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芜市20xx届高三化学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内容摘要:

,在漏斗中过滤,可取少量滤液于小试管中,用 KSCN溶液检验,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 A.将茶叶灼烧灰化,应在坩埚中加热,用到的仪器有 ① 、 ② 和 ⑨ ,必要时还可用到三脚架或铁架台带铁圈,故 A不选; B.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应在烧杯中进行,可用玻璃棒搅拌,不用容量瓶,故 B选; C.过滤时用到 ④ 、 ⑤ 和 ⑦ ,故 C不选; D.检验滤液中的 Fe3+,可用胶头滴管取少量滤液于小试管中,用 KSCN溶液检验,用到的仪器有试管、胶头滴管和滴瓶等,即 ③ 、 ⑧ 和 ⑩ ,故 D不选. 故选 B. 【点评】 本题为 2020年重庆高考题,侧重于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设计的考查,着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落脚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把握实验的原理、步骤和实验仪器,难度不大. 9.已知: 25℃ 时, Ksp[Mg( OH) 2]=10 ﹣ 12, Ksp[MgF2]=10 ﹣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5℃ 时,饱和 Mg( OH) 2溶液与饱和 MgF2溶液相比,前者的 c( Mg2+)大 B. 25℃ 时, Mg( OH) 2的悬浊液加入少量的 NH4Cl固体, c( Mg2+)增大 C. 25℃ 时, Mg( OH) 2固体在 20 mL mol•L﹣ 1氨水中的 Ksp比在 20 mL mol•L﹣ 1NH4Cl溶液中的 Ksp小 D. 25℃ 时,在 Mg( OH) 2的悬浊液中加入 NaF溶液后, Mg( OH) 2不可能转化成为 MgF2 【考点】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分析】 根据氢氧化镁与氟化镁的化学式相似,由题中数据可知氢氧化镁的溶度积小,其饱和溶液中 Mg2+浓度较小;氢氧化镁存在着微弱的电离,产生的氢氧根和氯化铵电离出来的铵根结合,产生一水合氨,使平衡正向移动,所以镁离子的浓度增加; Ksp只与温度有关;不管氢氧化镁的 ksp有多小,只要加入的氟化钠溶液的浓度适合的话,使 c( Mg2+) c ( F﹣ )2> 10 ﹣ 11,可以使氢氧化镁转化为氟化镁沉淀. 【解答】 解: A、因氢氧化镁溶度积小,由 Ksp计算则其 Mg2+浓度小,故 A错误; B、 NH4+结合 OH﹣ 使氢氧化镁溶解平衡正向移动, Mg2+增大,故 B正确; C、 Ksp不随浓度变化,只与温度有关,故 C错误; D、二者 Ksp接近,使用浓 NaF溶液可以使氢氧化镁转化,故 D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和沉淀转化,注意比较两种物质的溶度积大小,特别提醒是的不同物质的溶度积比较应是在化学式相似的情况下具有可比性. 10.对剧毒的氰化物可在碱性条件下用如下方法进行处理: 2CN﹣ +8OH﹣ +5C12=2CO2+N2+10C1﹣+4H2O.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当有 CO2生成时,溶液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加 1mol B.该反应中,每有 2molCN﹣ 反应,转移电子为 10mol C.上述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OH﹣ D.还原性: C1﹣ > CN﹣ 【考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专题】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 反应中, Cl元素的化合价由 0降低为﹣ 1价, N元素的化合价由﹣ 3价升高为 0, C元素的化合价由 +2价升高为 +4价,该反应中转移 10e﹣ ,以此计算. 【解答】 解: A.由反应可知,生成 2molCO2的同时,生成 10molCl﹣ ,反应前后阴离子数目不变,则当有 CO2生成时,溶液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故 A错误; B.该反应中,每有 2molCN﹣ 反应,转移电子为 2mol[0 ﹣(﹣ 3) +( 4﹣ 2) ]=10mol,故 B正确; C. C、 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CN﹣ ,故 C错误; D.由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可知,还原性为 C1﹣ < CN﹣ ,故D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及氧化还原反应中规律性知识为解答的关键,选项 A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 8小题,每小题 3分,共 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 量共存的是 ( ) A.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 Fe2+、 K+、 SO42﹣ 、 NO3﹣ B.加入铝粉产生氢气的溶液: Na+、 K+、 SO42﹣ 、 Cl﹣ C. mol•L﹣ 1NaAlO2溶液: Al3+、 Na+、 Cl﹣ 、 NO3﹣ D.水电离出的 c( H+) =10﹣ 12 mol•L﹣ 1的溶液: Na+、 K+、 NH4+、 CO32﹣ 【考点】 离子共存问题. 【专题】 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 A、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为酸性溶液,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亚铁离子; B、加入铝粉产生氢气的溶液可能为酸性或 者碱性溶液; C、铝离子能够与偏铝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D、水电离出的 c( H+) =10﹣ 12 mol•L﹣ 1的溶液为酸性或者碱性溶液,铵离子能够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碳酸根离子能够与氢离子反应. 【解答】 解: A、该溶液为酸性溶液, NO3﹣ 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Fe2+离子具有较强还原性,二者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 A错误; B、能够与 Al反应生成氢气的溶液为酸性或者碱性溶液, Na+、 K+、 SO42﹣ 、 Cl﹣ 离子之间不反应,也不与 OH﹣ 和 H+离子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 故 B正确; C、 mol•L﹣ 1NaAlO2溶液中, Al3+能够与偏铝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 C错误; D、该溶液为酸性或者碱性溶液,溶液中存在大量的 OH﹣ 或 H+离子, NH4+能够与 OH﹣ 离子反应、CO32﹣ 能够与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 D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熟练掌握离子反应发生条件,明确常见的离子不能共存的情况,特别是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络合物的情况,明确题中暗含的条件要求. 12. 25℃ 时,下列各组 溶液混合后,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 ) A.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氨水与盐酸混合 B. pH之和为 14的氨水与硝酸等体积混合 C. pH之和为 14的 Ba( OH) 2溶液与 NaHSO4溶液等体积混合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Ca( OH) 2溶液与 Na2CO3溶液混合 【考点】 探究溶液的酸碱性. 【分析】 A、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氨水与盐酸混合,盐酸和氨水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铵,根据氯化铵的类型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B、室温下, pH之和为 14的氨水与硝酸,设硝酸的 pH=a,硝酸中氢离子浓度 =10﹣ a mol/L,则氨水的 pH=14﹣ a,氨水中氢氧根离子浓度 = =10﹣ a mol/L,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 10﹣ a mol/L,等体积混合,氨水的物质的量大于硝酸的物质的量. C、室温下, pH之和为 14的 Ba( OH) 2溶液与 NaHSO4溶液,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硫酸氢钠和氢氧化钡都是强电解质,所以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恰好反应,据此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Ca( OH) 2溶液与 Na2CO3溶液混合,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根据溶液中的溶质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解答】 解: A、物质的量相等的 盐酸和氨水混合,盐酸和氨水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铵,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水解而使溶液呈酸性,故 A错误. B、室温下, pH之和为 14的氨水与硝酸,酸中氢离子浓度和碱中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硝酸是强电解质,氨水是弱电解质,所以氨水的浓度远远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所以等体积的氨水和硝酸混合后,氨水过量,溶液呈碱性,故 B错误. C、室温下, pH之和为 14的 Ba( OH) 2溶液与 NaHSO4溶液,设硫酸氢钠溶液中氢离子浓度 =10﹣ a mol/L,则氢氧化钡的 pH=14﹣ a,氢氧化钡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 = =10﹣ a mol/L,硫 酸氢钠和氢氧化钡都是强电解质,所以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等体积混合,溶液呈中性,故 C正确. D、等物质的量的 Ca( OH) 2溶液与 Na2CO3溶液混合,恰好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故 D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酸碱混合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酸碱电解质的强弱以及盐类水解的酸碱性,特别是 pH与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 13.液体燃料电池相比于气体燃料电池具有体积小等优点.一种以液态肼( N2H4)为燃料的电池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用空气中的氧气作为氧化剂, KOH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下 列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b极发生氧化反应 B. a极的反应式: N2H4+4OH﹣ ﹣ 4e﹣ =N2↑+4H 2O C.放电时,电流从 a极经过负载流向 b极 D.其中的离子交换膜需选用阳离子交换膜 【考点】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 电化学专题. 【分析】 该燃料电池中,负极上燃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N2H4+4OH﹣ ﹣ 4e﹣=N2↑+4H 2O,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O2+2H2O+4e﹣ =4OH﹣ ,电池总反应为: N2H4+O2=N2↑+2H 2O,结 合离子的移动方向、电流的方向分析解答. 【解答】 解: A.该燃料电池中,通入氧化剂空气的电极 b为正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 A错误; B.通入燃料的电极为负极,负极上燃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N2H4+4OH﹣ ﹣4e﹣ =N2↑+4H 2O,故 B正确; C.放电时,电流从正极 b经过负载流向 a极,故 C错误; D.该原电池中,正极上生成氢氧根离子,所以离子交换膜要选取阴离子交换膜,故 D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燃料电池,明确正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解本题关键,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要结合 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书写,注意电流的方向和电子的流向相反,难度不大. 1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少量的 CO2通入氨水中: CO2+NH3•H2O=NH4++HCO3﹣ B.将 Na2CO3溶液逐滴滴入盐酸中: 2H++CO32﹣ =CO2↑+H 2O C. SO2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SO2+H2O⇌2H++SO32﹣ D.足量铁粉与稀硝酸反应: Fe+4H++NO3﹣ =Fe3++2H2O+NO↑ 【考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 A.反应生成碳酸铵; B.盐酸过量,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电离分步进行,以第一步为主; D.铁过量,则生成硝酸亚铁. 【解答】 解: A.少量的 CO2通入氨水中的离子反应为 CO2+2NH3•H2O=2NH4++CO32﹣ +H2O,故 A错误; B.将 Na2CO3溶液逐滴滴入盐酸中的离子反应为 2H++CO32﹣ =CO2↑+H 2O,故 B正确; C. SO2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离子反应为 SO2+H2O⇌H2SO3⇌H++HSO3﹣ ,故 C错误; D.足量铁粉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 3Fe+8H++2NO3﹣ =3Fe2++4H2O+2NO↑ ,故 D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为高考经典题型,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5.已知 X、 Y、 Z、 W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X Y Z W A.若 HmXOn为强酸,则 X的氢化物溶于水一定显酸性( m、 n均为正整数) B.若四种元素均为金属,则 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为强碱 C.若四种元 素均为非金属,则 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为强酸 D.若四种元素中只有一种为金属,则 Z与 Y两者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反应 【考点】 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 由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 X、 Y处于第二周期, Z、 W处于第三周期, A.若 HmXOn为强酸,则 X只能为 N元素; B.若四种元素均为金属,则 X为 Li、 Y为 Be、 Z为 Na、 W为 Mg; C.若四种元素均为非金属,则 X、 Z的族序数 ≥4 ,而小于 7,若处于 ⅣA 元素,则 W为 P元素,对应的磷酸不 是强酸; D.若四种元素中只有一种为金属,则 Z为 Al、 X为 B、 Y为 C、 W为 Si. 【解答】 解:由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 X、 Y处于第二周期, Z、 W处于第三周期, A.若 HmXOn为强酸,则 X只能为 N元素,其氢化物氨气溶于水呈碱性,故 A错误; B。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