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生产知识安全培训手册内容摘要:
配合其他工种执行的,有的则是在自己岗位管辖的范围内,监督别人执行的。 在生产岗位上只有认真地执行有关的安全规定,才能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若违反这些规章制度,就会引起许多事故。 据 19 9 1 年全国化肥行业的统计,发生 2 44 起事故,其中违章引起有 17 5 起。 占事故总数的 72 %,可见违章作业是造成当前事故的主要 16 原因。 (三)防止违章动火的六大禁令: 动火证未经批准,禁止动火 动火证是化工企业执行动火管理制度的一种必要形式。 而办理动火证的过程中,动火执行人,项目负责人、车间安全技术人员、分析人员、监护人、值班主任(工段长)、车间主任都各自有自己的责任,层层负责,人人把关,共同对动火安全负责。 办理动火证的过程又是具体落实动火安全措施的全过程。 从办证、与生产系统隔绝、排气、置换、清洗、分析、清除周围易燃物到消防措施和监护等都必须一一落实之后,审批人 才能批准动火。 其次,批准了动火证是动火的“指令”,项目负责人必须对动火执行人逐项交代清楚、动火执行人要认真进行核实,确认无误后应严格按“指令”中的要求去执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安全动火。 在动火完毕后,批准的动火证又是动火的原始凭证,以便总结、检查。 上述几点就是办理动火证的重要性和目的意义。 但是,有的企业(单位)对动火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未按规定办理动火证就动火而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不与生产系统可靠隔绝,禁止动火 化工生产工艺流程是采用连续性强、设备、管道紧密相连的生产方式进行的。 绝大多数是易 燃、易爆、易中毒的介质,在这种特定的生产条件下,进行局部设备的动火检修,为什么必须要与生产系统隔绝呢。 这是因为设备、管道虽然有各种阀门控制,但因化工生产中,阀门构件长期受内部介质的冲刷和化学腐蚀作用,严密性能大大减弱,总会出现微量、甚至局部泄漏。 这样,易燃、易爆、易中毒的介质泄漏到空气中,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浓度范围,遇明火即能发生火灾、爆炸或造成中毒事故,因此化工设备、管道检修时,首先要采取措施与生产系统安全隔绝,切断易燃、易爆、易中毒介质的来源,确保动火检修的安全。 有不少企业, 由于不采取隔绝措施,而盲目动火,造成严重的火灾、爆炸事故,教训极为深刻。 不清洗,置换不合格,禁止动火 化工企业的设备(如塔、罐、柜、槽、箱、桶等)和管道里有易燃、易爆、有毒物质,动火检修前,如不按规定要求,将设备管道内的可燃气体物质彻底清洗、置换合格,一旦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并达到爆炸极限范围,遇 17 火源即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如果有毒物质超过国家最高容许浓度标准,还能产生中毒事故。 这里应该提醒的是废旧设备和管道的再利用更要清洗,置换后才能动火。 不消除周围易燃物,禁止动火 化工生产具有边生产边检修的特点,虽然对需动火检修设备、管道已进行了一系列的化工处理工作。 如:与生产系统隔绝,切断气源或液体来源,排气、置换、清洗合格,但这仅仅是动火前应采取的安全措施中的一个方面。 还必须认真检查动火现场周围下方是否有易燃物品。 如有,必须清除干净,对清除不了的易燃物品和易燃介质的设备、管道应采取切实可靠的安全措施,方能进行动火,否则仍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不按时作动火分析,禁止动火 需要动火检修的设备、管道及动火周围现场经过处理后,易燃易爆介质的浓度究竟还有多少。 能否安全动火。 要回 答这个问题,必须按时作动火分析。 通过分析数据,审批人员可以得出是否能动火的正确判断。 因此,按时作动火分析是安全动火、防止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关键措施,万万不可缺少。 没有消防设施,无人监护,严格禁止动火 动火作业时,应根据动火作业规模及危险程度,采取相应的消防措施,做到万一发生火灾能够及时扑灭。 (四)进入容器设备的八个必须: 必须申请办证,并得到批准 化工生产一般都是连续性生产,每一设备容器都在生产工艺中分别起着一定的贮存、反应、运送、加工等必需的作用,而互相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某一部位发生问题就会带来连锁反应。 设备、容器内往往由于生产情况的变化及本身的条件所限,情况十分复杂,检修工若盲目进入,就会发生事故。 特别在系统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对其中某一设备、容器进行检查、修理,更易发生事故。 必须进行安全隔绝 安全隔绝主要是将人员要进入的工作场所与某些可能产生事故的危险性因素严格隔绝开来,即切断容器、设备与物料、水、气、电、动力等部分的联系,以防止人员在容器内工作时,由于阀门关闭不严或误操作而使易燃、易爆、有毒 18 介质窜入设备容器内及由于未切断电源而造成各种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 这 方面的事例是相当多的。 必须切断动力电,并使用安全灯具 必须进行置换、通风 容器通常在泄料后,内部仍残存部分物料。 对易燃、易爆物质来说,当容器在密封状态工作时,里面基本没有空气,不会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一般是没有危险的。 当泄料后,容器打开,空气进入器内,由于残料挥发,与易燃气体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此时如遇火源,便会发生爆炸。 必须按时间要求进行安全分析 安全分析主要是指 : ( 1)易燃、易爆气体含量的分析。 ( 2)氧含量的分析。 氧含量在 19 ~22 %(体积比 )为合格。 在某些情况下,如对有毒气体和氧含量无法测定时,可用小动物进行试验,放入后 30 分钟无异常现象人员方可入内,作业开始还要经常检测。 ( 3)有毒气体含量的分析,有毒介质的含量应符合 TJ 3 6 — 7 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第 3 2 条规定。 此外,在取样分析时,尚要注意采样的位置,要深入现场调查,根据器内的具体情况和介质的性质,在最有代表性的部位采取。 在容器内,一般采取上、中、下三个部位的气样。 如对有毒气体来说,多数气体比空气重,故容器内由于生物或化学物质的耗氧而形成缺氧时,也常常发生在底部。 而对一些易燃、易爆物质来说,又常 常比空气轻。 如氢气比空气轻,在容器内易积聚在顶部,这些都是要考虑的。 必须佩戴规定的防护用具 进入容器设备内工作的危险性因素是很多的,尽管我们采取了很多消除措施,但是仍有一些不安全因素无法排除干净或难以予见。 如:制酸企业进入酸罐、酸塔、管道的检修,其酸泥、酸雾无法清除干净;某些有害有毒物质因动火高温的二次挥发等。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工作人员佩戴规定的防护用具是防止自身免遭危害的最后的一道防线。 因此,必须正确佩戴和使用。 防护用具主要用来防尘、防毒、防腐蚀、防触电、防高空坠落,防物体打击等。 因毒物对人 体的伤害主要是以烟、尘、雾、气的形式,通过皮肤和呼吸道进入人体,有些物质还会直接对 19 眼、皮肤造成伤害。 我们按规定佩戴防护用具后,就可防止这种伤害。 必须有人在器外监护,并坚守岗位 人员进入容器设备内工作,除由于存在易中毒、易窒息、易触电等危险因素外,加之人员进出困难,联系不便,因此而造成发生事故后不易被发现,导致事故危害性的扩大而造成伤亡事故,这就需要有人在器外进行监护。 必须有抢救后备措施 进入容器、设备内的作业情况复杂,稍有疏忽,就可能有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 而备有抢救后备措施,正是 为了在这种情况下,能及时、迅速、正确的把受伤者从容器中救出并进行急救和对事故现场进行处理。 这对挽救伤病员的生命、减少事故损失,创造了良好条件。 否则,由于抢救措施不力,贻误抢救时间,就会造成事故伤亡损失的扩大。 第三章 化工生产防火防爆 一、物质的燃烧 物质发生强烈的氧化还原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某些物质被氧化而另一些物质被还原。 同时发出光和热的现象称为燃烧。 它具有发光、发热、生成新物质三个特征。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火源。 火源主要有明火、火花和电弧、危险温度(一般 指 80 ℃以上的温度)化学反应等。 燃烧的类型有:闪燃、着火、受热自燃、本身自燃等四种。 可燃液体的蒸汽与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而引起瞬间燃烧称为闪燃。 液体能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该液体的最低闪点。 可燃液体的闪点越低,越易着火,危险性越大,如乙醇的闪点心 1 ℃,乙酸的闪点为 40 ℃。 可燃物质被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即使不与明火接触也能自行着火燃烧的现象,称为受热自燃。 可燃物无明火作用而能着火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 如二硫化碳自燃点 1 02 ℃,汽油自燃点 28 0 ℃,有些物质如黄磷,长期堆放的煤堆等都能 自热自燃。 二、爆炸 物质一种状态迅速的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称为爆炸。 它的特点是具有破坏力、产生爆炸声和冲击波。 常见的爆炸分为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两类。 由于物理因素(如状态、温度、压力等) 20 变化而引起的爆炸称为物理性爆炸。 如锅炉或压力容器超压爆炸。 由于物质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使用权压力急剧上升而引起的爆炸称为化学性爆炸。 爆炸前后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可燃气体、蒸汽、粉尘或纤维状物质按一定比例与空气形成混合物,当遇到火源会造成爆炸事 故。 如酒精、甲醇等泄露后会与空气形成混合物遇火源就有爆炸的危险。 三、防火防爆 措施防火防爆基本措施的着眼点应该防在限制和消除燃烧爆炸危险物、助燃物、火源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上,防止燃烧“三要素”同时出现在一起。 主要有着火源控制与消除,工艺过程的安全控制和限制火灾蔓延的措施等方面。 着火源控制与消除通常采用以下措施: 1)严格管理明火,控制加热用火、检修用火、流动火花和飞火等。 2)在易燃易爆生产车间禁止穿着不符静电安全要求的化纤衣服。 3)避免摩擦撞击产生火花和危险温度。 4)消 除电气火花,要根据车间防火防爆等级对车间内的电气动力设备、仪器仪表、照明装置和电器线路等,分别采用防爆、隔离等措施。 5)导除静电。 6)防止雷电火花 工艺过程的安全控制:首先要采用安全合理的工艺过程和装置;其次严格控制好化工操作中的工艺参数。 控制温度 ①严格控制升温速度,升温速度过快,会引起剧烈反应而导致压力升高或冲料,引起易燃、易爆物质的燃烧爆炸。 ②防止加料温度过低。 加料温度过低加入的物料不起反应而积累起来,当温度升高后,会使反应突然加剧,反应产生热量超过设备的传热能力, 引起超温超压而发生重大的事故。 ③防止撑拌中断,搅拌可以加速传质传热,使反应物料温度均匀,防止局部过热。 生产中由于急停、搅拌器脱落而成搅拌中断时,应立即停止加料,并采取有效降温措施,降温后采用人工转动搅拌器或开数转后立即停止搅拌,同时观察 21 温度上升情况,逐步恢复搅拌。 ④防止干燥温度过高。 某些易燃或易分解物如重氮盐、铵盐是很不稳定的,干燥温度过高很容易引起爆炸。 ⑤防止易燃易爆物料渗入保温层中,遇高温加热容易发生火灾爆炸。 投料控制 主要控制投料速度、配比、顺序、原料纯度以及投料量。 投 料速度过快会引起温度猛升,使物料分解而造成事故,如果速度过慢反应温度过低一部分物料不能反应,当升温后反应加剧,容易引起超温超压而发生事故。 投料配比、原料纯度、投料量都必须严格执行操作法否则也会发生事故。 防止跑料、溢料和冲料 一旦易燃液体大量跑料、溢料,很可能会引起火灾爆炸事故,所以进料出料前要仔细检查各种阀门,一个也不能错,同样时刻注意反应中的物料情况。 防止溢料和冲料。 如果发生易燃液体大量跑料冲料时,首先要节断料源,及时汇报。 在这同时要防止现场一切可能发生的火花,如立即停止邻近扩散作业内的明火 作业;妥善处理电器设备(对可燃物未扩散到的区域,先切断电源以及在扩散区内切断防爆电气设备电源是正确的),至于扩散区域内的非防爆电气设备,一般以保持原状为好,因切断电源时产生电火花可能引起爆炸),制止一切机动车入内,防止撞击、摩擦产生火花。 紧急情况停车处理 当发生突然停电、停水、停气的紧急情况下,要根据岗位具体情况,做出正确的紧急停车处理,不能处理的,必须立即汇报和处理。 另外,安全保护装置。 根据工艺要求,在化工生产中常安装信号报警、保险装置、安全连锁等安全防护装置,保持扶梯、平台、通道畅通无阻, 以利紧急情况时的抢救和撤离。 为了减少火灾蔓延和减少爆炸造成的损失,还要从艺装置布局、建筑结构、安全灭火装置和厂房防爆等方面采取措施。 第四章 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 化学物质品种繁多,目前近千万种。 在如此多的化学物质中,其中一部分是化学危险品,分别具有不同程度的燃烧、爆炸、毒害、腐蚀和放射性等危险性化学品如果在使用过程中,思想麻痹、措施不力往往会引起爆燃烧中毒和灼伤事故。 22 一、化学危险品的分类与性质 凡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毒害放射性等危险的性质,并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燃烧、爆炸和导致人中毒、灼伤或死亡等事 故的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统称为化学危险品。 目前,我国的危险化学品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 GB 1 36 9 0 92 )和《危险或物品名表》( GB 1 22 6 8 90 )。 前者将危险化学品分为 8 类 21 项。 爆炸品 凡是受到摩擦、撞击、震动、热量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能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在瞬间放出大量热和气态物质,同时伴有光、声的效应,这类物。化工安全生产知识安全培训手册
相关推荐
.................................................................................................................................................................... 67 (一)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
姓名 吕明云 单位(系所) 飞机系 导师介绍 专业方向 : 临近空间低动态飞行器、飞行器隐身技术 研究方向简介 : ( 1) 临近空间低动态飞行器飞行高度在 2 万米以上,在信息对抗和空间攻防等方面具有重要军事价值。 ( 2) FSS隐身雷达罩技术主要用于减小飞行器雷达舱带外雷达散射截面。 ( 3) 多功能隐身膜系技术主要研究飞行器座舱玻璃膜系隐身技术,以减少飞行器座舱雷达散射截面
化学品企业(单位)安全专项整治自查问题清单》(附件 2)内容,逐项进行自查。 医院督查:医院组织安全、消防、 工艺、设备、电气和仪表等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或委托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对照《医院危险化学品使用登记表》( 附件 1)和《危险化学品企业(单位)安全专项整治自查问题清单》(附件 2)内容,对各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工作进行督查,确保专项整治取得实效。 五、 整治步骤 自查排查(即日起至 7 月
家和地区 目前世界上有 200 多个 国家和地区。 国家是指在一个具有保持内部稳定,不受外来控制和侵略(干涉)能力的政府领导下,占据一定领土、有组织的实际政治地区。 地区: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 例如北美洲的格陵兰地区,是欧洲 国家 丹麦的属地。 不同类型的国家 ( 1)领土面积 :大国与小国。 排序: 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约 960 万 km2)、美国、巴西。 世界上最大 国 家
下方,可结合纳入管道特点选择敷设位置。 ( 3)管廊与外部工程管线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应符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的规定。 管廊与邻近建 (构 )筑物的间距应满足施工及基础安全间距要求。 ( 1)覆土厚度 管廊的覆土厚度应根据设置位置、道路施工、行车荷载和管 廊的结构强度、投资等因素综合确定。 考虑各种管廊节点的处理以及减少车辆荷载对管廊的影响,兼顾其它市政管线从廊顶横穿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