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内容摘要:
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看: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从中国人民的探索看: 阶级变化,民族资产阶级成为探索的主体; 内容,向西方学习从器物 ——制度, “ 维新 ”“ 共和 ” 成为中国社会思想的主流。 戊戌变法 背景 准备 民族危机深; 民资初步发;民资初成;维新思想。 早期维新派:人物,主张突破 (制度 )。 维新派 变法 (1)办学 万木 ,时务; (2)著书 康考梁议 特点。 (3)上书 由思潮而政治 ,舞台标志。 (4)办报 三大报纸。 (5)建会 强学。 (6)论战 内容三,性质,意义大 . 意义 纲领 : 应诏书统筹全局折 退化 . 组织 : 保国会 —具备资政党性质 . 标志 : 定国是诏 内容。 意义 —看教材背 . 失败 : 戊戌政变 . 根本性质 资产阶级改良。 首要目标 爱国救亡。 突出意义 思想启蒙 . 失败原因 :主观软弱依封帝。 客观顽固反扑 结论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革命性:思想 提出变法理论,和顽固派进行论战,正面和封建思想交锋;组织 建立变法团体;实践公车上书把维新思想发展为政治运动 妥协性:思想不彻 不敢和封建思想决裂,从儒家寻找变法依据;力量不彻 把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甚至希望袁世凯和帝国主义支持变法,而脱离了广大群众;实践蜕化 —在变法活动中其主张不断退化。 结论: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改良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思考 :资产阶级两面性在戊戌变法中是如何体 现的 ?说明了什么 ? 戊戌变法在近代化进程的重要作用 承上启下。 是继洋务运动后对近代化的继续深入发展阶段。 ( 1)启动政治近代化:提出了学习西方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试图对旧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 ( 2)推动经济近代化:变法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 3)深入推动思想近代化:介绍和宣传近代思想,批判封建思想,是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 4)大大推动教育近代化:戊戌变法使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近代高等教育开始形成。 如何理解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一步。 1.( 2020年广东卷 1895年 《 马关条约 》 签订,其重要影响之一是 A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 B朝鲜为日本所吞并 C日俄关系得到缓和 D辽东半岛被日本长期占据 2.( 2020年春季卷 ) 在 《 马关条约 》 中 , 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3.( 2020年上海卷 ) 丧权辱国的 《 马关条约 》 规定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 为维护自己在远东的利益 , 干涉 “ 还辽 ” 的三个国家除法国之外 , 还有 A俄 、 德 B德 、 英 C英 、 美 D美 、 俄 巩固练习 4.( 1998年全国卷) 下列各国,在鸦片战争后割占过中国领土的有 ①英国 ②法国③德国④俄⑤日本 A①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A A C A 6.( 2020全国文综 2)梁启超阐述变法图存道理的重要论著 《 变法通议 》 发表在 A. 《 时务报 》 B. 《 中外纪闻 》 C. 《 国闻报 》 D. 《 循环日报 》 7.( 2020上海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者也。 有之,请从嗣同始。 ”谭嗣司以身殉难前的这段自白表明了他的: A.烈士精神 B.种族成见 C.浪漫性格 D.厌世心态 8.( 2020全国文综 3)戊戌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开办京师大学堂 B废除八股 C设立译书局 D废除科举考试 A。高三历史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相关推荐
面临怎样的危机。 这种危机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 ① :1840年到 1842年的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 了 《 南京条约 》 ; 1856年到 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 了 《 天津条约 》 和 《 北京条约 》 ; 1894年到 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 《 马关条约 》 ; 1900年到 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了
改革 : 社会动荡,经济 停滞 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 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 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所有制结构,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 企业实行租赁和承包,出现合资企业; 农庄和国营农场实行租赁制或家庭农场 :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没有取得预期成果。 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 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政治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衰和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四、世界史上的重大金融事件 资本主义兴起时代 ( 1)寻金热: 1 15世纪,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货币日益取代土地而成为社会的主要财富,欧洲人狂热地追求货币和黄金。 对黄金贪婪的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 它成为新航路开辟的社会根源。 ( 2)早期殖民掠夺
种经济成分与不同经济势力并存的混合型多元经济的特征,是中国社会缓慢进程中所出现的新变化,也是中国社会走向近代化过程中所出现的新现象。 2.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控制了中国近代历届反动政府 , 他们力图使中国成为他们的原料产地 、 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 , 力图使中国成为他们的经济附庸 , 成为他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3.对近代中国而言,尽管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有相当的数量,铁路也在不断延伸
忧国 心志 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修身洁行的高尚情操 感受魅力 《 离骚 》 节选 诗人以新奇的比喻(香草比喻自己)、奇特的想象、夸张的描写、深刻的隐喻和象征来表现诗人的理想和追求。 诗人驰骋想象,将神话传说、历史人物与自然现象和景物熔于一炉,铸成了一个幻想的瑰丽世界。 与诗经的现实主义手法不同,风格浪漫,属于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诵读 《 离骚 》 节选后,你能从中感受到楚辞的哪些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