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井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内容摘要:

(1)封底施工时应将井底地下水引流集中排除。 (2)加强施工管理,保证底板混凝土振捣密实。 (3)泄水钢管外边应焊好止水片,管外表面油、泥等要清除干净。 (4)底板范围内井壁混凝土表面凿毛、清洗质量要保证。 对底板渗漏部位采取防水压浆封堵措施,根据渗漏部位及渗漏量大小可压注水泥浆、聚氨醋或在混凝土表面涂刷封堵剂等。 封底后上浮 沉井封底完成和地下水位恢复后,井身上浮。 2 原因分析 (1)地下水位高,井身自重较轻。 (2)在 末完成井内结构及上部结构施工前就封堵井底板泄水管孔,并关闭降水井点。 (1)要事先进行抗浮验算,达到抗浮要求后才可封堵底板泄水管孔和关闭降水井点。 (2)按设计要求,在进行井内结构和上部结构施工完成后再封堵底板泄水管孔和关闭降水井点。 (3)水池等无内部结构和上部结构,同时顶板上覆土很少或无覆土的地下构筑物沉井工程,则可在底板下设置抗拔桩来预防上浮。 (1)打开井底泄水管孔,恢复降水井点设施或在井内加水压载。 (2)按设计要求,待井内结构和上部结构完成,并使井位下降至要求标高后 再封堵底板泄水管孔和关闭降水井点。 封底后倾斜增大 沉井封底完成后,由于后 期 井内外施工影响,便沉井倾斜增大。 (1)沉井内部结构和上部结构平面分布不对称,偏心重量便位于软弱土层中的沉井产生后期附加倾斜。 (2)沉井边或附近进行基坑开挖或打桩等 施工,造成沉井边不对称水土压力作用,使 沉井倾斜增大。 (3)沉井到位时因超挖而回填的密实度不一致。 (1)施工设计时尽可能减少沉井受到的偏心重量。 (2)在不对称沉井终沉的后期施工阶段,可使重量大的一侧井位适当 偏高些。 (3)沉井边或附近后期基坑开挖或打桩施工方案中,应采取适当技术措施避免或减少对沉井倾斜增大的影响,也可在沉井终沉阶段,使预计后期井外施工产生沉降大的一侧井 位适当偏高些。 (1)当井位倾斜超过规范或设计要求的允许值时,可采取在井位低处底板下压浆顶升纠偏措施。 (2)如井位标高还有一定余地时,也可在井位高处一侧井边挖土或采取其他助沉措施进行纠偏。 沉井封底后沉降较大 使用触变泥浆减摩的沉井在封底完成后的后期沉降较大。 沉井封底后未及时将井周触变泥浆进 行置换,而底板泄水管孔也末封堵,以致当井内结构及上部结构施工后沉井的荷载增大,使沉井继续沉降较大。 在沉井封底完成后,及时用水泥砂浆等材料将井周触变泥浆置换。 如沉井超沉而影响使用时,可采取底板下压浆顶升技术措施把井位抬高,便符合质量指标要求。 水下封底 混凝土导管被埋住 水下封底混凝土施工后期,部分混凝土导管拔不出。 由于混凝土供料中断时间较长或浇筑施工安排不当,便混凝土导管被己硬化的混凝土埋住。 防措施 (1)采取各项有效 施工管理措施,保证水下混凝土及时供料而不出现中断时间较长的情况。 (2)水下混凝土浇筑施工中要注意对导管轮流下料,不便某些导管较长时期不供料、不提升,混凝土导管要经常进行上下抽动。 (3)混凝土导管下节端部不用带法兰盘的管节。 待水下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抽除井内水后,将混凝土导管吊住割除。 泄水管失效 水下封底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并抽除井内水后,泄水管中没有地下水渗流出来,或有大量土砂涌出来。 、 (1)泄水管安装未按技术要求施工,使滤水头处被粘性土堵塞而不起泄水作用。 (2)泄水管内倒滤层末做好,使土砂随地下水涌人井内。 (1)泄水管安装前应先在井底铺碎石垫层,使滤水头不与粘性土接触。 (2)泄水管内倒滤层要按设计要求做好,保证能泄水而不涌土砂。 4 治理方法 当泄水管内有大量土砂涌出时 : (1)进行封堵作业加以封堵。 (2)如不能进行封堵作业或井边地面大量沉降时,则先在井内加压仓水。 (3)井边如有降水井点则恢复开启,否则可补打降水井点。 (4)采用泄水管内 注浆封堵。 (5)井周做隔水惟幕措施。 混凝土渗水漏泥 水下封底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将井内水抽除后,井底渗水或漏泥。 (1)水下混凝土施工质量不好,混凝土有分层和夹泥情况。 (2)地下水压力大、水量较多。 (1)加强水下封底混凝土施工管理,事先要将井底浮泥清除掉,并铺设碎石层将残余浮泥覆盖。 (2)每根导管中混凝土下料间隔时间不应过长,避免产生冷缝、分层现象。 将封底水下混凝土渗漏部位采用设置盲沟引流排除、压浆封堵等措施,或在井外 侧用井点降水减压,为钢筋混凝土底板施工创造条件。 封底混凝土破坏或上浮 水下封底混凝土严重碎裂破坏或上浮抬升,有时沉井因封底混凝土末起应有支撑作用而产生附加沉降。 (1)封底混凝土厚度不够或混凝土强度末达到设计要求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符或养护时间不够 )。 (2)封底混凝土施工质量不好,混凝土内严重夹泥分层而不能起到整体受力作用。 (3)泄水管孔不起泄水作用或降水井点失效或过早关闭, 使 地下水压力 (包括承压 水 )超过封底混凝土的承载能力。 (4)刃脚斜面处封底混凝土 厚度、强度不够,混凝土底板周边抗剪强度不能承受水土 反力,而使底板上浮破坏。 (1)施工设计和施工实施都要保证封底混凝土能承受井底的水土反力,混凝土强度要达到设计要求后才可抽除井内水。 (2)保证封底混凝土质量,不便其产生分层隔离和大量夹泥现象。 (3)泄水管施工质量要保证,降水井点要按设计要求设置和保证正常运转,并不能过早关闭,使封底混凝土不受到过大的地下水压力。 (4)封底施工要特别注意刃脚斜面处混凝土要达到底板抗剪强度要求。 (1)如沉井不明显下沉和封底混凝土上浮不 多,则可采用渗漏水引流或压浆封堵等措施。 (2)如沉井下沉和封底混凝土上浮不多,封底渗漏叉能处理好,刚采取技术措施 (如井底注浆加固、井外侧井点降水等 )将井位稳住后进行钢筋混凝土底板施工。 (3)如沉井下沉和封底混凝土上浮较多,井位不易稳住或封底混凝土支承强度不够,要采取技术措施 (井内加水或井底地基加固等 )稳定井位,凿除封底混凝土,将井底土面挖到封底要求标高后,再次进行水下封底混凝土施工。 5排水管道工程 开槽埋管 在地形空旷、地下水位较低、土质较好、周围地下管线较少的条 件下,可采用放坡或梯形沟槽断面,俗称大开挖施工。 塌方、滑坡 开挖沟槽地处地下水位较高 (离地表面 0 5 一 1。 0m)、表层以下为淤泥质粘土或夹砂的亚粘土时,其含水量高,压缩性大,抗剪强度低,并具有明显的流变特性。 明挖沟槽产生基底隆起、流砂、管涌、边坡滑移和塌陷等现象。 严重的出现沟槽失稳现象。 (1)边坡稳定性计算不妥,边坡稳定性末按照土体性质包括允许承载力、内摩擦角、孔隙水压力、渗透系数等进行计算。 (2)边坡放量不足,坡面趋陡,施工时末按计算规定放坡。 (3)沟 槽土方量大,又末及时外运而堆置在沟槽边,坡顶负重超载。 (4)土体地下水位高,渗透量大,坡壁出现渗漏。 (5)降水量大,沟槽开挖后,沟底排水不畅,边坡受冲刷,沟槽浸水。 沟槽开挖处遇有暗浜或流砂。 ( 1) 应确保边坡的稳定,放坡的坡度应根据土壤钻探地质报告,针对不同的土质、地下水位和开挖深度,参照表 5 11 作出不同的边坡设计。 (2)检查实际操作是否按照设计坡度,自上而下逐步开挖,无论挖成斜坡或台阶形都需按设计坡度修正。 (3)为防止雨水冲刷坡面,应在坡顶外侧开挖截水沟,或采 用坡面保护措施。 (4)在地下水位高,渗透量大以及流砂地区,需采取人工降水措施。 一一般用井点降水。 (5)采用机械挖土时,应按设计断面留一层土采用人工修平,以防超挖。 在开挖过程扒若出现地面裂缝,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发展,确保安全。 (6)减少地面荷载的影响。 坡顶两侧需堆置土方或材料时,应根据土质情况,限定堆放位置和高度,一般至少距离坡边 3~5m,堆高不得大于。 (7)掌握气候条件,减少沟槽底部暴露时间,缩短施工作业面。 (1)对已滑坡或塌方的土体,可放宽坡面,将 坡度改缓后,挖除塌落部分。 (2)如坡脚部分塌方,可采用临时支护措施,挖除余土后,堆灌土草包或设挡板支撑。 (3)坡顶有堆物时,应立即卸载。 (4)加强沟槽明排水,采用导流沟和水泵将沟槽水引出。 槽底隆起或管涌 1现象 沟槽在开挖卸载过程中,槽底隆起。 出现流沙或管涌现象。 (1)粉砂土或轻质亚粘土层在地下水位高的情况下,因施工挖土和抽水,造成地下水流动和随之而来的流砂现象。 (2)沟槽开挖深度较大,沟槽边堆载过多。 采 用钢板桩支护时插 入 深度不足。 基坑内外土体受力不平衡。 (1)施工前,对地下水位、地层情况、滞水层及承压水层的水头情况作详细的调查。 并制订相应的防范技术措施。 (2)采用井点法人工降低地下水位,使软弱土得到固结,提高槽底以下土层的 C、 ∮ 值。 形成抵御管涌和隆起的强度。 (3)减少地面超载或交通动载的影响。 (4)经过计算的钢板桩插 入 深度和结构刚度,应超过槽外土体滑裂面的深度和侧向压力,并达到切断渗流层的作用。 (5)开挖过程中支护作业都要严格按施工技 术规程进行。 (6)掌握气候条件,减少沟槽底部暴露时间,尽量缩短施工作业面。 (7)采取措施防止因邻近管道的渗漏而引起的支护坍塌。 (1)当发生管涌时应停止继续挖土,尽快回填土或砂,待落实降低地下水、槽底下部土体的加固等技术措施后再进行挖土。 必要时可以加水压底,但应解决抽水带来的不利影响。 (2)一旦发生隆起,必然产生滑坡、支护破坏、甚至已铺设管道不同程度的损坏。 因此,必须确定补救方案。 原则上进行卸载、整理和恢复支护、重建降水系统,并对槽底加固处理,而后 继续挖土。 对受损结构,视程度另行处理。 支护沟槽 在土质较差的地区,挖土深度超过 时,就应开始支撑。 开挖深度在 3m 以内的沟槽,可采用横列板支护。 如土质较差,开挖深度大于 3m 的沟槽,宜采用钢板桩支护。 如土质极差、含水量高、粉砂地区以及邻近有建筑物、地下管线或河道旁等特殊地区开挖沟槽时,还需采用树根桩支护、地层注浆或高压旋喷桩、深层搅拌桩等加固支护措施。 横列板、钢板桩支护失稳 因支护失稳出现土体塌落、支撑破坏,两侧地面开裂、沉陷。 因分析 (1)支撑不及时,支撑位置不妥造成支撑受力不均,以及支护 入 土深度不足,导致支护结构失稳破坏。 (2)未采取降水措施或井点降水措施失效,引起流砂或管涌,致使支护结构失稳破坏。 (3)支撑结构刚度不够,槽壁侧向压力过大。 (1)根据沟槽土层的特性,确定钢板桩、支护竖板的插 入 深度和支护结构的刚度。 其插入深度应超过槽外土体滑裂造成的侧向压力面,并达到切断渗流层的作用。 采用钢板桩支护时,应根据沟槽开挖深度和土质条件选取合适的板桩入土深度 (T)和沟槽深度 (H)的比值 : 在一般土质条件下,沟槽深度在 5m 以内, T/H值可取。 5~7m 深取。 在 7m 以上时宜取。 土质条件较好,在液性指数 I≤ 的硬塑粘性土、降水良好的砂性土层中, T/H可按以上数值适当碱少。 土质条件较差,在液性指数 I≥ l的软塑、流塑的粘性土、降水效果不明显的粘性夹粉 砂土层中, T/H宜按以上数值适当增加。 (2) 在邻近建筑物或河道等地区开挖沟槽,除加深钢板桩入土深度外,还需在沟槽外侧进行加固支护措施。 如施打树根桩、地层注浆、施打高压旋喷桩或深层搅拌桩等 形成隔水惟幕,防止基底隆起、管涌等现象发生。 (3)选用合适的支护设备保证支护结构的刚度。 如钢板桩一般用 [28c、 [30c,横档支撑用钢板桩内置 l0cm 20cm 方木。 横列板现常用组合钢撑板,其尺寸为厚 6~,宽 16~20cm,长 200~400cm,用铁板与角铁焊接而成。 如施工地区木材资源丰富,可用成材 l5cm (400~600)cm,竖列板刚采用木撑板 l0cm 20cm (250~300)cm。 (4)横列板应水平放置,板缝严密,板头齐整,深度直到沟槽碎石基础面,支撑完毕届 操作人员应经常核对沟槽中心线和现有净宽。 当沟槽宽度在 3m 以内时,铁撑柱套筒可使用 Φ (5~6)mm 钢管。 沟槽宽度大于 3m 时,宜采用桐木支撑或方钢支撑 (根据沟槽宽度可分别选用 l5cm l5cm、 20cm 20cm 等 )。 铁撑柱两头应水平,每层高度应一致,每块竖列板上不应少于两只铁撑柱。 上下两组竖列板应交错搭接。 铁撑柱的水平间距不大于 ,垂直间距不大于。 头档铁撑柱距离地面为 ~。 每道支撑都应经常检查,充分绞紧,防止脱落。 (5)开挖过程中支护的作业都要严格按施工技术规程进行。 施打钢板桩首先要保证 入 土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