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及熔接技术规范内容摘要:

管式标称值为 ,层绞式外护层标称厚度应为 ,允许最小厚度为 ,任何横截面上的平均厚度应不小于。 外护层的横截面上应无目力可见的气泡和沙眼,外护层表面应圆整光滑,无目力可见裂纹。 ( d)钢带搭接宽度在缆芯直径大于 ,搭接宽度不小于 6mm,在缆芯直径小于或等于 时,搭接宽度不小于钢带圆周的 20%。 双面涂塑轧纹钢带的钢带厚度 ,涂塑层厚度。 护套性能 ( a)中密度聚乙烯护套在 1002℃, 24 小时后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符合下列要求 护套材料 热老化实验 断裂强度 断裂伸长率 MDPE 前 400 后 375 ( b)光缆的中密度聚乙烯护套在 1001℃,温度处理后的回缩不超过 5% (c) PE 护层的抗应力开裂符合最大损坏率 2/10 的要求 (d)钢带与聚乙烯护套之间,搭接处钢带之间的粘接撕裂强度不小于 光纤带松套塑料管及阻水油膏 ( a)光纤带层叠体应由单层或多层热塑性材料构成的塑料管 它对光纤带层叠体起机械缓冲作用,塑料管内径与光纤带层 叠体之间应有足够的空间,塑料管内壁应具有较低的磨擦系数,以使光纤带层叠体在其中自由移动。 ( b)在塑料管与光纤带之间应连续填充触变形阻水油膏及阻水 ,以防止水份沿塑料管纵流。 ( c)塑料管应有识别色谱,其颜色应按全色谱标准配以色环标志,并且不褪色不迁移。 填充绳 填充绳用于在松套塑料管绞层中填补空位,以使缆芯圆整,填充绳是圆形实心塑料绳,其标称外径应与松套塑料管标称外径相同,表面圆整光滑。 绞层 ( a)绞层应由标称外径相同的绞合元件,包括光纤带松套塑料管及能有 的填充绳通过 SZ绞绞合在中心加强芯四周构成。 大芯数光缆线应按层绞方式结合。 ( b)光缆中应加有信号线,程式为 镀锡软铜线,按不同节 对绞合,并有色谱标记。 (信号线数量可视具体光缆程式而定)。 扎纱 绞层上应有两层绕向相反的短节距扎纱,以使绞层结构稳定,扎纱是强度足够的非吸湿性和非吸油性聚脂纱。 包带层 缆芯的绞层外应绕包或纵包一层无纺布带或皱纹纸,或者是其他有相同性能的介质带材,包带层应具有足够的隔热和绝缘性能。 光缆截面大所有间隙 还应连续填充触变形缆芯石油膏 用其他有效阻水措施。 护层 光缆护层一般分为内护套、挡潮 /铠装金属层及外护套。 内护套 内护套是在光缆缆芯或芳纶纱外挤包一层聚乙烯套,一般用于 光缆,如用户要求也可在管道及架空光缆中采用,颜色可为黑色或本色。 /铠装金属层 a. 挡潮 /铠装金属层是在光缆缆芯包带层、芳纶纱或内 外纵包一层复合铝带或复合钢带,也可既纵包复合铝带又纵包复合。 复合铝带应轧纹,其中复合铝带作为挡潮层,复合钢带作为挡潮 /铠装层。 b. 对于直埋光缆,根据用 户要求,可采用复合钢带做铠装层或 用复合铝带或复合钢带作挡潮层。 c. 复合铝带应由标称厚度为 或 的铝带,两面各复合一层标称厚度为 的结构薄膜构成其总标称厚度应为 或。 d. 金属复合带在整个制造段长上允许有少量的接头,接头间的距离应不小于350m,并应保持电气导通。 e. 纵包的金属复合带外应挤包一层黑色聚乙烯护套,金属复合带与聚乙烯护套应热粘为一体。 标志 光缆应在聚乙烯护套表面沿长度方向作永久性白色标志, 标志应不影响光缆的任何性能, 相邻标志起始点间的距离应不大于 1m。 若第一次标志不符合上述要求,允许在光缆的另一侧用黄色重新标志,重新标志的数序与原标志的数序至少应相关 1000。 以示区别。 标志的内容应包括: a. 生产厂家名称和“北京市话局用户光缆”标记 b. 制造年份 c. 光缆产品型号,芯数 d. 米标 e. 合同编号 标志应清晰,并与护套粘结牢固 标志中米标的误差应在 ~1%范围,以保证真实长度不小于米标。 光缆检测及光缆机械性能的 技术 要求 衰减监测应按 YD/《光缆传输衰减变化的监测方法,第一部分后向的散射监测法》规定,在 1310nm 及 1550nm 波长上测试。 在试验期间,监测仪表的重复性引起的监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应优于 ,试验中光纤衰减变化量的绝对值不超过 ,可判为衰减无明显变化,允许衰减有某数值的变化时,应理解为该数值已包括不确定性在内。 衰减温度特性测试 光缆的使用范围及其衰减温度特性应符合下表规定 光缆温度特性 分级代号 适用温度范围 允许光纤附加衰减 dB/KM 低限 Ta 高限 Tb 1级 A 40 +60 B 30 +60 C 20 +60 聚乙烯护套完整性 用电火花试验检验护套完整性时,在下表规定的试验电压 应不击穿。 聚乙烯护套电火花试验电压 电压类型 直流 交流 试验电压(最小值) 9KV 6KV 注:交流电压系有效值 光缆内铜线对电气性能参数检测 项目 环阻 绝缘强度 MΩ /km 绝缘强度 线径( mm) Ω/km 单根对其它所有金属间 线对所有金属 190 2020 500V( 两分 ) 2020 500V( 两分 ) 光缆机械性能的 技术 要求、测试项目包括下述内容 .. 冲击 测试方法: IEC7941E4 实验条件:落高: 1m 锤重: 1500g 冲击点数:至少 5点 冲击次数:每点至少 3次 反复弯曲 测试方法: IEC7941E6 实验条件:心轴直径: 20 倍缆径 重物重量 : 25kg L: 1m 弯曲弧度: 90度 循环次数: 50次 扭转 测试方法: IEC7941E7 试验条件:扭转长度: 1m 重物重量: 25kg 扭转角度: 180 度 扭转次数: 10 次 测试方法: IEC7941E11 实验条件:心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