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深基坑监测方案内容摘要:

8 素,都可以通过对现场监测结果分析加以局部修改和完善,即将施工监测和信息反馈看作设计的一部分,前期设计和后期设计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3)作为施工开挖方案修改的依据 : 根据工程施工的结果来判断和鉴别原设计方案是否安全和适当,必要还需对原开挖方案进行局部的调整和修改。 (4)保证基坑支护结构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和相邻的建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基 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全面的了解,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反馈,并采取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甚至调整施工工艺或修改设计。 (5)积累经验以提高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水平:基坑现场监测不仅确保了本基坑工程的安全,在某种意义上也是 1:1 的实体试验,所取得的数据是结构和土层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真实反应,是各种复杂因素影响和作用下基坑系统的综合体现,因而也为该领域的科学和技术发展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 ( 1)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20 ( 2) 《建筑变形测 量规 范 》 JGJ82020 ( 3)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892 ( 4) 中铁四局电气化公司宏源望湖城地下室基坑围护设计总说明 ( 5) 本工程技术设计书 内容及 项目 监测内容:为围护结构本身和相邻环境两大部分: 监测项目: 围护墙顶 水平位移及沉降 、邻近构(建)筑物的沉降 9 水平位移观测 基准点的埋设 : ⑴ 为了对基准点进行相互检查,防止其本身产生变化,本工程拟埋基准点数为 4 个,并定期对埋设的基准点进行联测,以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 ⑵ 基准点的位置应布设在受振动区域以外的安全稳定地方 ,且保持相互通视。 ⑶ 基准点的埋设形式应根据工程场地条件及观测周期等因素按 如图 1要求埋设。 图 1. 水平位移观测基准点(单位: cm) 观测点的布设 : 根据设计总说明 及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的要求, 本次 观测点 拟 布设 23 点,设点方法是 预先钻孔,砸入长 约 30cm的 φ25mm圆钢, 外露 3~ 5cm并刻锯 “+”字标记。 设备 及软件 : 为准确 对基坑围护工程进行监测, 此次观测采用 秒级 Leica TCA2020 10 全站仪 及架式棱镜 ,仪器经安徽省计量检定站检定为合格。 数据采用南方平差易 2020 软件进行解算。 观测 方法及精度 : 基准点 采用 边 角控制网 的布设形式, 采用 一 级 观测精度 见表 1, 测距至少观测 4 个测回, 水平角观测采用方向观测法, 观测 2 个测回, 当方向数多于 3个时,应进行归零,方向观测法限差见表 2。 水平位移观测点观测采用极坐标法,测角、测距各 2 测回。 每期观测固定人员、固定仪器、使用固定基准点,按规定的日期 (深度 )、方法及闭合或附合线路进行观测。 表 1. 平面 控制网的技术要求 等 级 最弱边边长中误差 (mm) 平均 边长( m) 测角中误差( ″) 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 一 级 177。 ≤200 177。 1:202000 表 2. 方向观测法限差( ″) 仪器 类别 两次照准目标 读数差 半测回归零差 一测回内2C 互差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 ″级 2 3 5 3 水平位移观测资料 及成果 整理 每次观测结束后,检查外业记录,计算是否正确,各项限差是否满足要求,经平差计算各点的坐标以及相邻两次观测之间的变化量,并注明观测日期及开挖深度情况。 沉降 基准点观测及布设 : 水准基点的布设 : 11 ⑴ 为了对基准点进行相互检查,防止其本身产生变化,本工程基准点数目拟设 4 个,并定期对埋设的基准点进行检测,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