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洗钱工作的心得体会内容摘要:

家银行后,通过不同账户 (包括国外的银行账户 )之间的资金划转,模糊资金原始来源性质,将黑钱“漂白”。 自从我国实行储蓄实名制后,直接存入银行这种方式风险很大,于是犯罪分子采取变通的方法,把黑钱交给亲属,以亲属的名义存款,实际仍归自己所有,或者是利用假身份证办理存款 手续。 业。 将违法所得用来开办公司,使黑钱转化为营业产生的利润,从而将钱洗白。 如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 2020年 3 月审理并判决的国内首宗洗钱犯罪“广州汪照洗钱犯罪案”就是这样。 国际毒贩区某将毒资折合港币约 600万元,由香港入关带回广州,汪照负责接应。 区某将港币 520 万元作为投资购得广州百叶林木有限公司 60%的股权,担任法定代表人,负责公司财务,汪照出任公司董事长,每月领取 5000 元以上的工资,负责公司对外联络事宜,并收取区某赠送的一辆奔驰小汽车。 区某通过该公司掩饰、隐瞒其违法所得的来源和性质,再 从该公司将资金转出使毒品犯罪的违法所得转为合法收益。 2020 年 3 月区某贩毒案告破,区某、汪照被依法逮捕。 最后经法院审理认定,汪照以洗钱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这种洗钱方式是将黑钱转移出去,或在境外收取赃款并洗白。 具体方式有多种:一种是非贸易方式,利用支付教育费、保险费、佣金等方式套购外汇,再汇到境外;另一种是采取贸易方式,高报进口,低报出口。 一些犯罪分子勾结国外公司,在进口设备和原材料时,高报进口价格,以高比例佣金、折扣等形式支付给境外进口商,再从其手中拿回扣,然后将非法所得留存国外。 近年来,在广东、福建、浙江等经济发达、对外经贸和人员往来频繁的沿海地区还出现了专门从事洗钱的地下钱庄,专门负责将黑钱转移境外。 如震惊中外的厦门远华走私洗钱案,走私犯罪所得 120 亿元人民币,就是以现金存入晋江、石狮的地下钱庄,由地下钱庄勾结跨境洗钱集团付汇给境外合伙人,或是地下钱庄勾结境内贸易公司付汇给境外合伙人,再由境外合伙人按地下钱庄要求付汇给走私集团境外账户。 二、当前我国的洗钱犯罪形势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反洗钱报告, 2020 年央行和外汇管理局配合公安机关成功破获洗钱及相关案件 50 起 ,涉案金额共计 亿元人民币和 亿美元。 反洗钱报告还披露了五起已经查处的洗钱案件。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浙江 8 27 赌资洗钱案”和前文提到的“广州汪照洗钱犯罪案”。 在“浙江 8 27 赌资洗钱案”中,外管局浙江省分局 2020 年 5 月,通过对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的监测,发现有 8 位居民的交易存在疑点,他们在外汇交易中,存在大量利用银行通存通兑系统,实现异地外汇资金划拨的现象,且外汇交易量呈快速放大趋势,其中最大的交易量至 7 月底累计达到了 1688 万美元。 经查,这是一起澳门赌资洗钱案,即澳门赌场放贷公司向大陆 赌客放贷,来大陆将收回的人民币通过外汇黑市兑换成港币,并经由珠海等口岸转向澳门。 三、构筑我国反洗钱安全网 在我国的法律规章中,《刑法》第 191 条规定了洗钱犯罪;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首次明确了反洗钱行政管理制度,建立了以银行业为核心的、全面的金融机构反洗钱管理制度,对预防和打击洗钱发挥了一定作用,从而形成了防范和打击洗钱犯罪的法网。 正在审议的《反洗钱法》通过后,将会使反洗钱的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目前我国法律规定,构成洗钱的上游犯罪包括四种: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正在审议的《反洗钱法》草案将上游犯罪的面拓宽至六种,增加了腐败犯罪和金融诈骗犯罪,其犯罪所得及收益将作为洗钱的上游“黑钱”。 要从源头控制洗钱犯罪,就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监控措施,包括客户身份识别制度、交易记录保存制度和可疑交易记录报告制度等,以及金融机构、特定非金融机构内部的监控管理制度。 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公职人员重点进行身份识别和账户、资金往来情况的监测。 在犯罪所得进入交易领域之初建立客户身份与资金、交易的对应关系,防止犯罪分子利用虚假银行账户、股票账户作为洗钱工具。 《反洗钱法》出台后,将会与《刑法》、《商业银行法》、《信托法》、《证券法》、 《保险法》以及相配套的一系列金融法规与实施细则协调配合,形成防范和打击洗钱犯罪的安全网。 增强合规意识 培育合规文化 农信社作为高风险行业,基础管理十分薄弱,因此只有在控制好风险的基础上才能谈发展。 而合规文化应作为农信社内部的一项核心管理活动,对控制操作风险具有很大的作用,对促进员工合规意识的提高具有深远影响。 下面就合规文化建设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6 一、构建农信社合规文化的重要性 (一)合规文化是农信社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企业要有良好的发展和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就必须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而合规文化是农 信社企业文化最关键、最重要、最基础的组成部分。 合规文化包含职业道德、价值观念、企业制度、企业环境、企业形象等内容,它对信用社企业文化系统的建设、整体价值趋向的构建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合规文化是防范案件、降低操作风险的根本手段。 深入分析全省农信社历年来发生的案件,其产生的重要原因就是员工职业道德缺失、合规意识淡漠、合规操作不到位,存在较大的操作风险。 因此,在合规文化建设中,只有通过完善制度、规范操作、培育合规理念,使员工自觉地、习惯地遵规守纪,才能从根本上控制各类操作风险和案件。 ( 三)合规文化是农信社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省农信社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合规文化不仅能推进农信社改革,降低风险控制成本,促进业务发展,而且能统一员工队伍思想、凝聚工作合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因此,大力发展农信社合规文化,对农信社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增强农信社员工合规意识的几点思考 (一)立足学习教育平台,提升合规操作意识。 一是要积极开展合规文化知识学习。 要组织农信社员工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和农信社内部规章制度,让员工知法懂法,以增强合规经营意识,并将这种意识渗透到日常的业务操作 当中,并在实践操作来加深职工对合规的理解和认识;二是要定期对员工进行系统性、针对性、专业性的合规培训,如开展学习反洗钱法、案件专项治理讲评、新业务操作流程等培训活动,使员工及时了解风险动态,掌握规避经营风险的方法,形成合规文化的氛围;三是要积极开展典型案件警示教育。 经常性地组织员工开展典型案件教育活动,吸取各类案件的教训,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撰写心得体会,促进员工树立“内控管理无小事”的观念,使合规操作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二)构筑制度建设平台,夯实合规管理基础。 不断健全和完善农信社内控管理 制度是创建农信社合规文化的基层工程。 一是要进一步规范业务流程。 应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和完善,重点完善信贷管理、授权分责、成本费用控制、财务管理、不良贷款问责等规章制度,让制度管理覆盖每一个工作岗位和环节;二是要建立合规的内控管理体系。 内控制度的建设需要有完整的内控体系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 因此,应对信用社的各项业务的风险点进行分类和提示,从而评价信用社的业务条线和内部控制状况,并实施全面的监督和评价;三是要建立激励考核机制。 将合规风险管理纳入年度绩效考核范畴,确保业务拓展和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