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示范建设范例-----福建工业学校实施方案最终定稿范例内容摘要:

式及“双证融合”课程体系改革模式。 数控专业依托金山机械实习实训基地生产开发中心,至少完成 2 个技术项目开发或服务,扩建模具注塑生产线;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汽车专业 与福建省大型汽车企业(或销售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依托汽车实训服务中心、通用和 戴姆勒项目,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的运行管理机制; 漫与游戏制作专业与行业专家合作开展社会调查,明确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就业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和岗位技能标准,修定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人 12 才培养标准。 企业专家与 三个专业 共同 制定校企共管、全程监控的教学管理制度和人才质量监控体系,并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2+1”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管理制度,制定实施细则和评价标准,与企业共同构建具有鲜明校企融合特色的“ 2+1”人才培养模式,切实保障校企合作项目的更好开展。 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学生数占应届毕业生总数的比 例达到 100%, 学生就业质量逐年上升。 ( 4)示范带动作用和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在现有 2个技能鉴定站的基础上将技能鉴定工种增加至 21 个(力争提升汽车类鉴定工种的鉴定等级,由中级到高级),更好地服务社会,发挥技能职业鉴定的最大功效。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在重点专业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特色教材、师资队伍等方面成绩突出, 办学理念、教育观念更加先进, 特别是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就业、社会服务等方面成为中职校改革的示范、发展的示范和管理的示范,学校将成为福建乃至全国职业学校进行交流合作的窗口,促进 福建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第三部分 重点建设内 容 一、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 专业一:数控技术应用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 一、建设基础 (一)行业背景 13 机床是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机床工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国家制造业水平、工业现代化程度与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随着全球制造业转移,中国成了世界数控机床主要生产基地,机床行业将获得加速增长,数控机床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成 “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明确了海西 区如何立足自身优势,立足制造业发展基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努力建成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福建省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立足现有制造业基础,加强两岸产业合作,积极对接台湾制造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两岸产业合作基地。 近年来,福建省充分发挥临海、临港的优势,推动机械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初步建立了福州(青口)汽车及零部件、 厦门汽车及零部件、福安电机电器、厦门工程机械四大产业集群。 据福建省外经贸厅专业人士分析,按照目前发展趋势,预计到 2020年,全省机械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将达 4450亿元;通过壮大汽车、船舶、工程机械、电工电器等优势产业,发展基础装备、零部件和农业机械、环保设备等基本装备产业, “海西 ”有望成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 “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 我校 2020 年组织老师进行市场调查,主要对福建省各个地区拥有数控设备的机械行业的国有、私有、股份制、外资等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众多企业单位和毕业生进行了现场调查和电话问卷调查, 调查的企业有龙岩市的中国龙工集国龙岩公司总部、龙工集国龙岩桥箱装配有限公司、闽西伍旗机械有限公司、漳州市的正兴车轮集国有限公司、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力佳股份有限公司、晋江市的佶龙机械工业有限公司等机械装备制造企业,并与上述公司 14 的有关负责人就企业的用人需求、企业对中职学校毕业学生的看法与要、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校企合作培训模式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探讨等。 从调查中发现企业对数控操作技工需求量很大 ,截止 2020 年,作为我省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性产业之一,机械行业从业人数已将近 90 万人,比 2020 年增加 了 17 万人,年均递增率达 %,人员需求总量旺盛,其中对一线技术工人的需求更是每年高达 万人,随着龙岩、三明、南平、福清、福安、晋江等地一大批机械装备制造业工业园区建成投产,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仍将进一步攀升。 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加工制造类专业”每年仅有毕业生 万人,供需矛盾尖锐。 近年来我校数控专业学生就业率达 95%以上,主要在福建省内知名企业就业,主要企业有福建戴姆勒公司、福耀玻璃集团,泉州金太阳集团公司,福州奥特帕斯工业有限公司、厦门银华机械厂等,学生在企业工作普遍受 到企业的好评和认可。 (二)现有建设的基础 专业基本情况 1999 年,我校开办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2020 年被评为全国中职教育首批 示范 专业。 2020 年被确定为 首批 中央财政支持奖励的职业教育数控实训基地。 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和改革,在教育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专业特色 多年来数控技术应用大力贯彻 “产教结合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大力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努力改变传统的 “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 ”的教学观,积极推行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项目 式、现场生产直接教学等教学方法, 积极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将教室移至实训中心,将上课时间改为实训周的形式,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仿真教学, 15 再进行实际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兴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观,效果明显。 实训基地建设 为了建设好国家级示范性机械类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实现硬件资源共享,为职业院校的学生实训服务,为企业的员工培训服务,为提升师资实践能力、培养企业技术骨干服务, 2020 年福建工业学校和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在金山工业区共同建立中高端福建机械 工业教育集团数控实习基地,设备总价值约 1800 万元,基地内建有:数控生产线、模具注塑生产线、数控铣加工中心实训中心、数控车实训中心、模具实训室、模具拆装实训室、钳工实训中心、电焊实训区及多媒体教室、仿真机房。 基地建成后一年能容纳学生 50 个班次实习实训。 经过几年的建设,我校实训基地设备已超过专业建设标准,其设备先进程度及总值位居我省职业院校前茅,已经得到社会认可,多次在我校举办厅级、省级各类数控竞赛,组织福建省集训队集训。 学生获奖情况 我校在 2020年至今历届的全国数控大赛比赛中均有我校的学生参赛 ,成 绩突出, 共有 85 人次在省级以上竞赛中获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 2020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校选手囊括老师和学生组六个数控项目前二名; 2020 年 11 月,我校 11 名选手代表福建省代表队参加第三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我校选手勇夺全国第三名, 8 位选手进入全国前 20 名,取得我省中职学校有史以来最好成绩。 高素质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目前我校拥有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数控裁判员等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数控专业教师队伍,其中特级教师 1 名、中高级讲师 20 名、全国技术能手 1 名、国家级裁判 2 人、福建省技术能手 3 名、高级技师 4 名、技师 9 16 名 ,双师型教师占 85%, 教师共有 29 人次在省级以上竞赛中获奖。 课程与教材建设情况 积极推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组织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开展数控专业建设和校本教材建设的研讨,并编写基于工作体系以岗位工作任务引领的项目课程教材,编写了《数控车床操作实训指导》、《数控铣、加工中心操作实训指导》、《数控系统实训指导》、《液压与气动实训指导》等所有实训校本教材。 数控老师参与并出版过国家、省(部)、行业,担任主编单位教材数量共三本,其中陈礁老师于 2020 年任教育部职成司组织的《金属加工与实训》教学大 纲编写组组长,该大纲已通过审定由教育部颁发使用, 2020 年担任《金属加工与实训》规划教材的主编。 社会服务 成立专门的产学研组织机构,逐步建立产学研的实践教学体系。 我校为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设备和人才优势,本着与企业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受益、共同发展的原则,建设相对稳定、形式多样、效益显著的学校 “教学实践基地 ”和企业的 “生产基地 ”。 选派机械专业具有生产经验的骨干教师作为负责人和业务技术主管,先后与福州尤力精密制造有限公司、福州富得巴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合作,从事加工生产、新产品研制、技术培训等多方面工 作。 二、专业建设的思路 依托福建省机械工业职业教育集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深入推进工学结合的办学思路。 创新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模式、重构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进一步探讨并实施 “项目教学 ”、 “任务驱动 ”、 “顶岗实习 ” “专业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 ”等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开发理实一体化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培养面向企业高素质中等技能人才,把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成为国家示 17 范专业,同时带动机械制造专业和模具制造专业群整体的建设与发展,更好地为当地的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 服务。 三、专业建设的目标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 深入推行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的人才培养模式, 进一步 开展校企合作,共同研究完善、创新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福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参照数控技术国家、行业职业标准,针对岗位群及职业发展需要,确定数控技术职业能力与岗位能力,重新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深化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专业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等教学 方法的 改革, 坚持 “做中学,学中做 ”的教学原则。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和完善校内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相关制度, 加强顶岗实习教学环节中企业参与的评价机制。 建立课程标准,编写或修订 10 门课程校本教材或教学辅助材料,建设 数控专业 教学资源。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 “校企共建、专兼结合 ”的原则,采取国内外职业教育理论培训和职业能力培训、 轮流下 企业锻炼、 校际参观 交流等方式, 培养 1 名专业带头人和 14 名骨干教师 ,推进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新聘企业专家及能工巧匠,建立兼职教师库,重新组建行业、企业等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加强 “双师 型” 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双师 型” 教师比例达到 90%以上,建成在福建具有较大影响的专业教学团队。 (三)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按国家职业标准,为专业教学过程进一步与生产过程对接,推进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完善测量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室建设,建立机械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室。 在金山实训基地现有模具生产设备的基础上,补充部分设备,建成能够实现模具设计、制造及塑料制品和金属铸造产品的加工。 18 进一步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 (四)带动专业群建设 通过数控技术专业建设,带动所覆盖的机械制造专业、模具制造专业群的整体发展,推进专业群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专业群共享教学资源,依托数控技术专业建设,建设辐射专业群的共享优质课程,同时 带动专业群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和职业技能整体提升。 (五)加强校企合作,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加大在专业及专业领域的机械设计、技术咨询、加工制造等服务功能,加强校企合作, 完善 “订单培养 ”、学生顶岗实习等 人才培养方案,面向企业,培养高素质中等技能型数控技术应用专门人才。 继续探索一条有效的产学研联合之路,在实习过程按企业生产模式运作,使学生在校内实训中就能够体验企业精神,学生的产品意识、质量意识和职业素养得到培养锻炼,实现学校人与职业人的有 效对接。 四、专业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 实施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确定的依据是企业调研,通过对福建机械制造行业多年的调研确定了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所对应岗位群。 我校将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为:具有较强的数控设备以及其它机械冷加工设备的操作能力,同时具备负责耐劳、团队合作等优秀品质,拥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素质,面向航天航空、汽车、机械、电子、电器、模具制造等产业的企业,人才学历为中职层次,获得技能证书为数控操作中级工。 19 坚持 “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 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 ”的教育理念,根据区域内装备制造业的特点,积极推进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与企业合作办学过程中,通过引入生产项目,真实演练,校企互动,教师以工人师傅、技术员、车间主任等身份参与实训教学与管理,学生以企业员工、徒弟身份参与生产过程;在着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增强学生责任感以及团队精神。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图 21 所示。 图 2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过程分为 3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第 一 学期到第 二 学期以校内教学为主,校外实习为辅,通过文化 素养培养、基础能力培养等环节培养学生职业基础能力;同时通过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普通机械加工及工艺分析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普通机械加工操作、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