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方案 7 占 17%,年龄结构合理,属于中青年教师队伍。 学历学位结构:具有硕士学位教师3 人,占 13%;具有学士学位教师 14 人,占 78%。 专任教师职称结构: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含副 高)的教师 5 人,讲师 7 人,助理讲师 1。 另外专兼职教师中具有高级经济师 2 人、会计师 14 人、经济师 3 人、电子商务师 1 人。 (3)教师“双师型”素质情况 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实践性和专业性都非常强的专业,根据会计电算化专业特点,培养“双师型”教师成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 首先,团队所有教师积极参加省部级举办的高校教师会计电算化专业主干课程理论和实践技能的进修学习,提高了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并借此机会与其他院校的教师进行相互沟通,交流教学经验和教改心得,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其次,重视培养专业课教师实践能 力,鼓励教师做定期的兼职会计,或与学生一起参加实习、接受校外实训基地专业培训,获得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工作经验。 经过几年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积累,本团队有专业带头人 1 人,骨干教师3 人,先后有 5 名教师曾经做过兼职会计,聘请 5 名行业专家做兼职教师。 教学团队中专职任课教师均具有教师和会计岗位从业资格。 整个专业教学团队“双师型”素质超过 89%以上。 多位专业教师被盘锦用友软件有限公司、大商集团盘锦新玛特休闲购物广场等单位聘为业务顾问,一位教师被盘锦市财政局会计协会聘为常务理事,一位教师被盘锦市财政局财政协会聘为常务 理事,一位教师被盘锦市珠算协会聘为常务理事,三名教师被用友公司聘为用友培训认证师,四位教师被盘锦市财政局会计继续教育培训中心聘为培训师。 近几年编写教材 10 余部,公开发表论文 50余篇,获省级科研成果奖 8 项。 (4)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情况 自从 2020 年成立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以来,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实训基地建设和注重引进会计电算化技术人员。 为强化本专业实践技能而引进李键 (盘锦市烟草公司财务处 )、赵力军 (盘锦惠友有限责任公司 )、孙亚宁 (盘锦市联通公司财务部 )、赵丽娜 (盘锦中润化工有限公司 )、杨香利 (盘锦惠友有限责任公司 )。 另外还鼓励专任教师做一定时间的兼职教师,其中有 5 名教师先后被企业聘请为会计,这些专兼职教师参与专业教学改革,共同指导学生专业技能培训实习,逐渐形成专业技术水平高,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 行业兼职教师均具有会计师以上职称。 为加强社会服务的力度,以现有师资条件及实验实训设施为基础,广泛开展会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方案 8 计资格证书考试培训,会计准则师资培训,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等。 并向成人教育中自考、电大、函授提供师资培训。 现在每年每位教师平均培训能力不少于 300人次。 本专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教育精神,狠抓职业技能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 近几年本专业先后与盘锦中润化工集团、盘锦用友软件有限公司、盘锦金蝶软件公司、大商集团盘锦新玛特休闲购物广场、大连环东物流股份公司、鞍山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进行合作,面向学生和社会开展了包括会计资格证、会计电算化证、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及金蝶 ERP 认证等多项考证培训。 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比例达 100%。 本专业 近三年 (2020 年~ 2020 年 )毕业 生一次 就业率 均达到 100%,从毕业生的就业及社会反馈情况来看,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总体满意率超过 90%。 为盘锦市乃至周边地区产业经济发展提供满意会计人才服务。 三、专业目标 (一 )专业建设目标 立足会计行业发展的需求,合理预测辽宁省及周边省份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以知识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是盘职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的出发点,也是专业改革的归宿点。 会计电算化专业始终坚持把提高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质量作为教学工作核心,以教学改革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先导,以实 践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作为教学改革切入点,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考试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探索和实践,秉承基于工作过程、岗位技能、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工学结合的课程设计理念,遵循“一专多能”、“一凭多证”、“分层培养”课程设置原则,开发“三层双轨制”实践教学模式,打造精品课程和特色专业,加强对地方产业支撑力度,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构建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 )人才培养目标 盘职院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以服务中小企业和地区经济建设为宗旨,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为核心,以就 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途径,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不断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以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出成绩的会计电算化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以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方案 9 便进一步支撑服务地方区域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设。 (三 )教学质量目标 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2+1”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使其具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理论知识,诚信、敬业的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熟悉国家经济法律法规, 具备 会计基本操 作能力、财务会计核算能力、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能力、成本会计核算能力、出纳实务操作能力、税务会计与纳税申报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审计能力、会计电算化能力,能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以计算机为主要操作 工具从事于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担任会计、审计工作,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或机关事业单位从事出纳、会计、审计、统计、经济管理工作,在财务软件开发与销售公司从事软件销售与维护等财会工作,具有会计电算化用友认证, 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的中小企业的 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秉承基于工作过程、岗位技能、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工学结合的课程设计理念,遵循“一专多能”、“一凭多证”、“分层培养”课程设置原则,完善“三层双轨制”实践教学模式,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引入行业、企业新技术,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 2+1”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专业能力为本位 ”的原则指导下,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按照“理论必需、够用为度,实践为重”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进行整合、重组,使课程体系更加符合工学结合的要求。 深入推进以“一个中心”(能力培养)、“两个课堂”(校内、校外)、“三级实训” (单项、综合、岗位 )、“三层双轨制”、 “ 三 项核心技能 ”( 手工账、会计电算化账、税务会计 ) ”的实践教学模式。 建设 4 门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 2 门院级精品课程, 1 门省级精品课程。 加强特色教材 和优质课件等教学资源的开发,完成 4 部以上特色教材的编写与出版。 加大投入,对现有的校内实训中心进行完善和升级,新建 会计手工账实训室、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方案 10 财税一体化 实训室、财务管理与财务分析实训室、 财务岗位 综合实训室、 企业经营管理沙盘 实训室。 坚持“双向基地、双赢合作”理念,深化和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推动实践教学改革。 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校企联合组织实训,应用共同开发的实践教学方案,实施运用在校内外实训中,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环境、职场氛围,配备 企业指导教师,协同管理,保障实习实训安全,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提高校企双方的合作质量,再新建 2 个高质量的校外实训基地。 建立和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促进专业骨干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历和树立行业影响力,促进来自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承担相应比例的教学任务。 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教学机制,推进校企之间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的制度化建设,提高技术服务能力;突出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形成结构合 理、 专兼结合、 德技双馨, 能有效实施柔性化教学(根据学生不同的需要,即时地组织教学和强化技能)的“双师素质” 专业 教学团队。 在原有基础上,再重点培养骨干教师 1人,增聘 2 名校外财税专家为兼职教师;注重“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使“双师素质”教师 比例达 100%以 上。 以现有师资条件及实验实训设施为基础,广泛开展会计资格证书考试培训,新会计准则师资培训,企业在岗会计人员培训,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等。 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双证书”制度,使毕业 生双证书率仍保持 100%的水平,名列同类院校前茅;使毕业生一次对口就业率达 95%以上,取得较高的社会认可度。 四、建设内容 (一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以服务企业和地区经济建设为宗旨,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途径,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为核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本专业技能实践的特点,秉承基于工作过程、岗位技能、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工学结合的课程设计理念,引入行业、企业新技术,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 , 完善“三层双轨制”实践教学模式 ,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方案 11 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 2+1”的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 2+1”的人才培养模式, 即 :“ 2”是指先在前两年 在校内 进行必须的专业基础课、专业 理论 课和专业技能课学习,校内三层双轨制仿真模拟实训,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同时完成职业资格认证。 “ 1”是指用 一 年进行完成校外实训基地的顶岗实习,强化技能培养,延伸专业教育,结合学生就业取向及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实施柔性化 理论教学;同时开展企业ERP 认证。 围绕以上模式,加强课程体系、师资配备、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考核办法等方面的配套改革, 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校企合作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围绕 “ 一个中心 ”(能力培养)、 依据 “ 两个 课堂”(校内、校外)、 实现 “三级实训” (单项、综合、岗位 )、实施“三层双 轨 ”、掌握“ 三 项核心技能 ”( 手工账、计算机账、税务会计 )的人才培养方法。 (二 )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体制改革 依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 2+1”的人才培养模式, 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 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引入行业、企业新技术,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 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推进素质教育。 分析经济发展、会计行业、现代电子技术发展, 明确专业定位、专业能力、专业核心技能目标。 优化 专业 理论 课程和 技能 实训 的 比例, 构建工学结合的 课程体系,制订 更加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 弹性 教学计划。 大力推进“强化技能”、“课程整合”与“ 校企合作 ”;加强精品课程、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开发符合高职要求的特色 教材和课件 ,充实教材内涵,实现理论与实训一体化。 构建以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将《财务管理》、《税务会计》、 《 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四门课程作为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并以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整个课程体系的革新。 根据教学实际将《税法 》与《税务会计》相结合,整合成含《纳税实务》和《税法》知识与技能的《税务会计》综合教程;与用 友公司联合开发“体验式”仿真教学 的 《 ERP 沙盘模拟实训教程 》 ;购入网中网虚拟企业平台软件实现会计岗位虚拟实践教学。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方案 12 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积极 举 办全院规模学生技能竞赛,积极参与全国范围学生技能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