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技术监督内容内容摘要:
主要热工参数应定期进行现场抽测校核试验 ,其实际综合误差应不大于该系统标准综合误差的三分之二,主蒸汽温度表和主蒸汽压力表在常用段范围内的误差不大于其综合误差的 二分之一。 主要热工参数现场抽测校核试验随机组检修进行 ,其数量每台机组不少于十个;并做好记录以备查考。 (十二) 机组自动投入率是一项综合指标,热工、运行、检修三方都有责任。 项目公司应将此项工作同时纳入热工、运行、检修等相关部门的考核指标。 (十四) 为提高自动调节系统品质,应定期对自动调节系统进行试验,试验一般在大、小修后进行。 自动调节系统分主要自动调节系统与次要自动调节系统进行管理。 主要自动调节系统除定期试验外,出现控制策略变动、调节参数有较大修改及系统异常等情况也应做扰动试验,调节品质应符合附录 D要求。 试验结束后应编写试验报告,试验报告中应将试验日期、试验人员、审核人及试验数据填写完整、规范,并附有相应的趋势曲线。 试验结果如达不到规定要求,应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试验资料及时归档,至少保存三个周期备查。 (十五) 为防止热工保护拒动造成的事故,重要的热工保护应严格按照《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的规定进行监督管理。 热工 保护系统试验规定如下: ,距上一次保护试验时间超过六个月,则机组启动前进行热工主要保护系统试验; ,停机期间进行了 有关热工保护系统的检修工作,则机组启动前进行有关系统的保护试验; 、小修前后进行锅炉保护系统的动态(闭环)试验,间隔不得超过三年。 4保护传动试验报告中应将试验项目、试验方法、试验日期、试验人员、审核人及试验数据填写完整、规范,并保存两次大修及其之间的所有记录备查。 ,应完善其功能,在确保安全可靠的原则下定期进行保护在线试验。 (十六) “三率” (投入率、完好率、合格率 )是重要的考核指标,应认真作好统计,每季按时报送生产运营部。 报表格式见附录 E;“三率”统计办 法参照附录 B执行。 第十三条 检修监督 (一)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大、小修一般随机组检修同时进行。 检修后所需的调试时间和条件,应列入计划予以保证。 (二)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前应编制检修计划和检修定额。 各项目公司应制订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大、小修标准检修项目和非标准检修项目并统计造册,一般应包括附录 G 所列内容, 严格执行检修计划,不得漏项。 检修、校验和调试均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并符合检修工艺要求,做到文明检修。 (三) 对隐蔽安装的热工检测元件 (如测温套管等 ),应在机组大修中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 (四) 检 修工作结束后,热工控制盘 (台 )的底部电缆孔洞必须封闭良好,必要时应覆盖绝缘胶皮。 (五) 检修中应对 DCS 通讯环路进行检查,以便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对冗余的模件等部件进行切换试验,确保投运后能正常工作。 (六)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后,应严格按有关规程和规定进行分级验收,并对检修质量作出评定。 属于主设备的控制与保护装置 (如汽机串轴、胀差传感器等 ),应由主设备所属车间会同热工共同调试、验收,并有各方签字。 (七) 检修后的热工仪表检测系统及计算机监控系统,在主设备投入运行前应进行系统综合误差测试,并符合误差 要求。 新更换的一次元件(热电阻、热电偶、压力开关、变送器等)都必须校验合格后才能安装使用,校验数据存档保存。 安装完毕后,还应进行冷态系统调校。 (八) 检修后的热工自动调节系统,在主设备稳定运行后应及时投入运行。 检修中有异动的热工自动调节系统以及给水、汽温等主要自动调节系统应在机组检修后一个月内进行各项扰动试验、阀门特性试验和参数调整,其调节质量应符合附录 D的质量指标的要求,试验报告至少保留一个检修间隔。 (九)大修结束带满负荷后一个月内,应按照 D/7742020《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 》要求及标准进行机组负荷摆动试验。 试验结束后应编写试验报告,试验报告中应将试验日期、试验人员、审核人及试验数据填写完整、规范,并附有相应的趋势曲线。 试验结果如达不到规定要求,应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试验资料及时归档,至少保存三个周期备查。 (十)检修后的顺序控制、信号、保护和联锁装置,应进行系统检查和功能试验。 由运行人员确认正确可靠 ,方可投入运行。 为检验热工保护系统动作可靠性和正确性,确保热工保护好用,应在机组大修前做好试验计划,在停机时或机组检修中根据《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规定,进行 锅炉负压保护、锅炉汽包水位保护等重要锅炉保护系统的实际传动试验。 (十一)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检修、改进、校验和试验的各种资料以及记录数据、图纸应与实际情况相符,并应在检修工作结束后一个月内整理完毕归档。 第十四条 技术管理 (一)各项目公司应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技术监督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程、制度等。 并应结合本单位工作情况制定和执行下列相应的规程制度。 1.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调试规程; 2.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规程; 3.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运行维护规程; 4. 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5. 精密(试验用)仪器仪表操作 (使用 )规程; 6. 安全工作规程; 7. 岗位责任制度; 8.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现场巡回检查和清洁制度; 9.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工作票制度和验收制度; 10.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现场定期校验和抽验制度; 11.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缺陷和事故管理制度; 12.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备品备件管理制度; 13.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评级统计细则; 14. 热工自动调节系统运行质量指标; 15.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资料、图纸管理制度; 16. 热工人员技术培训考核制度; 17. 热工计量标准器具的检定规程及制度; 18. 计算机监控系统检修维护制度; 19. 热工联锁保护解投管理制度; 20. 热工保护修改制度; 21. 模拟量控制系统试验制度; 22. DCS 软件管理制度。 (二)各项目公司热工专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设备清册、技术档案,清册和档案应包括: 1.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清册、台帐、出厂说明书以及校验调整与试验记录; 2. 标准仪器仪表设备清册、台帐、出厂说明书以及最新三个周期的检定证书; 3. 各机组及系统的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实际系统图、原理图和接线图,电缆、管道清册; 4.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电源系统图; 5. 主要仪表测点实际安装图; 6. 热工常用部件(热电偶保护套管和插座等)的加工图; 7. 流量测量装置 (如孔板、喷嘴等 )的设计计算原始资料; 8.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巡回检查记录; 9.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升定级资料; 10. 热工设备异动资料; 11. 热工仪表管路伴热系统图; 12. 热工联锁保护定值清册; 13. 分散控制系统组态图; 14. 模拟量控制系统整定试验与参数设置记 录; 15. 热工设备检修台帐; 、障碍、事故记录; 系统故障及死机记录。 (三)公司生产运营部应建立和健全下列技术档案 : 1.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三率”情况及存在问题; 2. 主要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事故记录、分析及改进措施。 (四) 建立和健全热工设备质量全过程监督的签字验收制度。 在生产与建设的各个阶段,对质量不符合规定的设备、材料以及安装、检修、改造等工程,技术监督人员有权拒绝签字,并可越级上报。 (五)凡由于监督不当或自行减少监督项目、降低监督指标标准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 追究有关领导与当事者的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管理的发电公司。 第十六条 本规定由公司生产运营部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十八条 执行本规定应备有但不限于以下标准和规程,在本规定出 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若有修订,应使用最新版本。 DL 50002020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 DL 50042020《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试验室设计标准》 DL 500792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火力发电厂焊接篇 )》 DL/T 503194 《 电 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管道篇 )》 DL/《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第 5 部分:热工自动化》 SDJ 6884《 电力基本建设火电设备维护保管规程》 ( 80)火发字第 5 号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D/7742020《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 能源政法 [1992]955 号 《 电力工业发电企业计量工作管理规范》 电建 [1996]159 号 《 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 电安生 [1996]430 号《电力工业技术监督工作规定》 电规发 [1996]214 号 《单元机组分散控制系统设计若干技术问题规定》 国电安运 [1998]483 号 《火力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监督规定》 国电发 [2020] 589 号《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附录 附录 A 生物发电主要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 生物发电主要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系指关系机组热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状态的监控仪表、调节、控制和保护装置。 各项目公司应根据本公司机组及热力系统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实际配备情况,参照下列划分项目对全公司主要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进行统计造册。 热工仪表及控 制装置统计目录原则如下。 (仪表)统计目录以下列原则确定: (1) 按被测设备的参数在生产工艺流程中的重要性(安全性、经济性)选择; (2) 列入主要检测参数数量不少于全部检测参数量的 10%; (3) 列入主要检测参数范围的必须有具体的、唯一的文字名称; (4) 在重要控制、保护系统中采用多点测量后优选或取平均值的测点以实际多点的数量列入; 2.热工自动控制系统统计目录以下列原则确定: (1) 以设计的被控设备全部热工自动控制系统确定。 因被控设备变更或其他技术原因,经公司生产运营部批准后 调整。 (2) 数字电液调节系统中超速保护控制功能( OPC)分别列入统计目录。 自动调节系统每一套应为能够独立工作,形成一个闭环控制的最小系统。 主要调节系统套数按下列方法计算 ( 1) 给水调节系统每台调速泵作为一套系统,并加调节门系统套数作为总套数。 ( 2)送风、引风调节各算一套系统,氧量调节系统算一套系统。 ( 3)主蒸汽温度调节系统按喷水调节门计算系统套数。 ( 4)机组负荷控制按一套计算,主蒸汽压力系统按一套计算。 ( 5)汽轮机电液调节控制系统按转速控制、负荷控制两套计算。 ( 6)给料控制(包括取料、输料和配料)算六套自动系统。 ( 7)高、低压空气预热器给水流量控制算两套。 ( 8)其他简单调节系统套数按执行机构的数量计算。 凡是设计的自动系统无论主系统是否运行均计入分母参与统计 热工保护装置统计目录以设计的被控设备全部热工保护装置确定。 因被控设备变更或其他技术原因,经公司生产运营部批准后调整。 A1 主。热工技术监督内容
相关推荐
77。 4%。 ( ) 答案 : 67(Je3B5246).要鉴别锅炉燃烧器的火焰,则应将主火焰检测器的视线对准该燃烧器火焰的一次燃烧区,检测器应安装于切圆旋转方向的下游侧。 ( ) 答案 : 68(Je3B4247).PLC编程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线圈可并联输出。 ( ) 答案 :√ 三 、 简答题 (共 43 题 ) 1(La3C2022).异步二进制递增计数器与同步二进制递增计数器相比
此外, 卖方 尚提供不少于 10%的数量以作备用。 控制水平 a) 为满足节能、环保及除尘效率要求,提高电除尘器的控制水平是必要的。 高压直流供电装置的自动控制和低压供电装置的自动控制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来实现,并设置一套计算机监控系统,留有与 DCS 系统的接口。 两台炉的监控系统互为冗余,互为备用。 b) 低压电源控制系统的控制满足 既能由计算机程序自动控制,又能做到脱离计算机进行手动控制。
始生产前制定解决方案。 所有螺栓、双头螺栓、螺纹、管螺纹、螺栓夹及螺母均应遵守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和国际单位制( SI)的标准。 合同签订后 3 个月,按本规范 要求, 供方 提出合同设备的设计﹑制造﹑装配﹑安装﹑调试﹑试运﹑验收﹑试验﹑运行和维护等标准清单给 需方 ,供 需方 确认。 5 监造 (检查 )和性能验收试验 见附件 5:设备监造(检查)和性能验收试验 6
暖期每平方米的耗水量标准也是根据经验设定; 5)物耗指标: 根据公司供暖面积计算供暖期的煤量、电量、水量需求,根据煤水电平均价格,计算供 暖期每平方米(或每吉焦热量)的物耗指标。 物耗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 物耗指标=煤耗指标*计划煤价+电耗指标*计划电价+水耗指标*计划水价 下面是生产计划系统的流程和功能框图: 总 供暖面积l 热量生产量 燃煤需求置 耗缙髑罅 ? 耗水需求赞 水电 部门 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