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锅炉检修技术问答(机务内容摘要:

作 起錾时,錾子尽可能向右斜 45176。 左右。 从工件边缘尖角处开始,并使 錾子从尖角处向下倾斜 30176。 左右,轻打錾子,可较容易切入材料。 起錾后按正常方法錾削。 当錾削到工件尽头时,要防止工件材料边缘崩裂,脆性材料尤其需要注意。 因此,錾到尽头 10mm左右时,必须调头錾去其余部分。 二十四、 刮削 用刮刀在工件已加工表面上刮去一层很薄金属的操作称为刮削。 刮削时刮刀对工件既有切削作用,又有压光作用。 刮削是精加工的一种方法。 通过刮削后的工件表面,不仅能获得很高的形位精度、尺寸精度,而且能使工件的表面组织紧密和小的表面粗糙度,还能形成比较均匀的微浅 坑,创造良好的存油条件,减少摩擦阻力。 所以 刮削常用于零件上互相配合的重要滑动面,如机床异轨面、滑动轴承等,并且在机械制造、工具、量具制造或修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刮削的缺点是生产率低,劳动强度大。 ( 1)刮刀 刮刀是刮削工作中的重要工具,要求刀头部分有足够的硬度和刃口锋利。 常用 T10A、 T12A和 GCr15钢制成,也可在刮刀头部焊上硬质合金,以刮削硬金属。 刮刀可分为平面刮刀和曲面刮刀两种。 平面刮刀用于刮削平面,可分为粗刮刀、细刮刀和精乱刀三种;曲面刮刀用来刮削曲面,曲面刮刀有多种形状,常用三角刮刀。 ( 2)校准工具 校准工具的 用途是:一是用来与刮削表面磨合,以接触点子多少和疏密程度来显示刮削平面的平面度,提供刮削依据;二是用来检验刮削表面的精度与准确性。 刮削平面的校准工具有 : 校准平板、校正尺和角度直尺三种。 ( 3)显示剂 显示剂是用来显示被刮削表面误差大小的。 它放在校准工具表面与刮削表面之间,当校准工具与刮削表面合在一起对研后,凸起部分就被显示出来。 这种刮削时所用的辅助涂料称为显示剂。 常用的显示剂有红丹粉(加机油和牛油调和)和兰油(普鲁士蓝加蓖麻油调成)。 刮削精度的检查常用刮削研点(接触点)的数目来检查。 其标准为在边长为25mm的正方形面积内研点的数目来表示(数目越多,精度越高)。 一级平面为: 5~16点 /25 25;精密平面为: 16~ 25点 /25 25;超精密平面为:大于 25点 /2525。 平面刮削有手刮法和挺刮法两种。 其刮削步骤为: ( 1)粗刮 用粗刮刀在刮削平面上均匀地铲去一层金属,以很快除去刀痕,锈斑或过多的余量。 当工件表面研点为 4~ 6点 /25 25,并且有一定细刮余量时为止。 ( 2)细刮 用细刮刀在经粗刮的表面上刮去稀疏的大块高研点,进一步改善不平现象。 细刮时要朝一个方向刮,第 二遍刮削时要用 45176。 或 65176。 的交叉刮网纹。 当平均研点为 10~ 14点 /25 25时停止。 ( 3)精刮 用小刮刀或带圆弧的精刮刀进行刮削,使研点达: 20~ 25点 /25 25。 精刮时常用点刮法(刀痕长为 5mm),且落刀要轻,起刀要快。 ( 4)刮花 刮花的目的主要是美观和积存润滑油。 常见的花纹有:斜纹花纹、鱼鳞花纹和燕形花纹等。 二十五、 研磨 用研磨工具和研磨剂,从工件上研去一层极薄表面层的精加工方法称为研磨。 经研磨后的表面粗糙度 Ra=~ m。 研磨有手工操作和机械操作。 ( 1)研 具 研具的形状与被研磨表面一样。 如平面研磨,则磨具为一块平块。 研具材料的硬度一般都要比被研磨工件材料低。 但也不能太低。 否则磨料会全部嵌进研具而失去研磨作用。 灰铸铁是常用研具材料(低碳钢和铜亦可用)。 ( 2)研磨剂 研磨剂由磨料和研磨液调和而成的混合剂。 磨料 经在研磨中起切削作用。 常用的磨料有:刚玉类磨料 —— 用于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和铸铁等工件的研磨;碳化硅磨料 —— 用于研磨硬质合金、陶瓷等高硬度工件,亦可用于研磨钢件;金刚石磨料 —— 它的硬度高,实用效果好但价格昂贵。 研磨液 它在研磨中起的作 用是调和磨料、冷却和润滑作用。 常用的研磨液有煤油、汽油、工业用甘油和熟猪油。 平面的研磨一般是在平面非常平整的平板(研具)上进行的。 粗研常用平面上制槽的平权,这样可以把多余的研磨剂刮去,保证工件研磨表面与平板的均匀接触;同时可使研磨时的热量从沟槽中散去。 精研时,为了获得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应在光滑的平板上进行。 研磨时要使工件表面各处都受到均匀的切削,手工研磨时合理的运动对提高研磨效率、工件表面质量和研具的耐用度都有直接影响。 手工研磨时一般采用直线、螺旋形、 8字形等几种。 8字形常用于研磨小平面工 件。 研磨前,应先做好平板表面的清洗工作,加上适当的研磨剂,把工件需研磨表面合在平板表面上,采用适当的运动轨迹进行研磨。 研磨中的压力和速度要适当,一般在粗研磨或研磨硬度较小工件时,可用大的压力,较慢速度进行;而在精研磨时或对大工件研磨时,就应用小的压力,快的速度进行研磨。 二十六、 装配的概念 任何一台机器设备都是有许多零件所组成,将若干合格的零件按规定的技术要求组合成部件,或将若干个零件和部件组合成机器设备,并经过调整、试验等成为合格产品的工艺过程称为装配。 例如一辆自行车有几十个零件组成,前轮和后轮就是部 件。 装配是机器制造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因此它是保证机器达到各项技术要求的关键。 装配工作的好坏,对产品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十七、 装配的工艺过程 ( 1)研究和熟悉装配图的技术条件,了解产品的结构和零件作用,以及相连接关系。 ( 2)确定装配的方法、程序和所需的工具。 ( 3)领取和清洗零件。 装配又有组件装配、部件装配和总装配之分,整个装配过程要按次序进行。 ( 1)组件装配 将若干零件安装在一个基础零件上而构成组件。 如减速器中一根传动轴,就由轴、齿轮、键等零件装配而成的组件。 ( 2)部件装配 将若干个零件、组件安装在另一个基础零件上而构成部件(独立机构)。 如车床的床头箱、进给箱、尾架等。 ( 3)总装配 将若干个零件、组件、部件组合成整台机器的操作过程称为总装配。 例如车床就是把几个箱体等部件、组件、零件组合而成。 ( 1)装配时,应检查零件与装配有关的形状和尺寸精度是否合格,检查有无变形、损坏等,并应注意零件上各种标记,防止错装。 ( 2)固定连接的零部件,不允许有间隙。 活动的零件,能在正常的间隙下,灵活均匀地按规定方向运动,不应有跳动。 ( 3)各运动部件( 或零件)的接触表面,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润滑、若有油路,必须畅通。 ( 4)各种管道和密封部位,装配后不得有渗漏现象。 ( 5)试车前,应检查个部件连接的可靠性和运动的灵活性,各操纵手柄是否灵活和手柄位置是否在合适的位置;试车前,从低速到高速逐步进行。 二十八、 典型组件装配方法 、螺母的装配 螺钉、螺母的装配是用螺纹的连接装配,它在机器制造中广泛使用。 装拆、更换方便,易于多次装拆等优点。 螺钉、螺母装配中的注意事项: ( 1)螺纹配合应做到用手能自由旋入,过紧会咬坏螺纹,过松则受力后螺纹会断裂。 ( 2)螺母端面 应与螺纹轴线垂直,以受力均匀。 ( 3)装配成组螺钉、螺母时,为保证零件贴合面受力均匀,应按一定要求旋紧(如图所示),并且不要一次完全旋紧,应按次序分两次或三次旋紧。 1 6 3 4 5 2 ( 4)对于在变载荷和振动载荷下工作的螺纹连接,必须采用防松保险装置。 滚动轴承的装配多数为较小的过盈配合,装配时常用手锤或压力机压装。 轴承装配到轴上时,应通过垫套施力于内圈端面上;轴承装配到机体孔内时,则应施力于外圈端面上;若同时压到轴上和机体孔中时,则内外圈端面应同时加压。 如果没有专用垫套时,也可用手锤、铜棒沿着 轴承端面四周对称均匀地敲入,用力不能太大。 如果轴承与轴是较大过盈配合时,可将轴承吊放到 80~ 90℃的热油中加热,然后趁热装配。 二十九、 拆卸工作的要求 ,应按其结构的不同,预先考虑操作顺序,以免先后倒置,或贪图省事猛拆猛敲,造成零件的损伤或变形。 ,应与装配的顺序相反。 ,使用的工具必须保证对合格零件不会发生损伤,严禁用手锤直接在零件的工作表面上敲击。 ,零件的旋松方向必须辨别清楚。 、有规则地放好,并按原来结构套在一起,配合件上 做记号,以免搞乱。 对丝杠、长轴类零件必须将其吊起,防止变形。 三十、 焊接的特点 焊接是通过加热或加压,或者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焊件达到原子结合的一种加工方法。 所以焊接是一种把分离的金属件连接成为不可拆卸的一个整体的加工方法。 在焊接被广泛应用以前,不同拆卸连接的主要方法是铆接。 与铆接相比,焊接具有节省金属、生产率高、致密性好、操作条件好、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所以现在焊接已基本取代连接铆接。 焊接的另一个特点是可以化大为小、以小拼大。 在制造大型机件与结构件或复杂的机器零件时,可以化大为小、化 复杂为简单的方法准备坏料,用铸 焊、锻 焊联合工艺,用小型铸、锻设备生产大或复杂零件。 例如我国生产的大型水压机立柱或发电机主轴等。 第三,焊接可制造双金属结构。 用焊接方法可制不同材料的复杂层容器,对焊不同材料的零件或工具(如较粗的钻头,就是用 45号作钻柄,高速钢作钻头的切削部分)等。 所以,焊接是进行金属构件、机器零件等的重要加工方法,如桥梁、建筑构件、船体、锅炉、车箱、容器等。 此外,焊接还是修补铸、锻件的缺陷和磨损零件的重要方法。 三十一、 焊接方法的分类 焊接的方法很多,按焊接过程的特点不同可分为:熔焊、 压焊和钎焊三大类。 焊接过程中,将焊件接头加热至熔化状态,不加压力完成焊接的方法称为熔焊。 根据热源不同,这类焊接方法有气焊、熔焊、电渣焊、气体保护焊、电子束焊等多种。 焊接过程中,必须对焊件施加压力(加热或不加热),以完成焊接的方法称为压焊,属于这类焊接的方法有电阻焊(点焊、缝焊、对焊等)、摩擦焊、超声波焊、冷压焊等多种。 钎焊是采用比母材熔点低的金属材料作钎料,将焊件和钎料加热到高于钎料熔点,低于母材熔点的温度,利用液态钎料润湿母材,填充接头间隙并与母材相互扩散实现连接焊件的 方法,属于这类焊接方法的有硬钎焊与软钎焊等。 三十二、 焊接接头的组成 用焊接方法连接的接头称为焊接接头(简称接头),焊接接头包括焊缝、熔合区和热影响区三部分。 被焊的工件材料称为母材(或称基本金属)。 焊缝是焊接后所形成的结合部分(即在焊接时,经受加热熔化后冷却凝固的那部分金属);热影响区是焊接或切割过程中,材料因受热的影响(但未熔化)而发生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的区域;熔合区是焊缝向热影响区过渡的区域。 因此,焊接质量常用焊接接头的性能来评价。 三十三、 手工电弧焊 通过加热或加压,或者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 充材料,使焊件(有时称被焊的分离工件)达到原子结合或称永久连接的一种加工方法称为焊接。 根据焊接过程的本质不同,焊接可分为: 熔化焊 —— 焊接过程中,将焊件接头加热至熔化状态,不加压力完成焊接的方法,常见的熔焊有电弧焊、气焊、气体保护焊等。 压力焊 —— 焊接过程中,必须对焊件施加压力(加热或不加热),以完成焊接的方法。 常见的压力焊有电阻焊、摩擦焊等。 钎焊 —— 采用比母材熔点低的金属材料作钎料,将焊件和钎料加热到高于钎料熔点,低于母材熔点的温度,利用液体钎料润湿母材,填充接头间隙并与母材相互扩散实现连接焊件的方法。 按焊接热源的形式不同,可分为电焊、气焊和电阻焊等。 电弧焊是利用电弧作为热源的熔焊方法(简称弧焊)。 用手工操纵焊条进行焊接的电弧焊称为手工电弧焊(简称手弧焊)。 三十四、 手弧焊的焊接过程及焊接电弧 焊接前,先将焊件和焊钳通过导线分别接到弧焊机输出端的两极,并用焊钳夹持焊条。 焊接时,首先在焊件与焊条间引出电弧,电弧热将同时熔化焊件接头处和焊条,形成金属熔池,随着焊条沿焊接方向向前移动,新的熔池不断产生,原先的熔池则不断冷却、凝固、形成焊缝,使分离的两个焊接连接在一起。 焊后用清渣锤把覆盖在 焊缝上的熔渣清理干净,检查焊接质量。 焊接接头包括焊缝,熔合区和热影响区三部分。 焊缝是焊件经焊接后形成的结合部分(金属熔池冷却凝固而获得);热影响区是焊接过程中材料因受热的影响(但未熔化)而发生组织转变和力学性能变化的区域;熔合区是焊缝向热影响区过渡的区域。 焊接电弧是由一定电压的两电极或电极(手弧焊时为焊条)与焊件间在气体介质中产生的强烈而持久的放电现象。 焊接电弧的最高温度可达 60008000K,并发出大量紫外线和红外线,对人体有害,因此应用面罩及手套保护眼睛和皮肤等。 三十五、 手工电弧焊设备与工具 进行手弧焊时的工具有:夹持焊条的焊钳;保护眼睛、皮肤免于灼伤的电弧手套和面罩;清除焊缝表面及渣壳的清渣锤和钢丝刷等。 手弧焊的主要设备有弧焊机,按其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