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容灾系统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数据复制 /广域群集 机房故障 自然灾害 逻辑数据不一致 数据大集中容灾系统方案建议书 7 但是,信息系统管理员的挑战不仅限于发现这些能提高企业 IT 可用性的技术,而在于有效利用这些技术,来提高最终信息服务的可用性,比如:主机操作系统或应用系统需要支持所配置的冗余部件,否则就无法达到高可用目的;存储管理软件需要支持多路径技术,否则就无法抵御存储网络的意外风险,尽管已经部署了冗余的网络结构;群集系统需要支持快照及存储冗余技术,否则就无法实现应用程序的高可用性。 这说明只有整合这些高可用的技术,简化在部署这些高可用组件的过程中,所带来的额外的复杂性问题,才能够在信 息服务的整体高度层面上实现高可用架构的规划。 传统的 IT 架构采用单一服务器作为应用系统的承载平台,而这样的架构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多数大型企业已经放弃这一架构,转而采用更为高性能、高安全性、高扩展的应用及安全承载方案 建立集中的数据中心以及后台存储系统,面向应用的提供统一的数字资源共享服务。 在系统建设中面临如何实现海量、高性能、安全开放的数据存储、如何保障系统扩展性、关键数据安全等问题。 各应用的关键性较强,是整体的核心应用。 应用系统的数据量将不断增长,在线访问人数也将不断增加,对于存储系统的建设,提出了 较高要求。 因此,核心存储系统应具有高端的处理性、海量存储、性能与容量在线扩容等能力,以支撑业务发展的需求。 长期以来 ,对企业而言 ,建立一套可行的容灾系统相当困难 ,主要是高昂的成本和技术实现的复杂度。 鉴于此 ,从可行性而言 ,必须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建立异地容灾系统,即指建立远程的数据中心,通过配置远程容灾系统将本地数据实时进行远程复制,同时实现本地系统故障时应用系统的远程启动,确保系统的不中断运行。 建立异地容灾中心的优势在于: ? 强大的一级灾难抗御能力。 数据大集中容灾系统方案建议书 8 ? 有效防止物理设备损伤产生 的灾难后果。 ? 提供 %的安全机制。 ? 实时数据复制提供强大的数据交换能力。 随着数据安全技术的发展, Cluster( HA)的技术越来越成熟, Cluster 的部署越来越普及, Cluster 技术确实解决了用户系统的高可用性问题,为业务的良性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基石。 随着业务的发展,商业环境对服务供应商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这必将使应用系统及其数据对高可用性的要求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个本地 Cluster 系统理论上可以提供 %以上的系统高可用性,但一旦发生火灾、自然灾害 、人为破坏等意外事件,服务商将如何应对呢。 如果没有必要的准备和应对手段,这样的一次意外对服务上来说将是灾难性的。 对于IT 部门来讲,要提高自己的抗灾能力,其必要的技术就是建立起一个容灾系统。 容灾系统的归类在另一个方面要由其最终达到的效果来决定。 从其对系统的保护程度来分,我们可以将容灾系统分为:数据容灾和应用容灾。 所谓数据容灾,就是指建立一个异地的数据系统,该系统是本地关键应用数据的一个实时复制。 在本地数据及整个应用系统出现灾难时,系统至少在异地保存有一份可用的关键业务的数据。 该数据 可以是与本地生产数据的完全实时复制,也可以比本地数据略微落后,但一定是可用的。 所谓应用容灾,是在数据容灾的基础上,在异地建立一套完整的与本地生产系统相当的备份应用系统(可以是互为备份)。 建立这样一个系统相对比较复杂,不仅需要一份可用的数据复制,还要有包括网络、主机、应用、甚至 IP 等资源,以及各资源之间的良好协调。 应用容灾应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容灾系统。 数据大集中容灾系统方案建议书 9 3 XXXXXXX 应用级容灾系统 建设方案 方案综述 1. 目前 XXXXXXX 已 建立 了 生产节点的高可用系统,生产节点的 2 台 数据库服务器主机构成一个高可用集群, 2 台 应用 服务器构成 1 个高可用集群,通过 SAN 连接到高可用磁盘阵列,在提业务高可用性同时为应用容灾做好准备。 2. 建立容灾节点的高可用系统。 新购两台服务器 主机 (和生产中心的服务器为同一品牌) 和 新购一台 存储设备;并建立生产节点和容灾节点之间的以太网链路 及 FC SAN 链路。 3. 在所有相关主机(包括生产节点的 4 台 服务器 和容灾节点的 2 台 服务器 )上安装 Veritas 基础套件( Storage Foundation HADR) ,以完成数据容灾和应用容灾全部功能。 4. 将生产节点主机的数据(逻辑卷),通过适当的方式(同步 /异步)复制到 容灾节点的容灾主机上,从而实现数据容灾。 数据大集中容灾系统方案建议书 10 5. 生产节点和容灾节点均为高可用集群环境,通过全局集群管理模块 GCO管理生产节点和容灾节点集群的切换;当生产节点发生灾难时,整个业务集群环境可以切换到容灾节点,从而实现应用容灾。 容灾方案的功能特点说 为便于描述,按照系统可能出现的各种故障和潜在风险,说明本方案对各种情况下的数据保护措施: 1. 生产中心的物理故障: 生产中心为无单点故障的系统,所以能够从容应对各种可能性的物理故障。 服务器故障 : 1 台 数据 服务器故障, 1 台 应用 服务器故障,网络通信故障,均能快速切换到本地的备用服 务器上,保持系统正常运行。 光纤交换机故障 :这里采用两台光纤交换机作双连接,彻底消除 SAN 环境下的存储连接的单点故障。 磁盘阵列故障 :解决磁盘阵列单点故障的方式有两种,方式一、采用双阵列,通过 VERITAS 的软件实现跨阵列的数据镜像,(两台阵列还可跨越到不同的大楼中,最远可达 100 公里)任何一台阵列失效,系统照样运行;方式二、采用高可用的无单点故障的阵列,该阵列具备双电源,双控制卡,双通路等,磁盘仍然划成镜像的数据卷,仍然能够实现无单点故障,和方式一实现的效果相同,但缺点是镜像的数据盘只能在一个机柜中,不能 放到较远的地方。 (本方案由于生产中心在一个大楼里,故采用方式二) 2. 生产中心灾难 生产中心发生毁灭性的灾难时,由于数据是采用 VVR 实时复制到容灾中心,容灾中心保留了生产中心的最新的实时数据拷贝;同时容灾中心建立了与生产中心相同的高可用集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