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创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业大类中唯一的省级重点专业。 在近 50 年的办学历史中,已为社会培养了 1500 多名中高职毕业生,为各县(市、区)乡镇畜牧兽医站、动物防疫检疫部门培训学员 300 多人,开展职业技能鉴定 6000 多人次。 毕业生分布在浙江省各级各类畜牧兽医部门和生产单位,他们活跃在生产第一线,从事动物检疫、疫病防治、宠物诊疗、畜禽饲养、饲料兽药生产与经营等专业技术工作,是浙江省畜牧业赖以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由于毕业生优良的职业素质,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 一次就业率连年保持在 96%以上。 根据毕业生跟踪调查情况反映,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技能水平的评价总体满意度达到 90%以上。 (二 ) 团队结构合理,科研能力较强 目前有专兼职教师 15 人,其中专任教师 8人,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的教师 7 名,占专任教师的 %,硕士生 3 名,占 %,本科 5 名,占 %,平均年龄 45 岁。 聘请来自行业一线兼职教师 7 人,专兼职比例为 8:7,初步形成了‚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专业带头人具有本地区多年基层工作的经历,熟悉区域内行业企业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 状况,并具有较强的工作协调能力。 专业教师十分注重应用技术和职业教育研究,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2020 年以来主持和完成的省、市和院级课题有 10 多项,公开发表论文 20多篇,获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一项,嘉兴市职业教育教改成果一等奖一项,嘉兴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三 ) 实训条件良好,基本满足要求 本专业拥有领先于省内同类专业的科研教学仪器设备和实验实训条件,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经过多年建设,已拥有动物微生物与传染病实训室、动物临床实训室、动物医院等校内专业实验实训室 (基地 )6 个, 仪器设备价值 万元,生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创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16 均 万元。 校内实训基地是浙江省高职实践教学基地 —— 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实践教学基地的组成部分;动物医院配备有血常规分析仪、生化分析仪、酶标仪、 PCR、移动式 B 超仪和 X光仪等,可提供学生开展动物诊疗实训和对外开展动物诊疗服务;嘉兴市农产品检测分中心已挂牌试运行,在为社会提供产品检测服务的同时,向本专业学生提供动物产品检验等生产性实训机会。 本专业有长期紧密合作海盐县元通养猪合作社、浙江中法农业投资有限公司等 10 家校外实训基地,这些基地可以批量接收学生开展顶岗实习和毕业生就业,基 本满足了学生的实践教学,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 (四 ) 产学结合紧密,服务成效显著 根据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需要,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已成为嘉兴市畜牧业产业化建设中技术创新、推广与服务的重要力量。 针对嘉兴养殖业疫病复杂、环境污染和药物残留等问题,专业教师主动与嘉兴市畜牧兽医站、海盐县元通养猪合作社等单位合作,共同开展应用技术研究,近年来,本专业教师先后主持与参与了《嘉兴市畜粪污染的控制研究》、《蛋黄抗体开发应用研究》、《杜长嘉商品猪毛色分离规律与控制研究》等课题,为解决嘉兴市畜牧业 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本专业多位教师分别被嘉善县农经局、海盐县元通养猪合作社聘为技术顾问,定期开展专题讲座与技术指导,针对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合作开展技术攻关,深受生产企业及广大农户的欢迎。 作为农业部海盐生猪科技入户工程专家组的成员单位,为海盐县猪种改良和生猪疫病防治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本专业多位教师被农业行业 156 号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聘为考评员,承担了浙江省畜牧兽医及动物防疫与检疫等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累计鉴定人数达到 6000 多人次。 多名教师参与了嘉兴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的培训和考核工作。 (五 )存在问题与不足 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入 本专业与行业企业合作,按照职业岗位的需要,开展了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梳理出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创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17 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并以此构建出本专业的课程体系。 但在如何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还没有作出大胆的尝试; 2. 师资团队中缺乏“大师级”领军人物 目前本专业所拥有的 8 名专任教师中,还没有教授或教授级高工等正高职称的教师,这些教师虽然在本地区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社会声誉,但还没有在全省乃至全国相应技术领域中形成较大的 知名度。 3. 专业群的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 目前本专业所带动的几个专业之间的联系还比较松散,仅仅是通过专业间的公共实训平台建设来带动相应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团队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对今后专业群中专业及专业方向的设置还缺乏一个长期的规划,还没有真正形成专业群的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 三、专业建设目标 (一 ) 总体目标 根据浙江省畜牧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结合学院所处优越的地理位置,在保持原有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教学团队与实训基地建设,深化课程体系、课 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通过三年建设,使本专业在畜禽疫病检测及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领域形成特色和优势,其专业综合实力在省内同类院校领先、在行业内具有较高影响力。 (二)具体目标 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根据培养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领域内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基本要求,以适应动物防疫与检疫职业岗位需要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主线,实现从功能导向到过程导向的转变,构建‚校企互动、学练结合、工学交替‛的‚产学全程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2. 课程体系和教学 内容改革 通过整体化的职业分析,以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专业课程,构建‚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创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18 突出岗位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与行业企业实践专家共同开展课程整体设计,开发教学内容;营造职场化的教学情境,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模式,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建设期内达到省级及以上精品课程标准 23 门,建设省级重点教材 2 本,编写具有专业特色的校本教材 3 本。 3.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引进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人才充实专业教学团队,采用企业挂职、访问学者、国内外进修、科技服务、科技 特派员等多种途径提高在职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教育能力,专任教师数量达到 10 名,其中‚双师素质‛教师不少于 9 人;聘用行业企业一线实践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实习实训教学任务,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 1: 1;形成‚双素质、双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4. 实训基地建设 新建以猪、禽及宠物疫病诊治重点的能实质性运作的动物医院;以动物疫病诊治为主线整合校内资源,重新布局校内动物防疫与检疫实训中心;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动物产品卫生检验的检测项目为内容建设嘉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分中心,建成以‚一院二中心‛组成的 集教学、实训、分析检测、社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动物防疫与检疫实训基地;在满足教学的同时,积极拓展社会服务领域,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20 个。 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以畜牧兽医研究所建设为平台,以动物防疫与检疫实训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分中心、动物医院为载体,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开展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发、社会培训、技能鉴定、疫病诊治、分析检测等社会服务工作。 通过三年建设,主持或参与产学合作项目每年 2~ 3 项,年社会培训 500 人次,技能鉴定 500 人次,年社会服务到款额达到 50 万元以上。 6. 专业群建设 以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为龙头,以嘉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为纽带,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教学团队建设为支撑,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创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19 检测项目为载体,以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为突破口,带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生物技术应用和环境监测与治理等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四、重点建设内容 (一 )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根据专业人才需求的深度调研,确定以动物防疫、动物检疫、动物诊疗、宠物医师等职业岗位 (群)为本专业的职业面向;与动物防疫检疫机构、农业龙头企业、宠物诊所等行业企业 合作,共同分析、确定相关职业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素质,按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形成‚校企互动、学练结合、工学交替‛的产学全程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行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训和综合实训三年不断线、课内实训与课外实习相交替的实践教学组织方式。 第一学年以文化素质课教育为主,并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认识实习,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使学生了解本专业所面向的职业领域及基本要求,确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和正确的职业观,并把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紧密结合。 第二学年通过学生在校以专业课程教学为主,以课程实习实训为实 践教学手段,利用寒暑假安排学生在企业进行专业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集中 10 周完成专业实习,进行岗前综合训练,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第三学年的第二学期,以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安排学生在企业进行毕业实习,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 在实施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 (师资、场地、设备 ),由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实践专家共同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实训指导工作,并将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具体情况引入课堂,在课程教学的安排上打破原来 的教学组织方式,实施‚教学做‛一体,真正实现‚校企互动、学练结合、工学交替‛的‚产学全程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创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20 表 1 ‚产学全程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运行表 学期 教学目标 开设课程 实践教学场所 2 1 了解本专业所面向的职业领域及基本要求,确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和正确的职业观,并把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紧密结合。 文化素质课、应用有机化学、动物解剖与生理、专业认识实习 校内外实训基地 2 形成兽药应用、动物诊断与治疗、动物防疫、实验室检验等技能 兽药经营、动物诊疗、动物防疫 校内实训基地 3 初步具备产 地检疫、屠宰检疫以及动物加工与卫生检验能力 动物检疫、畜产品加工、动物性 食品卫生检验 校内实训基地 4 具备宠物诊疗能力、初步掌握动物生产流程和养殖场生产管理 宠物疾病诊治 校内实训基地 1 5 通过岗前训练,强化专业技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岗前综合实训 校内、外实训基地 6 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通过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为胜任岗位工作打下基础。 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校外实训基地 (二 )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 1. 构建遵循职业成长规律的专业课程体系 在开展专业人才需求深度调研的基础上,确定 是动物防疫与检疫、动物产品卫生检验、畜牧兽医、宠物业等为本专业主要的服务行业,通过实践专家访谈会,按照职业发展阶段进行整体化的职业分析,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在课程开发专家、实践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参与下,对从事本专业工作可能承担的职业领域的工作任务进行深度分析,按照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工作内容的重要性、完成任务的方式和结果的开放性等要求,从中挑选出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典型工作任务并转化为相应的专业课程,从而构建完成专业课程体系。 表 2 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课程体系 职业领域 主要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 专业核心课 程 动物疫病防治 动物免疫 动物诊断与治疗 兽药应用 动物饲养环境控制 动物无害化处理 动物诊疗 动物防疫 养殖场环境控制 动物诊疗 动物防疫 动物检疫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 动物检疫检验 动物产地检疫 动物屠宰检疫 运载工具消毒 动物疫病调查 动物检疫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创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21 兽药经营 兽药采购、保管和营销 兽药应用 兽药经营 宠物疾病诊治 宠物疾病诊断与预防 宠物疾病治疗 宠物饲养及技术推广 宠物疾病诊治 宠物保健与美容 兽医化验 样品采集与处理 抗体检测 病原检测 药敏试验 药物残留检测 动物防疫 动物检疫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 2. 重点建设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核心课程 根据本专业在动物疫病检测和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在全省同类学校达到领先和以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和宠物疾病诊治为特色的专业建设目标,确定《动物诊疗》、《动物防疫》、《动物检疫》、《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按省级精品课程标准进行建设,并在建设期内将《动物防疫》、《动物检疫》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达到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标准,在校内专业教师与实 践专家共同参与下,编写完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工学结合课程教材。 根据嘉兴地处大都市的中间这一实际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把专业领域拓展到宠物疾病诊治职业岗位,并将《宠物疾病诊治》作为本专业特色课程进行建设,将其建设成为学院重点课程。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创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相关推荐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分析 „„ 13. 功能要求分析 „„ 本次调度自动化系统体系结构毕业设计不涉及 调度管理体制 方面 的 内容,仅从技术的角度进行考虑,以毕业设计任务书 作为设计依据 ,电网网络接线示意图如下: 35/10KV 变电站 监控中心 图 1 电网结构地理拓扑图 1 K 第二章 设计目标 新一代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应考虑到 Inter/Intra 技术对电力企业的影响,在设计
工应分成几个班组连续作业。 施工机具1. 卷扬机和提土桶,用于材料和弃土的垂直运输以及供施工人员上下工作使用。 2. 护壁钢模板。 83. 潜水泵。 4. 鼓风机、空压机和送风管。 5. 镐、锹、土筐等挖运工具, 若遇到硬土或岩石, 尚需风镐、潜孔钻或爆破器材。 6. 插捣工具,用于插捣护壁砼。 7. 应急软爬梯。 8. 照明灯、对讲机、电铃等。 开挖支护施工1.
部所有成员的 安全 奖罚 3. 编制依据 . 《电力建设安全施工管理规定》 、 《电力安全生产工作条例》 4. 定义 一、 造成事故的责任划分 无工作票进行作业和违章作业造成事故,工作许可人负主要责任,工作负责人和事故责任人负直接责任。 若擅自无票工作造成事故,事故责任人负主要和直接责任。 作业前不验电、不接地造成事故,工作负责人负主要责任,工作班组成员负直接责任。
与环保设备选型、实用参数建议; ⑤ 清洁生产水平补充措施与建议; ⑥ 其他建议 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章节的基本内容 1. 项目概况; 2. 工艺过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3. 污染物排放统计; 4. 总图布置方案分析; 5. 清洁生产分析。 对于土地利用、交通运输、资源能源储运等环节带来生态影响等环境影响因素的,还要专门列出。 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内容 1)工程概况:介绍项目的名称、建设地点(线路)
d1000cv = 11π 与。 现选取wn =275r/min。 所以实际切削速度 cv =1000sdn = m in/ 27511π m 切削 工时,按《工艺手册》表。 tm =fnl w 21 ll i。 其中 l=9mm。 1l =。 2l =0mm。 tm =fnl w 21 ll = =(min) 总的时间: T=2t= 工序 13:钻 6Φ 20孔,铰
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对施工管理的重点与难点分析准确;有简明、扼要的应对措施。 (6) ( ) 无 施工管理的重点、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的, 本项不得分。 若 有 施工管理的重点、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则: 难点分析基本准确,应对措施基本合理的,得 3~ 4 分; 施工管理的重点与难点分析比较准确,应对措施比较合理的,得 4~ 5分; 施工管理的重点与难点分析全面、准确,应对措施得力的,得 5~ 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