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方案内容摘要:

五、重点任务和重点创建内容 (一)重点任务 1.、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并实施具有地区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状况,在分析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确定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重点,提出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规划和目标,制定支持和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办法,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突出问题, 力争取得有全国示范意义的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建立符合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整体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共建共享。 以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为平台,将分散在不同部门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和项目有效整合,实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共建共享,形成综合、系统、运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现便民惠民,提高整体服务能力,发挥综合效益。 3.、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 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推动形成责任明确、行 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包括公共文化服务的人、财、物保障机制,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和供给保障机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估与考核机制,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激励机制等。 4.、加强能力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实行 “ 硬件 ” 建设与 “ 软件 ” 建设并重,加强以管理和服务为核心的 “ 软件 ”建设,在 “ 管好 ” 、 “ 用好 ”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二)重点创建内容 、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县、乡(镇)和社区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根据服务人口制定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示范区千人占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面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置率和覆盖率、公共文化服务的受益率等指标达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先进水平。 整合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实现资源共享、联合服务,使公共文化设施整体效益得到发挥。 、资金和技术保障体系。 建立公共文化专业人员的资格要求和聘任制度,公共文化专业人才 、志愿者、业余文化骨干三支队伍健全。 加大投入力度,改进投入方式,建立起稳定高效的公益性文化事业经费保障长效机制。 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设备配置标准(含公共图书馆购书费标准),按照标准落实资金,配备技术设备并培训技术人员。 建立公共文化远程服务网络。 公共文化服务的人、财、物得到基本保障。 建立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反馈机制,以及城乡群众基本文化服务内容及量化指标,明确公共文化资源供给主体、方式、渠道并已经落实。 公共文化机构实行经常性开放和免费服务,有针对性地设立和实施重大 文化惠民项目,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群众受众率和参与率达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先进水平,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