 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 4 自北向南可明显分为三大地形区 ○ 5 位于“五海三洲之地” ○ 6 气候炎热干燥,节水农业成就显著 ○ 7 矿产以锡和石油为主 ○ 8 海外华人最大聚居地 ,回答问题。 ( 5 分) (
; ② ; ③ ; 课本 P10 ① 燃烧正旺的煤炉用扇子越扇越旺 , 而燃烧的蜡烛一扇就灭。 这是为什么。 ② 家庭用煤经历了从 “ 煤球 ” 到 “ 蜂窝煤 ” 的变化。 请你谈谈这种变化的优点。 完全燃烧 氧气足量 、 燃烧较快 、 放热多。 不完全燃烧 氧气不足量 、 燃烧较慢 、 放热少。 ( 含碳量低的物质易发生完全燃烧 , 生成二氧化碳。
配平化学方程式即可。 │ 归类示例 山东教育版 [方法点拨 ] 物质的性质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判断的关键是看它们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 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 另外 , 还要注意文字描述上是否有 “ 能 ” 、 “ 易 ” 、 “ 有 ” 、 “ 可以 ” 等字眼 ,它可以帮助我们区分是性质描述还是变化描述。 │ 归类示例 山东教育版 ► 类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