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收入分配问题中公平与效率关系内容摘要:

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这就要求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采取多元的分配规则。 遵循这一原则,就是把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放在第一位,对其结果进行适当的再分配以防止收入差距过大放在第二位;遵循这一原则,就是为效率目标毕业论文题目 4 服务的市场分配是第一位的,为保证必要的收入公平而进行的政府调节是第二位的。 (三)由“效率优 先,兼顾公平”发展观所引发的问题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一种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分配原则,从某个角度而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更是一种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分配发展观。 实践证明,坚持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这一发展观,有利于冲破、消解平均主义式的畸形平等观, 有助于在我国社会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的公正理念, 能够鼓励和支持一部分人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和帮助后富,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然而, 正是因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处理经济效益问题和公平问题两者的关系时,将经济效 益问题放在第一位,对公平问题只是予以适当的兼顾,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贫富差距已经形成并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衡量收入差异状况最重要、最常用的指标是基尼系数。 它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在 20 世纪初根据洛伦茨曲线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 洛伦茨曲线(见图 11),实际收入分配曲线(曲线 OM)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直线 OM)之间的面积为 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曲线 OM)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折线 OPM)之间的面积为B, A 除以( A+B)的商表示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即为基尼系数。 该系数的取值范围为零到 1。 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基尼系数也越大。 [5] 附图 洛伦茨曲线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5 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 居民收入 的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前 的1978 年 为 , 1988 年为 , 2020 年为 ; 2020 年已经 升 至 , 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 到达危险的边缘 ; 2020 年超过 , 2020 年 为。 这一系列的数字表明改革开放前我国居民个人收入差距不大,比较平均;1988 年以后居民个人收入差距开始拉开,到 2020 年居民个人收入差距逐步拉大。 1 、地区、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绝对差额 1997年为 ,到 2020年就上升为 5227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倍数也由 1997年的 上升到 2020年的 ;2020年与 1997年相比,农村人均纯收入仅增加 ,增幅为 %,而同期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额为 ,增幅 %。 以上数据表明, 1997~ 2020年期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相比,不仅绝对差距在扩大,相对差距也在扩大,而且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 (见 表 1) 表 1 1997 年以来农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照 年份 农村人均纯收入(元)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差额 (元) 农 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率 1997 1: 1998 1: 1999 1: 2000 1: 2001 1: 200 1: 1 世界银行 .2020 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 [M].北京: 中国财经出版社 , 2020: 199200. 毕业论文题目 6 2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中国 统计年鉴 2020》第 254 页。 同时,改革开放 20多年来,我国 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居民的收入差距在逐步扩大。 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在 1985 年为 ::1; 1990年扩大为 ::1; 2020 年扩大到 ::1。 2020 年收入最高的上海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 1320 元,农民纯收入是 6212 元,收入最低的贵州省则分别为 5930 元和 1490 元,二者之比为 :1 和 :1。 改革 开放 以来,国家进行了多次价格改革, 但是仍有许多部门存在 由于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上升 , 而产品价格上不去 , 只能微利甚至亏损经营 的现象,由此使得 这些部门的职工收入长期处于较低水平 ;相比之下,近年来, 部分行业 如 金融、 电信 、 电力 等行业通过垄断经营 , 业务量发展 迅速, 获取 了 高额利润 ,使得这些行业的职工收入颇为可观。 此外, 工资外收入 日益成为 行业间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中工资外收入名目繁多,比重越来越大,这种收入被称为 “ 隐性收入 ” 或 “ 灰色收入 ”。 其收入的来源往往是在国家财政部门监督之外,而行业间收入差距往往 就 体现在这部分收入上。 [6] 二、 我国现阶段提出 “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原因 通过上述有关我国收入分配问题中公平和效率关系的历史回顾,可以看出—— “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反映了翻身解放后人民对公平的渴望,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但影响了社会的均衡发展;“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人民对效率的追求,有一定的历史正确性,但同样造成了社会的不均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确立和日益完善,经济效率问题逐步得到了相对的解决,社会公平的问题逐步上升为突出的问题。 历史的教训、现实的困境揭示 —— 在收入分配问题上,要使社会均衡发展就必须树立起“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全 新发展观。 这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公共政策合理性、合法性和现实性物质和精神的支柱,更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具体而言,我国现阶段之所以提出“公平与效率并重”有如下原因: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7 (一) 经济体制转型因素 所谓经济体制转型,是指原来实行计划经济、采用计划体制管理的国家向市场经济及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中国正处在这一转型期之中,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并在不断完善中,现阶段面临的收入差距问题也正是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 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瑟刘易斯所指出的那样:“收入分 配的变化是发展进程中最具有政治意义的方面,也是最容易诱发嫉妒心理和混乱动荡的方面。 没有很好地理解为什么这些变化会发生,就不可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 ” 2 经过 20 多年的改革开放 , 中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在人们整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 , 也出现了收入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