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内容摘要:

与节约并举,把节 能 放在首位。 加快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创建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确保能源供应的安全可靠;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建设清洁、环保、节能型城市。 至 2020 年 , 全市万元 GDP 能耗 控制在 吨标准煤, 比 2020 年 降低 50%左右;清洁能源占能源终 端 消费的 55%以上。 第四十三条 能源节约 1.严格执行国家节能法规,加强节能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普及节能宣传教育,倡导 节能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建立节能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 2.加快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 在城乡建设中,保证新型节能墙材的生产比例、应用比例达到国家标准;推行现有居住建筑等的节能改造;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 积极发展节能 、 绿色建筑。 3.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禁止新建技术落后、耗能过高的工业项目。 4. 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重点发展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火电机组,平均发电标煤耗下降到 370 克 /千瓦 时以下。 5.加快发展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优化城市交通结构,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效率。 推广乙醇汽油 ,倡导绿色交通。 第四十四条 能源利用 在市域范围内以煤炭为基础 、 电力为重点,大力引进天然气、成品油等优质能源 ,控制煤炭使用。 在中心城区内除保留必要的热电用煤外,逐步消除终端煤炭消费。 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因地制宜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大力 推进风力 、太阳能及 地热 资源 开发利用 ; 推广垃圾 发电、 污 泥制气 , 适 度 发展小型冷、热、电联产装置 ;积极 发展沼气、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小水电和太阳能等农村绿色能源。 第四十五条 能源建设 1. 煤炭: 严格煤炭资源生产开发管理制度, 大力发展 煤炭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 ,促进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 2. 电力:依据河南电网发展规划,加快郑州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步伐,重点 建设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 2020 年)文本 16 500 千伏 区域主干电网 ,实现全市 220 千伏电网全覆盖,形成以郑州电网为核心、中原城市群其他 8 个城市电网为支撑的环形目标网架。 3. 燃气成品油:积极利用省内外油气资源,加快区域燃气和成品油管道输送网络建设, 构建 中部地区大型油品储备中心和输配枢纽。 建设晋城 — 焦作 — 郑州、西气东输二期工程平顶山 — 中牟 — 开封支线、川气东送工程郑州支线等输气管道,年新增供气量 12~ 14 亿立方米。 建成兰州 — 郑州 — 长沙、锦州 — 郑州、郑州 — 安阳等成品油管道,以及新郑市郭店镇成品油库,年新增输油量 800~ 1500 万吨。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 2020 年)文本 17 第六章 产业发展与布局 第四十六条 发展优势产业 加强资源整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生产要素集聚。 依托产业集聚区建设,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能源原材料产业。 创建 全国性 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 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基地,构筑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四十七条 产业布局 依托快速交通体系,以沿线城镇为载体,以产业集聚区为基本单元,整合区域资源,实现优势互补,统筹市域产业布局。 城市产业主要向东、东南两个方向展开。 东部方向:依托郑东新区、国家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南出口加工区、郑汴产业带 , 推进 与开封对接,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及先进制造业。 东南方向 :依托航空港、新郑州站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大力 发展航 空、铁路、公路 联运 ,重点发展航空物流、保税物流等现代物流业,推进与许 昌对接。 西部方向:依托郑州国家高新技术 产业 开发区和 荥阳 、上街、 巩义 等城市,加强与偃师、洛阳的衔接,形成郑洛城市工业走廊,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建材、煤炭、铝加工、制药、电缆、机械、化工等产业。 西南方向:依托登封、新密等城市和地域历史文化资源,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和煤炭、电力、服装等产业。 北部方向:依托黄河,重点发展生态型产业,建设沿黄 生态 文化旅游 产业带。 第四十八条 第一产业 1.发展重点 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依靠市场导向积极发展都市型农业。 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扩大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实施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 2020 年)文本 18 2.产业布局 按照“三圈层”结构进行现代农业产业布局。 在环绕中心城区的第一圈层,重点发展无公害蔬菜、绿色奶业、优质水果、花卉苗木、种子种苗、生态林业和观光休闲农业等都市型农业。 开发邙岭林果产业带;扶持中牟大蒜和西瓜、新郑大枣、新密金银花等名优农副产品。 位于荥阳、巩义、新密浅山丘陵区域的第二圈层,大力发展规模和特色畜牧养殖、无公害养畜产品生产等城郊型农业。 在远离中心城区的第三圈层,发展远郊型农业,实施标准 化生产,推进农业产业化。 第四十九条 第二产业 1.发展重点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就业为原则,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加快形成以传统支柱产业为主体,以新兴都市型产业为重要补充的新型工业结构。 继续壮大能源、铝工业、装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食品、化工医药等传统支柱产业,并与周边城市形成布局合理、集聚效应强的产业集群。 重点培育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化工等新兴都市型产业集群。 进一步整合现有各级开发区, 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 引导工业企业向产业集聚区集 中并形成主导产业,提高工业布局的集聚度和集群化,加快郑州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实现工业的总体协调发展。 2.产业布局 按照“一心两轴一带多区”的空间结构布局第二产业。 一心:郑州中心城区,包括郑州国家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国家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南出口加工区等产业集聚区。 两轴:沿陇海方向,依托郑汴产业带、郑州国家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上街 — 荥阳 组团 、巩义市区等城镇,形成郑 — 汴 — 洛城市工业走廊;沿京广方向,依托国家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航空港、新郑市区等城镇 ,形成 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临空产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 2020 年)文本 19 业发展 轴。 一带:沿市域南部,依托新郑 — 新密 — 登封等城镇分布的 能源及加工制造业 发展带。 多区:依托快速交通干线沿线城镇,规划 22 个产业集聚区。 整合区域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详见附表)。 第五十条 第三产业 1.发展重点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重点发展物流、商业服务、商务金融、会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形成全国性物流基地、中部地区重要的商务金融中心 、 会展中心、旅游中心和河南省的科研、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中心。 2.产业布局 现代物流业:加快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郑州国际航空货运中心、郑州 国家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郑州铁路零担货运中心、中南邮政物流中心、河南出口加工区、河南进口保税区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强化公、铁、航等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 依托综合性交通枢纽,在中牟县白沙镇、九龙镇发展国际物流,打造全国性物流产业基地。 商务金融业:整合现有的商务金融资源,提升郑州金融商务区服务功能,吸引地方性金融总部、区域保险业和证券市场、期货市场等进驻,加快信息、咨询、传媒、法律等关联产业发展,以郑东新区 CBD 为主中心,以新郑州站为副中心,把郑州建设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区 域性商务金融中心。 会展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提高郑州会展业的知名度,积极整合现有会展资源,以郑东新区国际会展中心为主,加快完善配套 设施 ,培育中原乃至中部地区的会展市场。 商业服务业:依托城市发展轴线,形成三个区域级商业服务中心。 以现有的二七广场为中心,向火车站两侧拓展,优化传统的商业服务中心,形成区域商业服务中心;以郑东新区 CBD 为依托,形成新的区域商业服务中心;围绕新郑州站,依托快速对外交通网络,形成新的区域商业服务中心。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 2020 年)文本 20 第五十一条 旅游文化产业 1.发展目标 依托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 资源和对外交通优势,把郑州建设成郑 — 汴 — 洛沿黄旅游带的核心城市、全国乃至世界具有较高知名度、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 交相辉映 的旅游观光胜地。 至 2020 年,达到国内最佳旅游城市标准;至 2020 年,达到年接待游客 800 万人次。 2.总体布局 依托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资源,打造“一心三片一带”的文化旅游格局。 一心:以郑州商代遗址和古荥汉文化遗址为核心,打造商都文化旅游区。 三片:围绕嵩山古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禅宗少林和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嵩山文化旅游区;以华夏民族寻根问祖圣地和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为特色,建 设黄帝文化旅游区(包括黄帝故里、始祖山等);突出河洛文化、汉文化、唐宋文化特色,建设河洛文化旅游区(包括杜甫故里、宋陵等)。 一带:以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雁鸣湖生态旅游区、河洛文化旅游区为核心,建设沿黄 生态 文化旅游 产业带。 3.实施措施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开发、严格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全力打造“黄河”、“黄帝”、“嵩山”、 “商都”、“ 少林”五个具有国际影响的旅游品牌。 依托黄河风景名胜区和黄帝故里,大力推介寻根问祖和沿黄历史文化旅游; 围绕郑州商代遗址,实施商都遗址公园,展示商都的悠久历史文化; 借助《禅宗少 林音乐大典》大型实景演出项目等,扩大嵩山少林文化的影响。 建设郑东新区 CBD、郑州站、新郑州站、航空港、龙湖五个旅游服务和游客集散中心;提高登封城区旅游服务质量;加快沿黄河风景名胜区、旅游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合理组织旅游线路,扩大旅游容量,形成对城市经济有较大贡献的旅游接待规模。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 2020 年)文本 21 第七章 中心城区 总体 布局 第一节 空间布局 第五十二条 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城市用地以向东为主,适度向 南 、 西 发展,保护北部黄河湿地,提升生态品质。 第五十三条 中心城区用地增长边界 中心城区 规划城市建设 用地增长边界为:东至 京港澳 高速公 路,西至 绕 城高速公路,北至黄河湿地保护区,南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面积 460 平方千米。 第五十四条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中心城区的空间布局结构为“ 两轴八片多中心”。 1. 两轴 东西向城市发展轴 : 依托郑 — 汴 — 洛发展带,沿郑上路 — 建设路 — 金水路 — 郑开大道 、 中原路 — 东西大街 — 郑汴路 两条轴线 形成中心城区东西向发展轴,作为城市空间拓展的主骨架,集聚区域和城市的主要服务职能,构成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 南北向城市发展轴 : 沿花园路 — 紫荆山路 、 中州大道 — 机场高速 两条轴线 形成从惠济片区至航空港组团的南北向发展轴,构建新 — 郑 — 漯产 业带的核心区域。 2. 八 片 以 主要交通 干线、基础设施廊道、城市水系 和绿化 空间 为界 ,中心城区 由 八 个 功能片区 构成。 3.多中心 以二七广场商业中心 、 郑东新区 CBD 和 新郑州站 交通 枢纽中心 为核心 , 构建区域— 城市 — 片区三个层次的 城市 中心体系。 第五十五条 片区功能定位 1.老城区 :省、市政治、文化中心,传统商业服务中心,中心城区主要的生活居住空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核心区。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 2020 年)文本 22 2.郑东新区 :河南省改革开放的窗口 , 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金融、会展、文化、高等教育、体育 中心及 省级行政管理中心。 3.经开区片区 :现代制造业 基地和外向型经济基地。 4.南部片区 :产业片区,包括宇通汽车产业基地、金岱工业园及小李庄仓储物流区。 5.高新区 片区 :特色鲜明的高新技术产业、科教、创新产业基地。 6.须水片区 : 市级行政文化中心,重点发展办公、文化、 体育、 生活服务 等功能。 7.惠济片区 :高品质生活居住区,重点发展旅游度假、商务休闲及生态产业。 8.北部片区 : 生活居住功能片区。 第五十六条 老城更新与新区发展 指引 老城 更新 : 按照建设紧凑型城市的原则, 优化调整土地、空间资源配置, 继续推进 工业企业 “ 退 二进三”, 逐步外迁仓储、批发市场和部分高等院 校, 结合城中村改造、危旧房改造, 完善基础设施,优先保障中小学校、医疗卫生、绿地 、公共交通 等公益设施用地, 提高中 低收入者住房 供给量 ,加大商 代 遗址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新区发展 : 新区以承接老城区功能转移 、 繁荣经济为重点。 郑东新区全面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会展、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 加快高新区和经开区产业集聚,完善城市功能;加强新区居住建设,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