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汉语言文学-调查报告内容摘要:

) 、友爱、助人为乐,整体氛围很好 ,好坏参半 图表显示,认为现代社会道德氛围一般,好坏参半的学生占 %,笔者认为这也是当今社会的现实状况。 毕竟,社会中容纳着多种多样的因素,我们很难去把所有的情况都协调好,但是我们身为中学生,标志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前景,因此还是要注意做好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认为现代社会到的氛围和 谐、友爱、助人为乐,整体氛围很好的占 %,笔者认为,人们能有这种感觉还是很不错的,这也是对更好地培养在社会上培育良好的公德氛围 ,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 %的学生认为道德水准比较差,这也让我们提高警觉,社会上确实还是存在许多道德上的弊端,我们要加以重视。 笔者认为,关于做好构建社会和谐美好道德气氛的前提还是要首先从自己开始做好,这样人人才能做好。 (四)对中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指导 ,为什么。 你希望学校 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来提高同学们的传统文化美德素养。 根据同学们提供的资料,我们可以发现绝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有必要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因为他们很多认为,一方面,中国拥有足以傲立于世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的文化瑰宝,是中华人民的文化精髓。 另一方面,现代学生受传统文化素养的熏陶还是很少,崇洋思想也比较严重,而且社会上有的人思想文化素质很低,有必要改进。 笔者认为,他们的建议还是比较全面而且贴切实际的。 建议如下:可以开展书法、讲古、手抄报、知识竞赛、展览和组织参观革命英雄纪念馆等课外活动以及以此为话题的主 题班会,让同学们多看一些有益的相关电视节目,如中央电视台二套节目的 “开心学国学 ”等。 所以,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可以适当地开展相关的活动来提高同学们的传统文化美德素养。 采访记录(选取部分) (一) 采访时间: 2020 年 8 月 13 日 9: 00 采访地点:潮州饶平师范实验中学行政楼办公室 采访方式:面谈 采访人员:黄晓君,麦钰珍,欧春慧 被采访人:林主任 问:您好。 林主任。 我们是华南师范大学社会实践服务队调研组的成员,我们想了解一下贵学校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情况。 请问一下,根据你的了解,学生怎么看待中国的传 统文化呢。 也就是说,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是如何的 ? 林:总体上开看,本学校的学生还是比较喜欢传统文化,尤其是初中部的学生,由于他们都是以较为优秀的成绩考进来,整体素质都比较高。 有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接受过教育的话,便会更主动去学习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因为父母从小便会给他们安排相应的才艺培训,其中也包括书法,国画,传统乐器的学习等。 问:我们也从班主任助理那里得知,班上确实有部分同学才艺很出众的。 那么,学校有没有举行过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活动或者比赛,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呢。 林:这类活动对于学 生全面发展很重要,我们学校也看得很重。 每个学期都会举行年级的书法比赛,让学生主动去练毛笔字和钢笔字。 还会有象棋比赛,文艺晚会,黑板报评比等。 这是学校里规定举行的活动。 而班主任和年级工作中也会自由地安排一些适合他们学生年龄段的活动。 这些活动都会设立奖项,以此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 问:学校在传统才艺上还是相当重视的,那么,在传统的优秀思想品德方面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例如,爱国,尊师重道,长幼有序,乐于助人等这些优秀思想。 林:学校的学生都很乖,他们当中大多数都是比较喜欢学习的,所以也很听老师的话,很尊重老师,很热 心帮助同学。 如果哪位学生家里有困难,同学都会很积极去帮忙。 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学生这方面还需要加强,比如体育特长生,他们的素质则差一点。 学生的素质高低跟父母和这个社会是密切相关的,学校教的东西,他们吸收后回家或者看到社会上别人不是这样子做的,就会疑惑,甚至会学习那些不好的习惯,以大欺小等等。 这些现象也是有的。 问:确实如此。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从小锻炼起来的,也经过长年累月的培养和沉淀。 那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会设立什么措施去应对呢。 林:学校每周都会有校会和班会,校会中领导的发言也会有道德方面的教育。 而班 会则由班主任自定主题,其中一些主题也会涉及思想道德的教育。 比如, 08 年的汶川地震,学校也开过专门的校会来展开捐款活动,学生都很热心积极参与。 道德的教育一般是融进在日常的教育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去感受去学习。 问:相信这会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的。 现在社会上的言论也很激烈,说现在的学生崇洋媚外,追星的现象很严重,几乎都忘了传统文化,很担心中国的传统文化没有继承人。 那么,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呢。 林:当代学生的爱好十分广泛,这是跟以前所不同的。 当然,改革开放后崇洋追星的现象是有,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确实不如以前。 以前我 们做学生的时候,都拿政治人物当偶像,对首都也有一种莫名的热爱,现在学生一般都是把明星当做偶像。 呵呵,这的确会造成一种冲击,但是不致于把传统文化都扼杀掉的。 中华民族文化是根深蒂固的,不会减弱的。 问:总的来说,学校的教育理念中没有轻视对传统文化的教育,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是很好的,希望以后学校会越来越好。 谢谢主任接受我们的采访。 非常感谢。 再见。 (二) 采访时间: 2020 年 8 月 13 日 10 点 采访地点:潮州饶平师范实验中学教学楼教师办公室 采访方式:面谈 采访人员:黄晓君,麦钰珍,欧春慧 被采访人:初三( 4)班班主任魏老师 问:您好。 老师。 我们是华南师范大学社会实践服务队调研组的成员,我们想了解一下学校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情况。 请问一下,根据你的了解,学校或是班里有没有举行过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活动或者比赛呢。 魏:第一,我们每个学期都会举行书法比赛的。 第二,语文课堂也要求阅读四大名著,现在学生的书桌里一般都会存有各类名著。 第三,从初一开始,班里都会分兴趣小组来学习国画等。 另外,也有合唱团等传统音乐知识的学习。 问:那么,班里的学生对这类比赛的反应时怎样的呢。 魏:我觉得这是跟年龄层有关,也跟学生性格有关。 比如,性格外向活跃的学生就很积极地参与,表现得很出色。 而性格内向安静的学生则不是那么积极参加。 总的来说,学生还是很喜欢这类的活动的。 问:能不能举个具体的例子呢。 比如书法学习。 魏:嗯,大部分学生都很用心去学,他们的字都很工整、漂亮。 我是教物理的,平时收上来的作业的字都写得很工整,比我的字都要好看。 呵呵 问:我们也看过他们的笔记本,字真的写得很不错。 那他们学习这类文化知识,是出于被动强制的 ?还是出于主动感兴趣的呢 ? 魏:一部分是出自于兴趣的,一部分是要指引去的。 他们初中这个年龄段比较需要老师的指引的,比如看四大名著,老师一般会指引男生先去看三国演义,女生去看红楼梦。 他们还不太懂去挑书,还需要老师去指引的。 问:那么,在传统优秀思想品德方面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例如,爱国,尊师重道,长幼有序,乐于助人等优秀思想。 魏:学生的思想觉悟都很高,特别有爱心。 上一学期我们班有位学生的父亲患有肺结核,学生知道后主动发起捐款,最终由于对方家长觉得有能力去解决就没有接受这笔捐款。 但从里面看出学生的做好事的热心,还有学生的家长对乐于助 人行为的支持。 他们都是自愿、自发组织的。 问:那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班里会相应的举行什么活动么。 魏:传统美德是一个学校的根基,而初中生的思想比较模糊,是最需要指导的。 我们每周的班会课都是由班主任主持的,让学生自由发言活动。 一般会以有关 “美德 ”的哲理作为主题。 我也会让同学在每周的周一把《三字经》《道德经》中一些句子抄到黑板的一个小角落里,让学生来认识背诵。 有一些比较难懂得的,我会举一些社会上的例子来解释,深入分析,然后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利与弊。 问:那这类活动会起到怎样的效果呢。 魏: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他 们都很乖,很多道理,你对他们讲,他们还是会听的。 比如以前我们班的卫生情况是很差的,学生很不注意卫生,垃圾都是随手就扔掉。 后来我就整天给他们上环保教育课,利用一些措施强制性的要求他们一定得把垃圾往垃圾桶里扔,慢慢的我们班卫生情况就好了很多,还拿了文明班一等奖。 问:如果要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你认为最关键是什么呢。 魏:我觉得最关键的是让他们动手,增强他们的主动性。 很多事情他们没有动手是不会懂的。 比如叫他们看文学名著,他们开头是好奇,可能翻了几页就不看了,毕竟文字的简介吸引力不大。 但是,配合相应的读书笔记 ,要求他们自己去收集内容,他们就很主动去完成。 问:那你认为学校可以怎么样的活动来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呢。 魏:我觉得文艺晚会是最适合的,这类活动比较活跃,也可以放松自己。 不仅可以学习到一些传统文艺,还可以让老师,学生都参与进来。 问:非常谢谢老师您的回答,打扰你的时间了。 谢谢您。 (三) 采访时间: 2020 年 8 月 14 日 9 点 采访地点:潮州饶平师范实验中学教学楼教师办公室 采访方式:面谈 采访人员:黄晓君,麦钰珍,欧春慧 被采访人:初三( 4)班语文老师 问 :您好。 老师。 我们是华南师范大学社会实践服务队调研组的成员,我们有些关于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问题,想请教一下您。 您认为,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是怎么样的呢 ?比如,我听班主任讲,您要求学生们看四大名著,这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答 : 我们的课文里面就设置着名著导读,像《水浒传》就有节选进入我们的教材,还有一些外国名著,所以为了让学生学得更好,我在暑假里布置的作业就是阅读四大名著。 课程的改革很成功,导读可以激发学生对这些文选的兴趣。 这也是教育的回归,一种对传统文学重视的恢复。 现在整个社会开始盛传这种风气 ,也算是一种思想的回归。 例如百家讲坛为什么会这么红,也是由于现在的人开始加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问:那么,学生的阅读效果是怎么样的。 那学生看这些书主要是出于兴趣还是出于完成任务呢。 答:整体的效果不是特别好。 真正出于兴趣,想去看的人可能只有三分之一吧。 他们平时都会去图事馆借书看,有的借不到就到书店去买。 有些学生看不懂可能就会放弃不看,但看明白的都会继续坚持看下去的。 有个学生就跟我说过 “看看还是挺有意思的 ”。 像我们班的语文课代表,他就是特别喜欢看三国,在作文里常常会引用三国里面的人物,上次写诚信就用到了曹操的 典故。 别的学生看名著可能是为了考试,因为去年考试里面就有一个 7 分的题目是有关于高尔基的《童年》,如果没看过这些名著或许就答不上了。 问:有没有什么措施加强他们的兴趣呢。 答:有。 我会告诉他们那些章节有意思,哪个人物比较特别,给一个指引让他们去看,还让他们做些读书笔记来交流。 问:那么,这一类阅读活动到底有没有起作用呢。 答:其实,这只是一种浅层次的接触。 因为其中很多是带着古文的句法的,很多学生看起来会比较吃力。 我建议过他们结合百家讲堂的节目或者看白话文版的,这样可以培养他们一种兴趣。 有学生就在 上跟我说 “老师,好难啊,一点都看不懂 ”。 呵呵,其实,要求他们看名著也只是想培养一种兴趣,了解就够了。 这些要等到高中大学才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自我认识的。 他们的经历比较少,很多人生哲理还是看不懂的。 问:那么,学生的思想品行情况怎么样呢。 答:我们这里是小乡镇,学生一般都比较单纯的。 问:很多人反映说 “对于当代学生来说,追星远比追传统文化要强 ”。 那老师认为呢。 答:恩。 的确是这样,现在的学生的偶像都是明星。 有一次我就看到学校窗口的地方写着 “汪东城 ”的大名,我还很疑惑这是哪一号人物,后来一问才知道是现在当红的偶像组合飞轮海。 学生们也很喜欢看 “天天向上 ”之类的娱乐节目,男生则更多喜欢玩电玩。 他们追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现代社会不像以前那么单调,我们也会劝导他们不要盲目追星。 问:那老师您认为影响学生思想品行的因素有哪些呢。 答:应该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家长,家长毕竟是学生的第一老师。 有些家长重视这方面培养的话,在学生小时候就会找家教来给他们讲解《三字经》和《论语》之类的经书。 第二是学校老师,第三是社会。 很多时候,不是老师讲了,学生就会听。 学生在社会因素的影响下还是会发生变化。 比如最近社会就出现一种 “好事不一定有好报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