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纺织业出口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范文内容摘要:

染到最终做成服装 ,所有环节仅占全球产业链价值的 %,零售环节占到50%。 中国的纺织行业处于全球纺织产业链的低端 ,效益是最低的。 服装行业全行业利润率不足 5%,远远低于银行贷款利率水平。 企业外部问题 生产成本上升 纺织企业的原料 成本一般占到总成本的 60%70%,原料价格的急速上升 ,加大了企业成本 ,摊薄了本来就不丰厚的企业利润。 据统计 ,2020 年纺织工业亏损面为 %,比 2020 年同期增加 个百分点 ,目前某些原料准备不充分又缺乏流动资金的纺织企业已出现了停产和亏损现象。 去年以来 ,受产量大幅增加、而需求明显放缓的影响 ,国际棉价持续下跌 ,而国内由于以 19800 元 /吨的价格收储 ,对棉花价格形成明显“托底”效应 ,国内棉花价格明显高于国际市场。 据统计 ,2020 年 ,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国家凭借棉花成本优势 ,抢占了我国在美国的市场份额 ,美国进口棉制品数量减少部分里的 59%来自中国 ,而东南亚国家对美国出口增长的数量占中国减少量的 54%。 而今年来 ,由于社会资金纷纷涌向行业利润率较高的汽车和钢铁行业 ,一些生产形势较好的企业 ,所需的流动资金方面也感觉很吃力。 纺织行业的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棉花价格继续上涨 ,将给棉纺织企业发展带来新的一次低谷。 目前 ,用工成本上升正带给外贸企业越来越大的压力。 纺织服装行业系劳动密集型行业 ,企业生产成本中 15%?30%是人工成本。 在劳动力成本普遍上涨的形势下 ,纺织服装生产企业生产成本均有所上升 ,平均上涨幅度在 3%?6%之间 ,这对行业中的大多数企业造成了较大的压力近 70%的企业利润率在 4%以下。 这些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 ,产品大多为中低档次、创新能力差 ,平均 3%?6%的成本上涨将导致亏损。 民工荒”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纺织行业有较大的影响。 近年来 ,随着国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收入差距逐渐缩小 ,导致民工流动减少。 加之国内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农民收入提高 ,进城务工积极性大打折扣。 造成东部沿海地区以及大城市用工紧张 ,出现所谓“民工荒”。 “民工荒”这一现象的出现 ,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将会是长期的 ,它预示着企业廉价 劳动力时代的结束。 未来企业人工费用不断提高将对劳动密集型的纺织行业产生较大影响。 行业无序、恶性竞争 由于纺织服装业尤其是服装制造业进入门槛较低 ,近年来涌现出了大量小型服装生产企业 ,这些企业生产的服装大量通过代理商出口 ,成为这些代理商的小型生产车间。 众多的小服装生产企业 ,用工不够规范 ,财务不健全 ,偷逃税费时有发生 .小企业的实际成本比大企业要低得多 ,造成众多的小企业无序竞争 ,恶意压价 ,损害了整个纺织服装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比之下 ,一些大服装企业的单位成本反而比一些小企业高 ,据南通某服装集团公司 测算 ,企业除了支付工人正常的工资外 ,还要另外拿出工资总额的 70%为职工支付各类社会保障和保险 ,而周围的一些小企业少交甚至不交这类费用 ,大企业的竞争优势无法得到发挥。 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 汇率是影响出口重要的因素之一 ,它通过相对价格影响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当商品的国内价格与国外价格不变时 ,汇率变动对该商品的相对价格和竞争能力就有重要的影响。 自 2020 年 7 月 21 日起 ,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不再单一盯住美元 ,形成更富有弹性的人 民币汇率机制。 汇改七年以来 ,人民币呈现持续升值态势。 图 31 人民币近十一年升值走势 资料来源 :东方财富网 人民币的升值对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不利影响较多 :首先 ,由于我国纺织出口采用直接标价法 ,在产品价格既定的情况下 ,人民币汇率的上升 ,将使纺织企业收益折合成人民币后下降 ,从而给平均利润率本来就不高的纺织企业带来巨大经营压力 ,甚至可能直接导致部分纺织企业亏损或破产。 而且人民币升值压力还给纺织企业的产品报价、订单的承接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不敢接单将直接降低行业的开工率。 其次 ,人民币升值削弱了纺织产品的出口竞 争力。 在人民币升值情况下 ,江苏纺织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相对价格随之上升 ,与外商签单愈加困难 ,出口销售收入下降 ,导致部分出口企业转向内销 ,从而加剧国内纺织企业的竞争。 同时 ,价格上升也导致订单的流失。 目前已出现不少外商订单流向越南、柬埔寨、印度等竞争对手国。 与此同时 ,竞争对手国货币也出现贬值。 越南央行 2020 年宣布 ,自 2020年 2 月 11 日越南盾再度贬值 %,这是继 2020 年 11 月越南盾贬值 %后的第二次贬值。 2020 年 2 月人民币兑越南盾平均汇率较上年同期升值了 %。 越南盾的贬值在削弱我国对越南 纺织出口价格竞争力的同时 ,亦增强了越南在欧美日发达经济体市场上同我国产品的竞争力。 除此之外 ,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主要目标市场亦出现货币贬值势头 ,这同样制约了我国纺织企业的出口。 在欧元区方面 ,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以及欧元区的低利率预期使得欧元贬值趋势比较明显。 日本2020 年的实际 GDP 同比下降 %,降幅较 2020 年的 %扩大了 个百分点 ,经济下滑使得日本政府将继续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 ,这同样增大了日元的贬值预。 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势 从 2020年 10 月由希腊开始并逐步向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 、爱尔兰等国蔓延的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使得欧盟失业率陡升 ,消费缺乏根本动力 ,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新一轮的猛烈冲击。 同时 ,由于中国出口服装对进口地纺织业造成的巨大冲击 ,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针对中国出口纺织服装设置种种新的壁垒与限制。 另外 ,印度、越南等新兴服装出口国开始与中国争夺全球市场份额。 江苏纺织业的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新贸易保护主义 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 ,各进口国已经在国际贸易中针对我国设置了不同类别市场的准入规则 ,并成为新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 ,严重影响了江苏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发展。 近年来 ,欧美等国家已逐渐改变过去对我国所有企业实行统一反倾销税率的做法 ,并将我国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名单中划去 ,而且规定如果我国企业符合“市场经济 5 项标准” ,可获得市场经济待遇。 与以前相比 ,欧盟新政策的确体现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灵活性 ,但是其形式上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而实际中否认之的消极本质显露无遗。 具体来说 ,主要表现在以下 5 个方面 :1在市场经济地位政策适应性上的歧视性 ,即对中国企业按照市场经济 5项标准逐个审查是否符合市场经济条件。 2 审查手段的不合理性 ,申请条件过于苛刻并且代价太大。 3 已取得市场经济地位的 中国企业的正常价值不能用作其他企业的参照正常价值 ,对于绝大多数所谓未取得市场经济地位的中国企业仍坚持采用参照国来确定企业的正常价值。 4 在程序上限制审查市场经济地位的范围 ,规定在日落复审调查案中的中国企业无权申请市场经济地位。 5 将审查市场经济地位与市场准入问题挂钩 ,对内销有严格限定的外资企业 ,拒绝给予市场经济待遇。 新贸易壁垒 近年来 ,纤维成分标签已逐渐成为欧盟、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对我国服装出口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焦点。 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相继颁布有关纤维成分标签的技术法规和标准 ,极大地 影响了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对外发展 ,严重影响了中国纺织品的出口。 2020 年美国《纺织纤维产品识别法》及《羊毛产品标签法》又出新规定 ,要求进口纺织品及服装必须加施标志或标签 ,标签必须采用英文标识 ,且必须符合相关规则。 关于产品的原产地标签 ,美方规定 ,除非有先例允许其他标记方式 ,否则所有服装必须以布标签标示原产地。 同一年欧盟出台新的服装原产国标签制度 ,在欧盟出售的服装标注原产国变为强制性要求 ,以让消费者不会因服装标签而误认为产品产自欧盟。 欧盟 2020 年发布了新规定 ,在 REACH 法规中 ,凡被列入高度关注 物质(SVHC)超标的 ,须在当年 6月 1日前向欧盟化学品管理署通报 ,未进行通报的涉及产品将无法进入欧盟市场。 这无疑又在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前悄然筑起了一道贸易壁垒。 据分析 ,REACH 法规的冲击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大幅提高了纺织品中化学品含量的检验测试费用及使用合格化学品的价格 ,加大了出口商品的直接成本。 二是对纺织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品提出了更为宽泛、严格的要求及限制措施。 三是 REACH 法规从法律上保障了进口方的利益 ,大大增加了纺织品服装出口欧盟的难度。 低碳经济潮流 随着全球气候问题的加剧 ,各国 纷纷提出发展低碳经济以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危机。 自 2020 年英国提出“低碳经济”以来 ,各国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并推进低碳纺织。 低碳纺织是指在纺织品生产全过程中采用使碳排放总量更低的方法 ,其中包括选用总碳排放量低的纺织物料 ,选用可循环利用材料制成的纺织品及增加纺织品利用率等。 许多国家特别是近些年来已然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