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内容摘要:
2.分析《啄木儿》一诗在文中的作用:( 4分) 3.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4分) 4.本文可分为四层,下列分法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不频飞。 ||„„的责任。 ||„„钩取食物。 ||„„被它捕捉 B.„„感兴之作。 ||„„的责任。 ||„„取食物。 ||„„被它捕捉 C.„„感兴之作。 ||„„特异的地方。 ||„„取食物。 ||„„被它捕捉 D.„„的责任。 ||„„钩取食物。 ||„„做它的食物。 ||„„被它捕捉 5.写出含有“鸟”字的两个诗(词)句子( 4分) ※【乙】 要善问( 18分) 许多人在学习方面的重要体会是:不仅要肯问,而且要善问。 初三语文第 5页(共 8 页) 人们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学问学问,学要肯问。 学常有疑;问则可解疑。 解其一疑,便长一智。 学既不可缺,问也不可少。 不因疑难细小而 忽视 . . ,问不因问题“浅易”而 不屑于问 . . . . ,更不因怕失身分而 耻于问 . . . ,在学中发问,在问中求学,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 要得“学问”不仅要肯问,还要善问。 学习犯难不要急于问人。 要先问己,后问人。 问已,应反复思考;问人,会受到启发。 问,要问得准,问得深,因为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1. 从论证方式看,本文属于 ,从论证方法上看,本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 (2 分 ) 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请作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分层来论证的。 ( 4分) 3.从这篇文章的结构来 看,它应属于( )( 2分) A.“横式”中的“总一分”式 B.“横式”中的“总一分一总”式 C.“纵式”中的“层层深入”式 D.“纵式”中的“起承转合”式 “要得‘学问’,不仅要肯问,还要善问”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 2分) 5.文中论述“问”的重要性的一句是。 阐明怎样才叫“善问”的句子是:。 (用文段中的关键语句作答)。 ( 2分)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得好,结合句于简要分析好在哪里。 ( 4分)。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相关推荐
bee two new kinds of pollution. Where is all this to end? Is there any hope that we can get rid of pollution? We are glad to say that the governments have made laws to fight it and more and more
上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 撇开。 语训练本身的用处不说,光从书面语训练来说。 口语训练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 一个人一天不知道要说多少话,可是一年不一定能写上几封信、几篇文章;一个学生一天上好几堂课,要答问、要讨论,而作文只有两星期一次。 抓住口语这个环节,让学生受到应有的训练,说起话来有条有理,有头有尾,不重复,不脱节,不颠倒,句式有变化,字眼有讲究,还愁他不会作文。 放过这个环节
选择合适的角度赏析本文 中的 以下句子。 ( 3分) 炊烟缭绕着的黎明和黄昏,与半透明的水汽和薄雾无声地交织成一种朦胧的意境,鸟叫着,狗也插嘴,时常夹杂开门的声音、水桶碰触井沿的声音,以及妇人们呼喊孩儿的声音。 1“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田园是我们 精神 的家园 , 土地是我们的精神的依托。 请 写出 三个与土地有关的成语或俗语。 (共 3分) 、 、。 1我们常说“我们祖国有广袤的土地”
和苯丙氨酸 12.非必需氨基酸是指( ) 无 的氨基酸 13.尿素的形成主要发生在( ) 14.细胞内的蛋白质转化成糖类,必须先经过( ) 15.人体内蛋白质被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一般发生在( ) 16.正常人的血糖含量一般维持在( ) A. 50~ 60 mg/ dL B. 60~ 90 mg/ dL
知道每个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的大小,所以无法比较它们的密度的大小。 ( ) 当铜块的中心嵌入一块铁以后,铜的密度是不变的。 ( ) 分别用吨 /米 千克 /分米 克 /厘米 3为单位记录某物质的密度时,记录的数值肯定是一样的。 ( ) 粉笔灰随风飘,是 因为粉笔灰的密度比整支粉笔的密度小。 ( ) 因为煤油和酒精的密度相同,所以它们是同一种物质。 ( ) 三、选择题 一支蜡烛燃过一半后,蜡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