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内容摘要:
数的正整数倍,则关于 R的说法正确的是 (A) 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强酸 (B) 常温下能稳定存在的 R的氧化物都能与烧碱溶液反应 (C) R的气态氢化物在常温下都能稳定地在空气中存在 (D) R的非金属性一定比磷的非金属性强 ( B ) ( A ) 二、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 结构 周期表格要牢记,变化体现周期律, 七主七副七周期, VIII族零族镧锕系。 编排原则 (1)将 电子层 数相同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把 最外电子数 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纵行 ,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列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 期 (7个) 周期:表中的每一横行 短周期 长周期 不完全周期 7 1 2 3 4 5 6 周期序数 = 原子电子层数 ( 32)( 118) ( 2) ( 2) ( 8)( 10) ( 8)( 18) ( 18)( 54) ( 32)( 86) ( 18)( 36) 注意: 由稀有气体元素构成 0 族: 由 10三个纵行构成 第 Ⅷ 族: 由长周期元素构成 副族: 由短周期元素和长 周期元素共同构成 (稀有气体元素除外) 主族: 族 (7个 ) (7个 ) (1个 ) (1个 ) (16个 ) ① 主族、副族的表示方法 主族: Ⅰ A 、 Ⅱ A 、 Ⅲ A 、 Ⅳ A 、 Ⅴ A、 Ⅵ A、 Ⅶ A 副族: Ⅰ B 、 Ⅱ B 、 Ⅲ B 、 Ⅳ B 、 Ⅴ B、 Ⅵ B、 Ⅶ B 例:硫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Ⅵ A族 ③ 元素周期表中从左至右族的顺序。 ④ 周期表中 Ⅲ B到 Ⅱ B族共 10个纵行, 称为过渡元素。 这些元素都是金属, 所以又称为过渡金属元素。 ⑤ 元素周期表结构可简单记为 “三七二个一” ⑥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a 表达 b 已知原子序数,推导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 主族序数 =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例: 34 号元素位于第 周期 族 55 号元素位于第 周期 族 四 Ⅵ A 六 Ⅰ A 已知 a为 Ⅱ A族元素, b是 Ⅲ A族 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 m和 n, 且 a, b为同一周期元素,下列关系式 必定错误的是( ) A、 n=m+10 B、 n=m+1 C、 n=m+11 D、 n=m+25 A A、 B是同主族的相邻元素, A所在周期共有 m种元素, B所在周期共有 n种元素,且 mn。 若 A的原子序数为 x, 则 B的原子序数可能为( ) A、 x(mn) B、 x(m+n) C、 xn D、 xm C、 D 假设有 118号元素,它位于 第 周期 族 七 0 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主族的两种 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 x,则乙的 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 A. x + 2 B. x + 4 C. x + 8 D. x + 18 B 族 Ⅰ A Ⅱ A Ⅲ A Ⅳ A Ⅴ A Ⅵ A Ⅶ A 0 最外层电子数 常见化合价 最高价氧化物通式 —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通式 — — 气态氢化物通式 — — 金属性 非金属性 — Na。高三化学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
相关推荐
极)。 实验探究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可以) (可以) (可以) (不可以) 形成条件一: 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石墨等 第一组实验 (可以) (不可以) 形成条件二:电极需插进电解质溶液中 第二组实验 实验探究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第三组实验 实验探究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形成条件三:必须形成闭合回路 (不可以)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较活泼的金属发生 氧化反应
BaCl2 AlCl3 KCl (6) 苯酚 甲苯 己烯 己醇 (7) 甲酸 乙酸 乙醛 乙醇 (8) Pb(NO3)2 CH3COOH AlCl3 NaCl 某化学兴趣小组按照下列方案进行“由含铁废铝制备硫酸铝晶体”的实验: 步骤 1:取一定量含铁废铝,加足量的 NaOH溶液,反应完全后过滤。 步骤 2:边搅拌边向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至溶液 pH= 8~ 9,静置、过滤、洗涤。 步骤 3:将步骤
语的意思。 (可查字典) 读一读: 阴沉沉 叛徒 被捕 枪毙鲜血 直流 钢铁铸成 铡刀 光荣 胸膛 挽词 血淋淋 伟大 血 xiě( ) xu232。 ( )
格罗蓬特请求这些国家的驻联合国大使投票反对 这一动议。 (4 层意思,每层 1 分 ) 23.(4 分,各 2 分,意合即可 ) ①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要求培养创造能力 ②学校应注意教学中存在的不利于创造精神发展的因素。 附 1:齐人有一妻一妾者 【原文】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 ① 出,则必餍( 2)酒肉而后反。 除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 “良人出,则必展酒肉而后反
异的科学技术,的确给人类社会 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使人们的生活越来 越便捷,使人们的美好愿望日益变为现 实。 我们对科学技术产生了一种崇敬甚 至是顶礼膜拜的心理。 但是,随着我们 对于科学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大,一个问题开始在人们的心目中浮现:科技将把人类社会带向何方。 严峻的现实一再证实着无可争辩的事实:核泄漏,氟利昂,汽车尾 气,病菌变异等等。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