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重点内容摘要:

,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 “ 这是你家的水果。 ” 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 !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 孩子应声答道: “ 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 这回答巧妙 在哪里呢 ?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 “ 孔 ” 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 “ 孔雀是夫子家禽 ” ,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 “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 “ 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 ” 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 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句子中的 “ 家禽 ” 不同于现在的 “ 家禽 ” ,这里的 “ 家 ” 和 “ 禽 ” 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2)对词语的理解。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字。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设:摆放,摆设。 《晏子使楚》课文要点 1.思想内容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 楚王三次侮辱晏子,前两次针对晏子身材上的缺陷, “ 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 „„ 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 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 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 言语中充满了挑衅和嘲弄,对齐国的大夫直呼“ 你 ” ,已是无理之极;后一次直指齐国, “ 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 ?” 嘲笑之语更是肆无忌惮。 面对这样盛气凌人的侮辱,晏子正气凛然,沉着应对,机智反击,结果楚王一败再败,不得不赔礼认输。 故事盛赞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课文人物对话比较多,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 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这是故事的起因;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这是事情的经过;结尾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是故事的结果。 首尾照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 这 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 “ 狗国 ” ,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 这是晏子和楚王第一次斗智。 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的特点,关闭城门,挖五尺高的洞让晏子 8 入城,来侮辱晏子,进而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 晏子不卑不亢、将计就计,以楚王之法反击楚王。 他的话妙在哪儿呢,妙在他让楚王没有任何选择地打开城门,为什么 ?他的话很明白,楚王要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那他就钻狗洞。 楚王要说自己的国家不是狗国,就应打开城门。 楚王怎么敢让晏子走这个洞呢,所以只好打开城门。 这一次,晏子未见楚 王,就给了楚王一次迎头痛击。 ② 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 “ 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 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 楚王说: “ 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 晏子拱了拱手,说: “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 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这是晏子和楚王第二次斗智。 楚王借口齐国无人,讽刺晏子无能,讽刺齐国无人才。 面对楚王又一次对自己和祖国的侮辱,晏子大义凛然,再次回敬楚国:齐国人多得快要装不下了,怎能无人呢 ?然后又一本正经地先贬低自己,再贬低楚国:我无能,我是下等人,我有资格访问的只是你们楚国这样的下等国家 !这段对话非常精彩,不仅是晏子的语言精彩,因为他将计就计,来了个顺水推舟,按照楚王的逻辑说下来,结果却是有力地贬损了楚国,而且晏子的表情也极其有趣,他的 “ 装着很为难的样子 ” 和 “ 故意笑了笑 ” ,表面上似乎是为自己的无能难为情,实际上正是在这不动声色的装模作样中,回击了楚国,让楚王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晏子的这句话极具讽刺意味,比正颜厉色更有力量。 在这里我们留意一下楚王的笑。 课文中有三次写到楚王的笑,第 一次是初见晏子, “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 ” ,这一笑极尽轻蔑之能事,表示楚王根本没有把晏子放在眼里;第二次是面对晏子不动声色中的滴水不漏的回击,他无言以对, “ 楚王只好陪着笑 ” 他其实是装作听不出晏子话里的话,以笑来掩饰自己的尴尬;第三次 “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 ” ,嘲笑齐国的人做贼没出息。 表面上态度并不尖锐,实际上是笑里藏刀。 他不甘心就此认输,又想出了新花样,这种笑,居心更加险恶。 ③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 “ 大王怎么不知道哇 ?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 土不同吗 ?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 这里的 “ 淮 ” ,指的是淮河。 淮河发源于河南,流经安徽、江苏,经洪泽湖分流注入长江、黄海。 晏子举了个楚国上下都熟知的现象,说明淮南的柑橘到了淮北就变成了枳,没有什么奇怪的,是两地水土不同的缘故;同样的道理,齐国的人到楚国当窃贼,也没有什么奇怪的,是两国水土不同的缘故。 晏子的回答妙在哪呢 ?他的话不但形象生动地点明了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也回敬楚王: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致使 好人变成盗贼。 楚王不仅没有达到侮辱齐国的目 9 的,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面对晏子不卑不亢的态度,彬彬有礼的回答 (他没有直接说 “ 是两国水土不同 ” ,而是说 “ 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 反驳强劲又不失礼节 ),使楚王在连连败阵中只得认输,对晏子不敢不尊重了。 (2)对词语的理解。 敝国:我国。 敝,谦词,用于称有关自己的事物。 面不改色:不改变脸色;形容临危不惧,从容自若。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再见了,亲人》课文要点 本文作者是巍巍,课文描写了 1958 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 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 亲人 ” 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人。 文中朝鲜的亲人具体指:大娘、小金花、大嫂。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 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 雪中送炭 ” 是指下雪时送炭给别人取暖,比喻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 这里是说在志愿军战士 “ 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 的危急关头,朝鲜老妈妈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生命危险给志愿军战 士送来打糕,给予战士们及时的支持和帮助,使这次战役取得了胜利。 这里的 “ 雪中 ” 是指志愿军战士所面临的困境。 这段话表达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和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感激之情。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 这样高的代价 ” 是指朝鲜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付出了血的代价 ── 被敌人的炮弹炸断了腿。 这段话用反问的语气强调肯定了以大嫂为代表的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 《金色的鱼钩》课文要点 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 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文用 “ 金色的鱼钩 ” 做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