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技术构成内容摘要:

,形成池 水有向上升流,增氧效果较好。 ② 生物滤池是应用最普遍的生物过滤器,它由池体和滤料组成,即在池中放置碎石、细砂或塑料粒等构成滤料层,经过过水运转后在滤料表面形成一层 “生物膜 ”,它是由各种好气性水生细菌 (主要是分解菌和硝化菌 )、霉菌和藻类等生物组成的。 当池水从滤料间隙流过时,生物膜就会将水中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并将氨转化成对鱼无害的硝酸盐。 常用的生物滤池分浸没式或滴流式。 浸没式滤池目前使用最为广泛,其特点是滤料全部浸没在水中,生物膜所需的氧气由水流带入。 根据水的过滤方向又分为向下流动式和向上流动式两种。 前者水自上而下过滤,底部出水;后者则自下而上过滤,池顶溢水。 二者对氨氮的清除效率相差无几,但前者不易阻塞,滤水效果相对较好。 池体有长方形和圆形,以圆形排污效果较好。 池中滤料一般采用砂、石子、塑料颗料、塑料蜂窝和片状网纤等。 砂要求颗粒粗糙,具棱角,直径以 2~ 5毫米为宜,砂层厚度一般为 100~ 150厘米;石子要求质地坚硬、多棱角、耐腐蚀,一般采用花岗岩,其粒径均匀,大小以 3~ 5厘米为宜;塑料蜂窝是酚醛合树脂固化的纸质品,有蜂窝状的直管空隙,优点是重量轻 (50~ 100千克 /米 3)、孔隙率大 (550),均优于石质滤料且过滤效率高,每立方米滤料每天可硝化 150~ 300克氨氮,但缺点是价格较高;片状网纤滤料是目前较理想的滤料,它不但孔隙率高,面积大,滤水效果好,而且价格便宜。 滴流式滤池多为圆柱形,滤料选用粒径较大的石块和瓷环。 水自上部喷淋流经滤料,由底部排出,滤料之间不被水充满,但表面形成水膜层,由空气对流给水充氧,一般不易阻 塞。 、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因此有必要进行消毒处理。 目前常用的消毒装置为紫外线消毒器和臭氧发生器。 (1)紫外线消毒器有紫外线灯、悬挂式和浸入式紫外线消毒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