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隔离工作制度内容摘要:

清晰,每周更换 2 次,容器每周灭菌 2 次。 六、 各种注射、抽血,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包括皮内注射),操作人员每处置一病人后,必须进行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揉搓双手,防止交叉感染。 七、 每日各种治疗操作完毕,须进行卫生处置,用含 500mg/L 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台面、治疗车,保持清洁卫生,擦拭用具专用。 八、 保持室内地面应清洁、无污物,有专用清洁用具,地板进行湿扫,污染时用含 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拖地。 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 2 次,每次 1 小时,每月进行环境卫生检测一次。 处置室内消毒隔离制度 一、 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识清楚,设有流动洗手设备。 二、 使用后的一次性输液器,针筒等医疗废物分类放置黄色或有明显标识的防渗漏污袋或防刺容器内,封闭运送,做好交接登记。 三、 氧气湿化瓶、呼吸机管道、雾化吸入管道、氧气面罩、吸引器管道、引流瓶等使用后,应在清洁的基础上,耐高温的管道与引流品可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部分可清洁后浸泡在含有效氯 500mg/L 的消毒液内 30 分钟(遇有特殊感染应浸泡在含有效氯 2020mg/L消毒液内 30 分钟 )清水冲净、晾干、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 四、 浸泡的物品必须完全淹没,管腔灌满消毒液,容器及时加盖,各种浸泡消毒液应保持有效的浓度及时间,定期做好化学监测。 五、 治疗车上物品摆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上应配有快速手消毒液。 六、 医疗废物严格分类,并有标识,及时清理。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 、严格区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区域间标志明确。 二、 凡进入手术室人员须更换手术室的衣、帽、鞋及口罩,室内严禁吸烟,外出时换外出衣及鞋。 手术病人 应更换干净病人服后才能进入手术室。 三、 严格控制进出手术室的人员,认真落实参观制度。 四、 无菌物品分类放置、标签醒目,每天检查、定期消毒,做到包包监测,确保灭菌效果,物品无发霉、过期现象。 五 、手术器具及物品一用一灭菌,耐热的手术器械及物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内窥镜可选用低温灭菌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等离子体低温灭菌或 2%戊二醛浸泡灭菌。 六 、麻醉用器具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一用一消毒。 七 、洗手刷一用一灭菌。 八 、认真落实卫生清洁制度,保持手术室清洁、整齐、有序。 ( 1)手术室每天彻底清洁一次,术后予 5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擦拭 手术床、桌、台、凳、用具、门窗等,用 500mg/L 含氯消毒液拖地一次;手术鞋一用一消毒。 ( 2) 接送病人的平车车轮应每次清洁,定期消毒;车上物品保持清洁。 接送隔离病人的平车应专车专用,用后严格消毒。 九 、无菌手术与有菌手术应分室进行,原则上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有菌手术,实施特殊感染(气性坏疽、破伤风、绿脓杆菌感染、艾滋病、梅毒等)手术时,严格按特殊感染手术后处理要求执行。 十 、及时处理好术后各 种物品: ( 1)用过的手术器械,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必要时使用一次性物品。 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 2)用过的布类送洗衣房集中清洗、消毒,晒干再送供应室灭菌。 ( 3)手术废弃物品置黄色有明显标识的垃圾袋内,封存运送,无害化处理。 十一 、灭菌监测:每手术包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有记录。 十二 、每月进行灭菌后的物品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有记录。 十三 、每月对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 进行卫生学监测,有记录。 十四 、浸泡消毒液每次使用前进行化学监测,浓度符合要求,方可使用,并保存检测记录。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一 、产房应布局合理,明确划分非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限制区;分娩室应设三通道(病人通道、工作人员通道、污物通道)。 工作人员进入产房必须更衣、戴口罩、帽子及换鞋,非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准进入产房。 二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必须严格分开放置,分娩室的用物、器械、药品、敷料应由专人负责保管;产包敷料包必须在灭菌有效期内使用。 持物筒、持物镊、敷料缸 、 器械盘冲洗用品,每周进行二次清洗、消毒和灭菌并更 换消毒液。 三、 、产包打开超过一小时,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