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及范文内容摘要:

一些地方在进行农村土地整治时, “ 赶农民上楼 ” ,认为可以提高土地整治的效率。 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 “ 拆村并居 ”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打造规模化的新农村,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初衷也无可厚非。 但是,这些地方因为某些官员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在执行过程中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开展农 村土地整治,要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坚持群众自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依法推进,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的原则,以农田整治为重点,提高高产稳产农田比重和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涉及村庄撤并等方面的土地整治,必须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自主决定,不得强拆强建。 严禁违法调整、收回和强迫流转农民承包地。 坚决防止违背农民意愿搞大拆大建、盲目建高楼等现象。 四、完善土地管理制 度的政策 要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 4方面工作。 第一,切实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把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作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强化耕地保护责任制度,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从严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第二,切实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管控作用,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结构、时序,降低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的过度消耗,走集约式城镇化道路,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供应,严格执行土地 用途管制制度,完善土地使用标准。 第三,切实维护群众土地合法权益,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用地,完善征地补偿机制,规范征地拆迁管理,加大土地督察和执法力度,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第四,切实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深化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加强土地行政管理能力建设。 五、关于土地管理的重要论述 中共中央政治局 8月 23日下午就完善我国土地管理制度问题研究进行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落实节约优先战略,进一 步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坚持各类建设少占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以较少的土地资源消耗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 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统一,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区域、城乡、产业用地结构优化。 坚持当前与长远相结合,提高土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4月 2日至 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山西省吕梁山区的岚县、兴县和临县,深入田间地了解民生。 在岚县北关村、兴县张家湾村和村民座谈时,温家宝说,土地是农民最大的社会保障, 维护农民的基本权益最重要的就是维护土地权益。 耕地不仅是农民的利益,也是国家利益,因为中国人太多,地太少。 土地流转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强迫命令。 修路、建房都不能乱占农民耕地。 1月 21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先进代表,与他们座谈时说,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时期,资源相对不足,需求刚性较强,用地矛盾突出,国土资源管理任务更加繁重。 我们必须从国家大局和长远出发,创新思路和方式,完善体制机制,统筹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和经 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要坚守保护耕地的 “ 红线 ” ,加大稀有矿产资源保护力度,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努力提高资源保障程度,使国土资源这一要素投入发挥更大效益。 李克强指出,要进一步优化土地供应结构和布局,特别要确保今年 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保持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应规模合理增长,为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提供保障。 要做好征地拆迁补偿工作,加快闲置土地清理查处,完善土地招拍挂制度,规范农村土地整治,为人民管好用好土地。 范文 背景材料】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 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胡锦涛总书记讲话中强调,搞好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重点要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其中,他指出要加强换届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引导和督促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别是新任职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更好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努力展示新面貌新形象。 作为领导干部特别市新任领导干部,要什么样的政绩呢。 什么才是正确的政绩观呢。 【申论模拟题】 请以 “ 正确的政绩观 ” 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申论范文】 善表达是一项软实力 在一次有关群众工作的小型座谈会上,主持人一再提醒发言的 干部要用真实可信的数据说话,讲鲜活生动的例子,用自己的语言讲切身的感受,但一场会下来仍是千篇一律、如出一辙,连篇累牍的官话、套话、空话,弄得参加会议的人头晕目眩、连连叫苦。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干部履职尽责的客观需要。 不论是研究问题、部署工作,还是推进工作落实,特别是深入基层开展群众工作,一刻也离不开讲话。 但曾几何时,一些干部习惯于打官腔、说官话,不但在公众场所官腔官调,离了稿子不会说,即使是几个人的座谈会也是拿着稿子一念到底,不打官腔不张嘴,生硬呆板。 干部 “ 不会说话 ” ,不仅不利于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 无助于工作的有效开展,也有损于干部本人的公众形象。 讲话,似乎每个人都会,但要讲得引人入胜、生动有趣,就不那么容易了。 背后考量的,除了沟通能力,更有思想水平、人格魅力。 某种程度上,语言表达能力是干部需要具备的一种 “ 软实力 ”。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评价一位领导干部, “ 会不会说话 ” 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语言表达能力,不只关乎表达技巧,更关系干部的思想方法、工作方式和作风。 提升这种 “ 软实力 ” ,并非就是练好口才那么简单。 更为重要的是, “ 软实力 ” 需要 “ 硬功夫 ” 打底。 因为语言的力量,最终还是源于实践的启发、思想的 功底、责任的升华。 一些干部之所以表达能力不强,讲话讲不到点子上,缺乏感染力,群众不爱听,一个重要原因是对问题不了解,工作不扎实,心里没底,说不出个子丑寅卯。 对于握有一定话语权的领导干部来说,既要认真向实践学习,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投身科学发展实践,又要认真向群众学习,甘当群众的 “ 小学生 ” ,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基层情况明了,胸中有数据,手中有典型,不但有话可说,谈笑风生、娓娓道来,而且能说得出有效管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话。 有些干部说话办事,总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权衡利弊,生 怕对自己的前途、利益有一丝一毫潜在的风险,计较多了,就会对迫切的现实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愿说话,不敢担责,只想打官腔糊弄过去。 “ 为官避事平生耻 ”。 任其职,尽其责;在其位,谋其政。 只有敢抓敢管、敢于负责,敢于攻坚克难,敢啃硬骨头,才会不计个人得失,不怕得罪人,直面困难和问题,说真话、实话和管用的话。 敢说敢做、务求实效,说的话群众才愿意听,并且听得懂、记得住。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一些人仍然不懂得创新和解放表达,改善交流方式,说话温和、平等、谦虚,还是习惯命令、指示、训导等老一套,照本宣科、 我说你听。 古人说: “ 立身百行,以学为基。 ”学习是提高素质、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善表达、提升 “ 软实力 ” 的重要基础。 如果要讲出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话语,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减少应酬,排除干扰,使学习成为愉悦身心的爱好和习惯,努力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惟有如此,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浅谈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 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 ;人民公仆,就是要为老百姓办实 事 ,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在行动上 ; 当官的最高境界就是为老百姓办实事,要使群众认可。 为民书记 郑培民的这些质朴语言,对正确的政绩观这一问题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那么,怎样才算是正确的政绩观呢。 以 ******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只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判断政绩观正确与否,其根本尺度就是看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首先,正确的政绩观需要体现全面发展的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的事业,是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共同进步的事业。 所以,判断政绩观正确与否,需要我们摈弃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改善的观念,摈弃重局部轻全局,只从局部利益出发,不从全局考虑问题,甚至为了追求局部利益不惜牺牲全局利益的观念。 只有善于在全局上谋发展,注重各方面工作的整体推进,这样的政绩观才是科学的。 其次,正确的政绩观需要体现协调发展的要求。 协调发展是指经济、社会、自然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要布局合理、动态平衡,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东部 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与政治及文化的发展要统筹兼顾、相互促进。 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自觉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统筹协调好地域、城乡、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差距较大的问题,使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互衔接、良性互动,探索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轨道。 再次,正确的政绩观需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也就是说,要避免重近轻远,只注重多出政绩、快出政绩,对长远发展却缺少统筹规划的误区,改变那种只管建设、不管保护,只顾眼前增长、缺乏长远打算的错误做法。 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注 重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保证一代一代永续发展。 最后,正确的政绩观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 真正的政绩是 为官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