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20xx届毕业生专业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内容摘要:

,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机械电子工程方向 ) 本科生数: 32 人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扎实、富有创新意识、适应海外、港澳台地区社会和内地社会需要,从事机电工程的计划、研究、设计、制造、运行、试验、控制、开发、管理等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工程图学、工程力学、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电路分析,模拟数字电子技术。 适合就业单位: 在机械、电子、电器、计算机,化工等生产企业及设计、科研、教育部门从事设计、科研和管理等工作。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专业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方向 ) 本科生数: 42 人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扎实、富有创新意识、适应海外、港澳台地区社会和内地社会需要,从事机电工程的计划、研究、设计、制造、运行、试验、控制、开发、管理等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工程图学、工程力学、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电工电子学、微机原理及应用。 适合就业单位: 适合在机械、电子、电器、计算机、化工等生产企业及设计、科研、教育部门从事设计、科研和管理等工作。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计算机辅助模具设计与制造方向 ) 本科生数: 35 人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扎实、富有创新意识、适应海外、港澳台地区社会和内地社会需要,以及现代模具工业发展所需要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控制管理等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工程图学、工程力学、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制造技术基础、电工电子学、测试技术。 适合就业单位: 适合在机械、电子、电器、化工等生产企业及设计、科研、教育部门从事设计、科研和管理等工作。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计算机辅助测试与控制方向 ) 本科生数: 28 人 培养目标: 培养适合海外、港台地区社会发展需要与内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能够胜任与测控仪器、信息技术以及工业过程控制等领域相关的传感技术、信息处理、状态检测、微机辅助测控系统、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开发、设计和制造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电子技术、现代控制工程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精密机械与仪器设计、仪器制造技术基础、工程光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工业过程控制,微机控制技术等基本理论与实践基础。 适合就业单位: 适合从事测控仪器、计算机辅助测 试、信息处理以及工业过程控制等领域研究、开发、设计和制造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测控信息方向 ) 本科生数: 41 人 培养目标: 适应海外、港澳台地区社会发展需要与内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能够胜任与测控仪器、信息技术和控制工程等领域相关的信息处理、工业检测、智能仪器、传感技术、光 机 电 计算机一体化等方面的研究、开发、设计和制造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电子技术、工程力学、控制工程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精密机械与仪器设计、仪器制造技术基础、传感器与检 测技术、智能仪器设计、精密测量技术、工程光学、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适合就业单位: 适合从事测控仪器、信息技术以及控制工程等领域研究、开发、设计和制造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工业设计专业 本科生数: 45 人 培养目标: 工业设计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培养适应海外,港澳台地区社会发展需要与内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新精神的从事新产品开发与设计,产品造型设计与制作的高级复合型设计人才。 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子电工学,造型 材料及工艺、人机工程学、效果图及表现技法、工业设计概论、 产品设计、工业设计 CAD、视觉传达设计,产品系统设计等。 适合就业单位: 在生产企业、专业设计绘图部门、网络设计部门、科研单位、大中专院校等从事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与展示设计、相关教学及科研工作。 建筑学院 学 院 简 介 管理机构: 华侨大学 建筑系 创建于 1983年,于 2020年改称 建筑学院。 创建之初,童鹤龄教授担任系主任,罗小未教授担任名誉系主任。 随后历届系主任分别是葛如亮、姜传宗、洪捷序和方拥。 现任院长刘塨,党总支书记何家汉,副院长 申晓辉、彭晋媛、关瑞明。 学院下设一个系 五 个教研室,景观设计系主任王治君;五个教研室分别为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建筑历史、建筑技术和建筑美术等。 在各届领导和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图书资料丰富、学术结构合理、科研成果丰硕、学科方向明确的“教学科研型”办学机构。 学科建设: 华侨大学建筑学专业创办于 1983年,由创办之初招收建筑学专业 1个班( 30人 /班)逐步发展到今天每年招收建筑学 3个班、城市规划 1个班和艺术设计(建筑与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1个班的办学规模。 其中 建筑学专业于 1992年进入华侨大学七个 “ 部属重点学科 ” 之列, 1996年通过 “ 全国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 ” ,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授予权,跻身于全国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十四强”之列。 华侨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创建于 1993年,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硕士)创建于 2020年,目前两个硕士点的招生人数每年稳定在 30名以上,生源来自包括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和重庆建筑大学等在内的全国各地高等院校。 其中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于 2020年通过 “ 全国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 ” ,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跻 身于全国高等院校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十七强” 之列。 师资队伍: 华侨大学建筑学院目前拥有专任教师 60余人,其中教授 5人,副教授 13人,讲师 28人。 此外,聘请彭一刚院士为名誉教授;聘请窦以德、曹亮功、黄汉民为客座教授;聘请方拥、朱永春、戴志坚、边经卫、赵晓波、高力峰为兼职教授。 科研成果: 自办学 以来,建筑学院共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 5 项,省部级科研课题 20 项,校级科研课题 12 项,校级教改课题 8 项,主持负责横向项目 200 余项,出版专著 8 部,发表学术论文 300 余篇;共有 40 余项工程项目获奖, 30 余篇学术论 文获奖。 图书资料: 根据 学校规定,图书资料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图书馆建筑分馆”设在建筑学院馆内,建筑面积约 270 平方米。 校、院每年投入资金,购进大量图书资料。 现在建筑分馆共有中文图书 7425 册,外文图书 729 册,中文期刊 50 种,外文期刊 28 种(六种外语),录相带 105 盒,幻灯片 20203 片。 建筑分管面向全院师生开放,并延长开放时间,以优质的借阅环境、充足的图书资料,满足师生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需要。 学生概况 : 目前 ,建筑学院学生共 786 人,硕士生 92 人、本科生 694 人(其中建筑学专业 372 人 ,城市规划专业 152 人,艺术设计专业 170 人)。 本科生源来自世界各地,其中境外生 113 多人,占总数的 %。 分别来自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柬埔寨等 7 个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 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 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院学生 曾获全国“挑战杯”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全国建筑设计竞赛三等奖、全国论文二等奖、全国建昊杯奖、陈从周奖、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佳作奖,全国建筑画入选作品、全国大学生优秀作业入选奖,学生获福建省“十佳大学生”荣誉,获 省“挑战杯”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一等 奖 等等。 在 20202020 学年学生工作先进院系评比中,建筑学院被评为华侨大学 先进院系之一。 发展方向: 本科办学层次以建筑学为主、并与城市规划和艺术设计形成鼎立的专业结构;硕士研究生办学层次以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为主,以建筑历史与理论为辅,在现有的两个硕士点基础上,向一级学科硕士点建设稳健发展,形成四个学术梯队完善的二级学科,它们分别是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技术科学。 同时,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博士点、设计艺术学硕士点正在紧锣密鼓的申报之中。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 硕士生数: 31 人 研究方向: 本专业是建筑学的基本方向之一,主要研究: 建筑设计的方法; 思潮及其历史演变; 重点探索建筑发展的规律。 主要课程: 公共建筑设计方法、中西建筑理论比较、现代建筑理论、建筑美学、传统建筑文化、生态学、景观建筑学、区域规划、城市设计等。 适合就业单位: 本专业培养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能独立进行专业研究,适合 担任建筑设计部门建筑师工作的高级建筑设计人才和有关建筑教育、建筑科学研究等等。 建筑 历史 及理论专业 硕士生数: 3 人 研究方向: 本专业主要研究: 闽南传统建筑研究; 古城保护研究; 建筑理论与建筑美学研究。 主要课程: 现代建筑理论、建筑设计方法、中国建筑史、中国古典建筑美学、生态建筑、智能建筑、闽南建筑石雕艺术、闽南近代建筑与外来文化、地域建筑概论等。 适合就业单位: 本专业培养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能独立进行专业研究,适合 在建筑规划、设计院所、 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及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研究、设计、教学和开发 等。 建筑学专业 本科生数: 63 人 培养目标: 建筑学综合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两方面内容,着眼于改善人居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建筑师和历史理论研究人才,为海内外社会发展服务。 主要 课程: 建筑设计、建筑历史、建筑理论、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建筑美术、建筑物理、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适合就业单位: 建筑设计部门,建筑教育和建筑科学研究部门,建筑开发部门等。 艺术设计(建筑与城市环境艺术设计) 专业 本科生数: 44 人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以环境艺术设计师为主的高级环境艺术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形态构成、环艺设计、建筑材料与构造、电脑渲染;此外,还开设了中外建筑史、园林艺术赏析等课程,并接受环艺工程设计等综合性的工程实践训练。 适合就业单位: 建筑工程设计部门,从事建筑 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工作。 城市规划 专业 本科生数: 30 人 培养目标: 培养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基本功,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城市规划专业高级人才。 毕业生能从事建筑工程设计、城市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设计及室内设计等方面的工程设计、管理、科研工作。 主要课程: 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原理、建筑设计及原理、中外建筑史、中外城市建筑史、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等;此外,还开设了城市绿地景观规划、现代建筑赏析、园林艺术赏析、建筑绘画等课程,并接受城市规划和小区规划等综合性的工程实践训练。 适合 就业单位: 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城市规划设计及管理部门,从事城市规划设计、科研、管理等工作。 旅游学院 学 院 简 介 旅游学院 前身为旅游系 ,创建于 1983 年,为教育部批准成立较早的旅游高等院系之一, 也 是国内 较早 具有旅游管理专业 博士、 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 旅游管理与服务高职专业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高职高专示范专业。 旅游学院目前已形成一个具规模、有特色、多层次培养旅游专门人才的学科体系,具有 旅游管理 博士 点 (旅游企业管理、休闲与娱乐管理、区域旅游发展战略 、宗教与旅游文化 等 4 个方向)、 旅游管理 硕士 点 (旅游企业管理 、旅游资源与文化、休闲与娱乐管理 等 3 个方向)、 人文地理学硕士点( 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区域旅游开发规划 、景观规划与管理、港澳台地理 等 4 个方向)、旅游管理 本科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 、旅游服务与管理高职 高专 (国家旅游高职高专重点示范单位)、 硕士学位师资班、 硕士学位课程进修班等层次较为完整的办学结构。 旅游管理专业 硕士生数: 13 人 研究方向: 旅游企业管理; 旅游资源与文化。 主要课程: 西方经济学、旅游科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旅游经济专题、旅游企业管理专题、饭店管理专题、旅游资源专题、旅游发展规划的理论 与实践、高级旅游财务管理、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旅游开发研究、旅游行为研究、旅游信息系统、旅游政策与法规问题研究。 适合就业单位: 可在政府 旅游及相关 经济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及相关企事业单位 从事经济管理方面的理论 研究工作和管理工作 ,也可在 旅游 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从事旅游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本科生数: 64 人 培养目标: 具有扎实的管理理论基础 系统掌握旅游管理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熟悉 国内外旅游发展趋势, 掌握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与方法, 胜任旅游 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西方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 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饭店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餐饮管理学、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景区管理、旅游资源开发等,学生 在 旅游涉外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