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比法、典型行业排污系数法等。 5.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包括: 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它们都是环境主管部门对拟建项目进行环境可行性决策的技术支持文件,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和运营中的环保工作的技 术依据之一。 6. 规划环评的基本任务: ⑴确定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的环境目标;( 2)识别、评价相应规划层次的环境影响;( 3)筛选、识别或寻找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环境目标的可行的规划方案;( 4)规避不利的环境影响或使环境影响最小化;( 5)征求公众的观点与意见。 7. 建设项目环评的基本任务 :( 1)识别、评价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2)选址(选线)、工程规模的环境合理性;( 3)对生产工艺的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论证;( 4)环境保护措施是否充分有效;( 5)环境目标得到有效保护,不利环境影响是否最小化;( 6)征求公众的 观点与意见。 8. 环评遵循的基本技术工作原则 :( 1)与拟议的规划或拟建项目的特点相结合;( 2)与可能影响的区域环境相结合;( 3)遵循有关法规、标准、技术政策、各类规划;( 4)正确的识别可能的环境影响;( 5)适当的预测评价技术方法;( 6)促进清洁生产;( 7)环境目标得到有效保护,不利影响最小化;( 8)替代方案和减缓措施环境技术经济可行。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1 页 共 62 页 9.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⑴准备阶段:研究有关文件资料,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现状调查,识别环境影响因素,筛选评价因子,明确重点评价项目(专题),确定各单项评价范围和工作等级,编制 大纲。 ⑵正式工作阶段:进一步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开展清洁生产分析,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分析环保措施的经济、技术可行性。 ⑶报告书编制阶段:汇总分析第二阶段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给出评价结论,完成 EIS的编制。 10.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 ⑴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⑵项目所在地环境状况,⑶国家、地方颁布的有关法规。 11. 工作等级确定的原则: 同一性,最高性,决定性原则。 12.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是在判别规划实施或项目建设和投入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环境影响作用行为,影响作用对象,影响作用因素,影响作用效应的基础上,选择出重要 环境影响因素和受影响环境要素。 1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识别方法包括: 矩阵法、清单法、图形叠置法、网络法、利用 GIS系统分析法。 14. 建设项目环境现状调查一般原则: ⑴根据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点,各单项工作等级,确定各要素现状调查的范围,筛选出应调查的有关参数,调查范围应大于评价范围,界外区如有重要的污染源,应适当放大。 ⑵首先应搜集现有的资料。 15. 现状调查的方法: ⑴搜集资料法,应用范围广,收效大,节省人力、物力、时间,只能获得第二手资料,往往不完全,需补充。 ⑵现场调查法:直接获得第一手资料,弥补收集资料法的不足,工作量大 ,耗费人力、物力、时间,受季节和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 ⑶遥感法:从整体上了解环境特点,精度不高,不宜用于微观环境状况调查,受资料判读和分析技术的制约。 16. 现状调查的内容:⑴地理位置;⑵地形、地貌、土壤、水系分布,水文情况,气候与气象;⑶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植物,农产品,动物产品等;⑷水、气、声、渣环境质量现状;⑸环境功能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施;⑹社会经济状况;⑺人群健康状况及地方病情况;⑻其它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资料。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2 页 共 62 页 17. 环境影响预测的原则: 根据评价工作等级,工程与环境的特性,当地的环境要求而定。 18. 环境影响预 测的方法包括: 数学模型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和专业判断法。 19. 环境影响的预测阶段: 三个阶段:建 设阶段、运营阶段、服务期满后或退役期。 两个时段:冬、夏或丰、枯。 20. 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 列表清单法、矩阵法、网络法、指数法、模型预测法。 21. 环境保护措施经济、技术论证: 建设项目的污染控制以预防为主,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相结合,建设项目污染控制与区域污染控制相结合,按技术先进、效果可靠、目标可达、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多方案比选,推荐最佳方案。 改扩建、技改项目,须针对与该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以新带老”环境保护 措施。 22.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本过程: ⑴分类确定工作目标 ⑵确定评价范围 ⑶基础数据调查 ⑷建立预测模型开展评价 ⑸评价环境影响 ⑹制定减缓影响的措施,提出替代方案 ⑺对环境影响的管理、跟踪监测行动计划。 ⑻评价结论 ⑼ EIS。 23. 十五期间国家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因子包括: SO烟尘、工业粉尘、 COD、氨氮、工业固体废物。 太湖、巢湖、滇池、渤海还需控制总磷排放量。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3 页 共 62 页 第三章 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 1. 污染源: 指对环境产生污染影响的污染物的来源。 2. 污染物: 在开发建设和生产过程 中,凡以不适当的浓度、数量、形态进入环境系统而产生污染或降低环境质量的物质和能量。 3. 污染源分类: 按主要来源 自然污染源 人为污染源 生物污染源 非生物污染源 生产性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 对环境要素的影响 大气污染源 噪声污染源 水体污染源 土壤污染源 地表 水污染源 海洋污染源 地下水污染源 按几何形状 点源 面源 线源 按运动特性 固定源 移动源 污 染 源 分 类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4 页 共 62 页 4. 污染物分类: 按理化、生物特性: 物理:声、光、电、热、放; 化学:无机、有机、石油类或重金属; 生物:病菌,病毒,霉菌,寄生虫卵; 综合污染物:烟尘、废渣,致病有机体。 按环境要素:水:感官:乙醛,油类; 毒理: Hg P DDT 六六六; 卫生:酸、碱,硫化物,锌; 综合: COD PH SS。 气:感官:氰化物, CCl CS C6H6; 毒理: NOX、 SOX、 HF、 Cl。 综合:烟尘、粉尘、水雾、酸雾。 土壤: 污染物的转化: 5. 污染源调查的原则:⑴ 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当地环境状况,确定污染源调查的主要对象;⑵根据各专项环评导责确定工作等级及污染源调查范围;⑶选择排放量大,污染严重的因子作为主要污染因子。 6. 污染源调查内容: 工业、生活、农业污染源调查。 大气污染物 水污染物 土壤污染物 扬尘 降水 灌溉 径流 蒸发、挥发 降水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5 页 共 62 页 7. 工业污染源调查内容: ⑴企业和项目概况;⑵工艺调查;⑶能源、水源、原辅材料情况;⑷生产布局调查;⑸管理调查;⑹污染物治理调查;⑺污染物排放情况调查;⑻污染危害调查;⑼发展规划调查。 8. 生活污染源调查 内容: ⑴城市居民人口调查;⑵城市居民用水和排水调查;⑶民用燃料调查;⑷城市垃圾及处置方法调查。 9. 农业污染源调查内容: ⑴农药使用情况调查;⑵化肥使用情况调查;⑶农业废弃物调查;⑷农业机械使用情况调查。 10. 污染源调查的三个阶段: 准备,调查,总结。 ⑴准备阶段:明确调查目的,制订调查计划,做好调查准备,资料收集,分析,工具准备,搞好调查试点。 ⑵调查阶段:生产管理,污染物治理,污染物排放,污染物危害,生产发展调查。 ⑶总结阶段:数据处理,建议档案,评价,文字报告,污染源分布图。 11. 污染源调查的一般方法: 可采用点面结合 的方法,分为详查和普查。 重点污染源调查称为详查;对区域内所有污染源进行全面调查成为普查。 12. 污染物排放量确定方法: 物料衡算法、经验计算法、实测法。 13. 工程分析的作用:⑴ 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⑵为各专题预测评价提供基础数据;⑶为环保设计提供优化建议;⑷为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建议指标和科学数据。 14. 工程分析的技术原则:⑴ 体现政策性;⑵具有针对性;⑶应为各专题评价提供定量而准确的基础资料;⑷应从环保角度为项目选址,工程设计提出优化建议。 15. 工程分析的重点与阶段划分: 以工艺过程为重点,并不可忽略污染物的不正常排放。 可将建设项目 分为建设期、生产运营期、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进行工程分析。 16. 工程分析的方法:⑴ 类比分析法:是利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工程分析,包括一般特征相似性,环境特征的相似性,污染物排放特征相似性⑵物料衡算法,当投入的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时,用总量法或定额法。 ⑶查阅资料参考分析法。 17. 工程分析主要工作内容:⑴ 工程基本数据;⑵污染因素分析;⑶污染物排放量统计;⑷非正常工况分析;⑸资源能源产品废物等的储运;⑹交通运输;⑺土地的开发利用;⑻环保措施方案分析;⑼总土布置方案分析;⑽补充措施与 建议。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6 页 共 62 页 18. 新建项目两本帐: 工程工艺过程中污染物产生量;按治理规划和评价规定措施实施后能够实现的污染物削减量。 两本帐之差是评价需要的污染物最终排放量。 19. 改扩建、技术改造项目三本帐: 技改扩建前企业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污染物排放量(包括以新代老削减量),其相互关系为:技改前企业污染物排放量-以新代老企业污染物削减量+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技改项目完成后企业污染物排放量。 20. 风险排污的源强估计: 事故排放和非正常工况排放。 非正常工况排污:工艺设备或环保设施达不到设计规定指标的超额排污。 21. 工程总量控制建议指标要求:⑴ 满足达标排放的标准;⑵符合相关环保要求;⑶技术上可行。 22. 总图布置方案分析 :( 1)分析卫生防护距离和安全防护距离的保证性;( 2)分析工厂和车间布置的合理性;( 3)分析村镇居民拆迁的必要性。 23. 环保措施方案分析 :( 1)分析建设项目可研阶段环保措施方案并提出改进意见;( 2)分析污染物处理工艺有关技术经济参数的合理性;( 3)分析环保设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总投资中占有的比例。 24. 补充措施建议 :( 1)关于合理的产品结构与生产规模的建议;( 2)优化总图布置的建议;( 3)节约用地的建议;( 4)可燃气 体平衡和回收利用措施建议;( 5)用水平衡及节水措施建议;( 6)废渣综合利用建议;( 7)污染物排放方式及改进建议;( 8)环保设备选型和实用参数建议;( 9)替代方案;( 10)其他建议。 25. 工程分析的要点 :。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