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及数据库建设项目技术方案内容摘要: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CJJ 7397); ( 4)《全球定位系统( GPS)测量规范》( GB/T 18314- 2020) GPS 控制网的网型设计 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分级布 网,逐级加密的原则,也可越级布网。 控制测量选用 GPS 定位测量方法。 GPS控制网的网型设计,是保证控制网精度的基础。 设计时一定要首先考虑起算点的位置和图形强度,布设构成多边形或附合路线,作好生产调度计划,确保设计网形和整体结构。 GPS 控制网中要求每点有 1~ 2 方向通视,整个控制网中应联测不少于 3个高等级已知点,并根据需要联测一定数量的高程点。 GPS 控制网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边数及相邻点之间的平均距离如下表: 级别 闭合环或附合路线边数 相邻点间平均距离 D 级 ≤ 10 条 510( km) E 级 ≤ 10 条 ( km) 注: 相邻点最小距离可 为平均距离的 1/31/2;最大距离可为平均距离的 23倍。 GPS 控制网选点埋石 GPS控制网选点埋石必须遵守下列原则,并按下列规定进行: ( 1)选点人员应由熟悉 GPS 测量技术及地质技术的人员承担; ( 2)选点人员应实地勘察选定点位 ,实地树立标志牌、拍摄照片等; ( 3)点位应选择在稳定坚实的基岩、岩石、土层、建筑物顶部等能长期保存、满足观测条件的地点,并做好选点标记; ( 4)选点时应避开环境变化大,测量标志难以永久保存的地点,如易受水淹的河床、低地、公路、已规划的易受施工影响有剧烈震动的地点; ( 5)选点时应避开地质环境不稳定的地区,如矿区、采石场 及地下水剧烈变化的地点; ( 6)选点时应远离发射功率强大的无线发射源、微波信道、高压线等,距离不小于 200 米,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 50 米; ( 7)选点时应避开多路径环境影响,避免靠近水面、树冠、高大建筑物、低洼潮湿等地点,应保证 15176。 以上无遮挡; ( 8)选点时应设计水准联测路线,对于要联测等级水准的 GPS控制点,尤其是当点位处于河流、湖泊、水库的边缘时,在其位置选择上一定要考虑其水准联测的可能性。 ( 9)标石类型: a、 位于软质地面上的点位 ,应埋设 20cm(顶面边长 ) 40cm(底面边长 ) 60cm(高 )的预制水泥桩 ,水泥桩的顶面中心设有直径为1cm 的钢筋 ,钢筋的中心钳镶有 1mm 铜芯 (或刻上十字花 ),作为对点标志。 埋设时水泥桩周围的填充层必须夯实 ,并使其顶面低于露出地面 2cm~ 5cm; b 位于水泥 (或沥青 )路面上的点位 ,应首先在路面上开挖一个面积为 20 20cm的坑 ,然后打入长 40cm,直径 2cm 的钢筋钉 ,再填充混凝土进行加固,钢筋的顶面与路面基本平齐 (高出路面不超过)。 钢筋钉的中心镶有铜芯 (或刻上十字花 ),作 为对点标记; ( 10)地面标石 标石坑以选点标记为中心挖掘,大小以方便作业为准,深度不小于。 ( 11)要求拍摄点位埋设过程的照片 4张(标石坑、现场混凝土浇灌的底座、放入标石再灌 20cm 混凝土后、保护井砌建结束加盖前应有点名和编号)。 点位编号及点之记 ( 1) D级 GPS点编号用两位数前加“ GD”表示,如 GD08。 ( 2) E级 GPS点编号用两位数前加“ GE”表示,如 GE06。 ( 3)图根点的编号用三位数前加“ T”表示,如 T123。 在埋石工作完成后按 GB/T 183142020《全球定位系统( GPS)测量规范》附录 B格式用“ AUTOCAD”对点之记进行绘制和整理,采用标准 A4 纸张打印输出,确保点之记内容完整、格式统一、整齐美观。 点之记中的交通路线图、交通情况、点位略图及点位说明要尽可能多地增加找点信息,以便查找点位,并力求简单明了、语言精练。 野外观测 ( 1) GPS 控制网应 采用 常规 静态测量进行作业, 仪器应满足下 表的要求: 级别 接收机类型 观测量 (分钟 ) 同步观测接收机数 标称精度 D 级 双频 ≥ 60 ≥ 3 ≤( 10mm+5 106 d) E 级 双频 ≥ 40 ≥ 3 ≤( 10mm+5 106 d) ( 2) GPS 接收机经省级以上测绘仪器设备检验鉴定机构校准合格,在鉴定合格期内持证投入生产。 开工前还应对 GPS 接收机按 《全球定位系统( GPS)测量规范》( GB/T 183142020) 的要求进行检视、检验、校验。 ( 3) 作业前应事先编制 GPS 卫星可见性预报表,并根据作业的接收机台数, D级 GPS 控制网设计编制作业调度表,其内容应包括观测时间、测站号、测站名称及接收机号等。 : (详见下页附表) 附表: 项目 级别 D 级 GPS 及 E 级 GPS卫星截止高度角(176。 ) 15 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 ≥ 4 有效观测卫星总数 ≥ 4 观测时段数 ≥ 时段长度 min 静态 ≥ 60 ≥ 40 采样间隔 s 静态 5~ 15 : ( 1)用三脚架安置天线时一定要严格整平、对中,对中误差不应大于 3mm,天线定向线应指向磁北,定向误差不得大于177。 5186。 ( 2) 天线高量测时,应量测互为 120186。 天线的三个位置,当互差小于 3mm 后,取中数采用。 在每时段的观测前后应各量测一次天线高,读数精确至 1mm。 ( 3) GPS 接收机开机经检验有关指示灯与仪表显示正常后,方可进行自测试并输入测站、观测单元和时段等控制信息。 ( 4) 观测期间,不得在天线附近 50m 以内使用电台,严禁 10m 以内使用对讲机和手机。 GPS 测量记录 ( 1) GPS 测量记录手簿应采用统一印制的观测手簿进行记录,并应根据点位周围环境变化的情况更新点之记,观测手簿应用 2H铅笔或碳素墨水填写。 ( 2) 观测原始数据要转换为 RINEX 格式文 件,且 RINEX文件应满足下列要求: a 保证数据文件中测站点名及其它信息的正确性; b 保证数据文件中天线高的正确性,要求与手簿记录中的一致; c 确保文件名的正确性和唯一性。 ( 3) 无论原始观测数据,还是 RINEX 格式数据均要求做备份,应在现场复制一套,另一套保存在计算机硬盘中。 ( 4) 数据的存储介质要求有明确的标识,其内容主要为:生产单位名称、测站名称或测站编号、施测年代、观测年月日等。 ( 5) 测站上所有规定作业项目经认真检查均符合要求,记录资料完整无缺,将点位恢复原状后方可迁站。 数据处理 ( 1)外业观测数据处理 GPS控制网的野外数据处理宜利用 GPS 接收机的随机软件,按原码采用双差相位观测值进行基线解算,采用双差固定解作为最终结果。 外业观测采集的数据应转成 RINEX格式进行备份。 ( 2)外业观测数据质量检核 ①、相邻点间基线长度精度用下式表示: σ = 177。 22 )( dba  式中: σ — 标准差(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 mm) a — 固定误差 =10mm b — 比例误差系数≥ 10ppm d — 相邻点间距离( km) ② 、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其值宜小于 10%。 ③ 、同步环闭合差应满足以下要求: Wx≤ 3 σ /5; Wy≤ 3 σ /5; Wz≤ 3 σ /5 σ — 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网的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④、独立闭合环或闭合路线坐标闭合差应满足: Wx≤ 3 n σ Wy≤ 3 n σ Wz≤ 3n σ Ws≤ 3 n3 σ 式中: n为闭合环边数; Ws= 222 WzWyWx  σ — 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 ⑤、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 ds,两两比较应满足: ds≤ 2 2 σ σ — 相应级别基线的规定精度。 平差计算 在基线向量检验符合要求后,按照 GB/T 18314— 2020《全球定位系统( GPS)测量规范》的要求,进行 GPS 网的无约束平差和约束平差。 平差计算可使用随机商用软件,但必须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 1)无约束平差 无约束平差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方差 — 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 WGS84 系三维坐标为起算依据,进行 GPS 网的无约束平差。 平差结果须提供各点在 WGS84 系下的三维坐标、各基线向量及其改正数和其精度信息。 无约束平差中,各基线分量改正数绝对值应满足: V△ x≤ 3σ; V△ y≤ 3σ; V△ z≤ 3σ σ — 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网的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 2)约束平差 利用无约束平差后的可靠观测量, 在 2020 国家大地坐标系下进行三维约束平差或二维约束平差。 平差中,对已知点坐标、已 知距离和已知方位,可以强制约束,也可以加权约束。 平差结果应输出在相应坐标系中的三维或二维坐标、基线向量改正数、基线边长、方位、转换参数及其精度信息。 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与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一基线相应改正数较差的绝对值应满足: dV⊿ x≤ 2σ dV⊿ y≤ 2σ dV⊿ z≤ 2σ σ — 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网的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GPS 控制网需满足的精度指标 ( 1)、 GPS 控制网最弱点的相对点位 中误差不得大于177。 5cm。 ( 2)、 GPS控制网测边检查, D级 GPS 控制网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得大于 1/80000, E 级 GPS 控制网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得大于1/45000。 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 基本原则 ( 1)保持稳定 在保持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前提下,以已经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和已经颁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为基础,严禁借机违法调整和收回农户承包地。 ( 2)依法依规 严格执行《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有关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的规定,参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规定的登记内容和程序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 ( 3)因地制宜 按照试点地区的土地承包现状,缺什么补什么,探索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妥善解决遗留问题。 ( 4)民主协商 充分动员农民群众,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试点中的重大事项均应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民主讨论决定。 ( 5)注重实效 充分利用现代空间信息技术,明确承包土地的面积、空间位置和权属等,将农户承包地成图、登记、造册,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系统。 ( 6)地方负责 试点工作实行部省统筹安排,县级组织实施,强化部门协作,形成整体合力,确保试点任务顺利完成。 调查底图及要求 包括 米(或优于 米)分辨率的正射影像数据;由正 射影像解译出的包括地块、水系、道路、居民地、名称注记等图层组成的矢量数据;将正射影像数据与解译后的矢量数据套合打印的 1:2020比例尺工作底图。 为统一图件质量,当采用 米分辨率的正射影像数据时,调查图件统一由省测绘局提供;当采用优于 米分辨率的正射影像数据时,其调查图件由专家组认 可后方可使用。 在调查时,按地籍子区绘制宗地关系位置图,根据村庄的具体情况,在调查底图上标绘调查范围界线、土地承包经营权界线,并注明四至。 划分调查区 利用 洛南 县已有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资料,对前期划分形成的地籍区、地籍子区通过坐标换带作为本次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调查区。 编码规则 代码结构 发包方代码由四段 14 位阿拉伯数字构成,其代码结构如图 1所示。 xxxxxx xxx xxx xx 组级段代码 村级段代码 乡级段代码 县级段代码 编码方法 在发包方代码结构中,县级段代码位数 6位,表示县级及县级 以上行政区,应按 GB/T2260 的规定执行;乡级段代码位数 3位,表示街道(地区)办事处、镇、乡,应按 GB/T10114 的规定执行;村级段代码位数 3 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