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生产技术(北方本)(第二版)第1章电子教案-课程名称:农作物内容摘要:

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的农作物的种植方式。 复种有接茬复种、移栽复种、套作复种和再生复种 4 种形式。 耕地复种程度的高低,通常用复种指数来表示,即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公式为 : 复种指数 =年农作物总收获面积 /耕地面积 100% 国际上通常用种植指数表示用地程度的高低,其含义与复种指数相同。 (二 )熟制 熟制是我国对耕地利用程度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它以年为单位表示收获农作物的季数。 用符号“→”表示年间复种。 其中对一块田地上收获一次以上 的熟制,称为多熟制。 (三 )休闲 休闲是指耕地在可种农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 它是一种恢复地力的技术措施,包括全年休闲和季节休闲两种。 二、复种的条件 (一 )热量条件 热量是决定能否复种的首要条件。 复种的热量指标包括积温、生长期和界限温度。 (二 )水分条件 水分条件包括降水量、降水分配规律、地上地下水资源、蒸腾量、农田灌溉设施等。 (三 )地力与肥料条件 在光、热、水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地力不足、肥料少时,复种的效果不好 ; 地力高、肥料充足时,复种效果就好。 (四 )劳畜力、机械化条件 (五 )经济效益 三、复 种技术 (一 )选择适宜的农作物组合和品种 熟制确定后,选择适宜的农作物组合,有利于解决复种与所需热量和水、肥条件的矛盾。 一年两熟区,当热量资源紧张时,选用生长期较短的农作物比较稳产,如选用谷子与小麦组合,就比小麦 — 玉米复种稳产。 (二 )套作和育苗移栽 套作和育苗移栽是我国北方提高复种指数,解决前、后茬农作物季节矛盾的一种有效方法。 比较普遍采用的是冬作物行间套种各种粮食和经济作物,水稻套种绿肥或其他粮食作物等。 在劳力充足、水利条件较好的地区,采用在育苗田育苗后移栽至大田,缩短本田生长期也是有效的途径。 (三 )抢时播种,早发早熟 前作及时收获,后作及时播种,减少农耗期,有利于后作早发 ; 地膜覆盖可使迟播小麦早发增产,早熟 7~ 10 天 ; 喷施催熟剂,重视施用底肥,避免后期重施化肥等,也是促进早发早熟、防止晚熟的技术措施。 四、我国北方主要的复种方式 (一 )两年三熟 主要形式为 : 春玉米→冬小麦 — 夏大豆 ; 春玉米→冬小麦 — 夏甘薯 ; 冬小麦 — 夏大豆 (或绿豆、芝麻 )→冬小麦 — 夏闲。 (二 )一年两熟 两熟复种的主要形式为 : 小麦玉米两熟、小麦大豆两熟、小麦棉花两熟、小麦花生两熟等。 小麦玉米两熟 这是面积最大的一种复种形式。 实现小麦玉米 一体化种植的高产高效技术措施为 : ①小麦迟播,玉米早播 ; ②品种搭配好,小麦选用高产优质、早熟耐迟播的品种,玉米选用紧凑型品种 ; ③适当增加玉米密度 ; ④增加施肥量,小麦重施有机肥 ; ⑤合理增加灌溉量。 ◆ 教学目标: 了解复种、熟制、复种指数的概念;理解复种的条件,我国北方主要的复种方式;掌握复种技术。 ◆ 教学重点: 复种、熟制、复种指数的概念;掌握复种技术。 ◆ 教学难点: 复种的条件。 ◆ 复习思考题: 一、 名词解释 复种 熟制 复种指数 二、简答题 1. 实现复种的条件是什么 ? 2. 复种都有哪些重要技术 ? 课程名称:农作物生产技术 课程类型: 专业课 教学进程:第 1 章第三节 学时: 2 使用教材: 《( 农作物生产技术( 第二版)》马新民 郭国侠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教学内容 第 1 章 耕作制度 第三节 间作与套作 一、间作与套作的概念与作用 (一 )间作与套作的概念 间作与套作是相对于单作而言的。 单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一种农作物的种植方式。 间作是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 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农作物的种植方式,用“‖”表示。 间作是集约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 套作是在前季农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又称为套种,用“ /”表示。 套作是一种集约利用空间和时间的种植方式。 图 11 农作物种植方式示意 A ; B ; C (二 )间作与套作的作用 增产 实践证明,合理的间套作比单作具有增产作用。 增效 合理的间套作能够以较少的投入换取较多的经济收入。 稳产保收 合理的间套作能够利用农作物的不同特性,增强对灾害天气的 抗逆能力,达到稳产保收。 协调农作物争地的矛盾 二、间作与套作的技术要点 (一 )选配合理的农作物与品种 在选配农作物及品种时,应坚持如下三条原则。 生态适应性大同小异 在农作物共处期间,选择的各种农作物对大范围的环境条件的适应性要大体相同。 在生态适应性大体相同的前提下,选配的农作物对农田小气候的要求要略有差异。 特征特性对应互补 即间套作的农作物在形态特征和生育特性上相互适应,以利于互补地利用环境资源。 当农作物确定以后,在品种选择上还要注意互相适应。 间 (混 )作时,矮秆农作物要选择耐荫性强、适当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