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可行性报告内容摘要:

康明斯东亚培训中心(昆明)在 该 院挂牌成立, 从此, 世界级跨国企业康明斯公司的培训模式、证书制度 被 引入 进来 ,提高了 该院 实践教学水平。 该中心成立以来 , 对 机械工程 运用与维护专业 10个 班的 400名学生 进行了培训 ,其中 有 41 名学生通过严格考核获得了 B& C 发动机服务资格证书,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2020 年丰田汽车(中国)有限公司与 该 院进行校企合作 , 实施 TTEP 培训计划。 该 院 成为 了 15 云南省唯一的丰田 TTEP 学校。 丰田公司先后 给该 院资助了 100多万元的教学设备, 并 提供师资培训和技术信息。 该项目 启动后,按照 丰田汽车的整体发展战略,在 该 院导入丰田技术培训课程,用 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提供相应的培训教材及相应的教学设备进行教学, 经 丰田公司考核合格的学生,全部到 丰田汽车经销企业就业 ; 该 院还与 丰田公司 共同举办‚ TOYOTA DAY‛(丰田招聘日),有效促成毕业学生到丰田汽车经销企业就业,实现‚定单培养‛。 2020 年该院 与云南永(仁)武(定)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联办云南永(仁)武(定)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实验中心,永武指挥部出设备, 出场地, 该院出技术、出人员,共建试验室,创出了把 实验 室建到生产一线的新 模式。 在实验 中心 由 学院师生代表公路施工 业主单位,负责对该路线进场的各种 施工 材料及施工工艺进行现场检测。 2020 年该院与附近的昆明泰来物流公司达成合作协议, 由该院老师参与公司管理层工作, 并 常年 轮流让学生 以雇员的身份到该企业工作,既提高了泰来物流员工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又使该公司成为了该院最重要的 物流管理专业学生 顶岗实习基地。 亮点三: 校企合编生产性实用教材和系列实训教材 该院 教材建设的手段之一是:‚ 学院搭台,企业唱戏‛,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 近年来,该院与云南省交通厅、云南省公路局、云南省运输管理局、 云南省海事局、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事业单位联合开发出了 16 《云南交通概论》、《高等级公路路政管理案例分析》等有富有行业特色、指导实训的教材或参考书 ; 与西安海地软件公司共同编写了 《 DTM 在公路勘测设计中的应用》等 参考教材 ; 与国内高速公路机电行业 10 大系统集成商 —— 上海交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深度合作,使该院交通智能控制专业的师生在顶岗实习、教师实践锻炼等 方面 得到许多方便。 与此同时,校企双方还共同开发了大量生产性实用教材和系列实训教材。 2020 年以来, 联合开发的实训教材有 《机电系统总体说明》、《监控系 统硬件使用手册》、《监控系统软件操作手册》、《通信系统硬件使用手册》、《通信系统软件操作手册》、《收费系统硬件使用手册》、《车道收费软件简明操作手册》、《监控中心管理软件操作手册》、《财务管理软件操作手册》、《图像稽查软件操作手册》、《参数管理软件操作手册》、《车道监视软件操作手册 》等 12册,使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走在了全国同类院校同类专业的前列。 ■ 四大特色 ( 1) 工学单元紧配合 —— 人才培养模式特色 该院 以 项目为引导、岗位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工作流程为主线,依托校办实体、校内实训基地(中心) 、合作企业,将工作过程划分为若干单元,在每个单元中,贯穿‚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念,使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紧密配合;教学目标与工作目标紧密配合;单元内部知识提升、能力提高、素质养成紧密配合;课程结构与任务构成紧密配合;教学进程与工作进程紧密配合, 17 把‚教、学、做‛统一在教学全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对本专业新知识、新工艺、新产品的兴趣,提高了实际技能。 有效构建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 构建了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完全统一的 工学单元紧配合 人才培养模式。 ( 2) 实体 +项目 +企业 +基地 —— 专业建设特 色 该院自办的 7大经济实体,已成为相关专业 教学与生产结合 最为稳定 的场所 ,成为学生可以多次进入的知识和技能加油站。 这些 校 办实体 ,让学生以雇员 的 身份参与生产任务, 提高了实际技能 , 并为相关专业锻造了具有 ‚双师‛ 素质的 教师。 该院长期坚持以生产项目和科研项目为引导 , 以自办实体 和相关院系 为载体, 以达到专业培养目标为宗旨, 根据专业实践教学计划有针对性、选择性、弹性地安排综合实习项目。 2020年~2020年 该院土木工程检测中心 联合相关专业师生, 承担厅级以上应用型课题研究及试验检测任务 5 项,合同金额 1763万元,先后共有 429 名学生参与 了课题研究和试验检测任务 ; 公路分院师生2020年以来承担路面设计、公路测设、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施工监理、公路测量放线等生产项目 32 项,总里程 6000 余公里,总产值 6500 万元。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技术研究项目,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 和 提高,促进了学生就业。 例如,该院 03 届建筑材料检测专业的 37 名学生在参与‚花岗岩矿料在沥青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实验工作中,其娴熟的实验技能深得课题依托企业的赏识, 18 学生还未毕业即被该企业全部预定。 该院还把承担生产项目 和 科研项目形成的 经验和 技术成果反馈到教学内容中, 对专业课 教材建设, 提高专业课 的针对性、实用性,提高 专业 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专业建设中,该院非常注重企业的参与和支持,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让企业了解该院人才培养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为企业提供优秀毕业生等活动,建立了与企业的互信机制,并建立了以行业内专家和用人单位技术专家、人力资源专家为主体的道桥工程类、汽车技术类、交通机电类、经济管理类专业指导委员会,让用人单位参与专业基本建设和其他教学环节,形成该院与企业的良性互动。 目前该院与省内外 98 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在云南公路建设大 发展的背景下,许多 合作的公路工程施工企业争相到该院预约学生去实习,并付给他们路费和实习费,甚至把他们当作技术员使用,给予较高的待遇。 该院根据公路施工季节性强的 实际,在保证教学环节不松扣,培养目标不动摇,培养规格不影响的前提下,预先对专业教学进程进行合理调整,使专业实践课教学进程与施工企业季节性施工紧密配合, 采用多种形式支持学生顶岗实习。 该院与省内最大的工程机械销售、租赁企业安瑞公司和昆明海巍科技有限公司(工程造价软件公司)合作培养人才,引进‚安瑞奖学金‛和‚海巍科技奖学金‛,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为设奖企业发现 人才,挑选优秀毕业生给予 支持,促进了学风的好转,同时也探索出了一条实现学生就业的新路子。 19 该院以自建和共建的校内实训基地(中心)为依托,为学生校内实训教学提供了坚实保障,在模拟实训、虚拟实验、重复性技能训练中,使‚教、学、做‛ 互相交织,密切融合,让 ‚学中做,做中学‛得到了充分实现。 (3)“双师型” +技术应用 研发 ——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特色 依托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该院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独树一帜地形成了‚ ‘ 双师型 ’ +技术应用研究‛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特色。 该院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到生产一线挂职锻炼,参加技术应用研究和开发技术服务项目,既提高了科研水平,也为企业切实解决了技术难题。 教学、生产、科研三合一的优势,使他们在 专业 教学中游刃有余。 通过这些措施,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得到优化,很多教师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既是副教授又是高级工程师。 在道桥、汽车两个主干专业中,‚双师型‛教师达到 100%。 ‚双师型‛ +技术应用研究的教师,在产学研究紧密结合中展现了教与研、教与产结合的强劲实力。 例如,老师们将他们的《桥梁墩柱水下混凝土环蚀技术与施工研究》的成果,用于校办实体的旧桥加固和维护,实现了科研与生产的结合;老师们通过在交通生产建设中寻找课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生产一线最先进、最前沿、最实际的技术成果整合到教材和课程内容当中,形成了该院独特的教学资源等活动,实现了科研与教学的结合。 通过实践锻炼,该院涌现出了一批在云南交通行业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业、技术带头人和中青年教学骨干,成为该院服务交通、贡献交 20 通的主干力量。 在已建成通车的大(理) — 保(山)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大箐隧道路段,该院教师在审阅施工图过程中提出了一个加长隧道方案获专家组采纳,经设计实施, 把 16KM 公路的路段 缩短 到 ,并且为国家节约资金 6700 多万元,受到了省政 府、省交通厅的赞誉和表彰。 (4)全程负责、四路并举 —— 就业模式特色 该院以校办实体、实训基地(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为载体,开展工学结合,以人为本,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全程负责,以实现学生就业为目标,形成了工学结合的四种基本形式和实现学生就业的四条途径。 全程结合式。 在对学生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结合各阶段课程学习的进程,安排工作学期(一般 2~ 3 学期),实行工学交替。 把工作学期的内容分解成若干个项目或任务,以项目为引导、任务为驱动、岗位为导向,让学生顶岗实习。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倡学生多换几个工作岗位实习,在 专业领域内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提高,为毕业后寻找工作增加机会。 后期结合式。 把整个教学过程分前、后二个阶段,前阶段主要进行理论学习和校内实训基地实习,后阶段安排不少于半年到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 学生先进行 2 年课程学习(含在校内实训中心实训),第 3 年安排半年进校办实体或到校外实习基地工作,另外半年走出校办实体或回到 该院 进行毕业设计或有针对性的课程学习。 其特点是:完整的课程学习阶段 +完整 21 的工作学期 +毕业设计或针对性地课程学习,学生有一个整体的学习和工作概念,用人单位也比较欢迎。 见习期结合式。 学生在完成学制规定的 3 年课程学习后,对已经落实工作单位但实际掌握的技能与培养目标尚有一定距离的学生, 该院 与用人单位开展合作教育,安排 1 年或半年在院办实体工作,由院办实体专业人员再进行技能训练和实践指导,并对其进行见习期管理。 预就业结合式。 学生在完成 3 年课程学习后,对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学生,先安排进入院办实体工作,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并在此期间探索订单培养,为最终实现就业奠定基础。 科研 能力强, 社会 服务 广 该院 结合自身、行业、地方经济发展的 需要 , 将科研工作的重点定位在应用技术的研究、推广和开发上,将科研工作的目的定位在‚产学研 结 合‛上, 将科研工作的服务方向定位在服务交通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上, 开展 技术研发和 高职教育教学研究,并 利用 与此形成的 优势 深化 教育 教学改革, 广泛 开展社会服务。 ( 1) 技术 应用 研究 近年来 , 该院 共 取得厅级以上应用 技术 科研 立项 31 项,其中立项经费在 30万元以上的 19 项。 这些项目中 , ‚ 高原山区高弯坡装配式部分预应力桥梁(桥面连续)的研究与应用 ‛ 荣 获交通部科技三等奖 ;‚公路数字化地面模型( DTM)应用研究‛ 荣 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RDS公路工程三大核心数据库的开发及应用‛ 22 等 5 项科研项目 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其它科研项目 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该 院完成的 这些技术 应用 研究 项目,大部分已在云南公路建设中得到应用,并转化为了生产力。 ( 2) 教育教学研究 该院 高度 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成 立了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室, 从宏观上引导教师的研究方向。 近年来该院获得教育部、中国教育协会、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云南省交通厅、教育厅的教育教学科研立项 25项,其中国家级 1项,省部级 7 项,厅级 11项。 这些研究项目中,《高职生心里健康教育教材建设的探讨与实践》获得中央教科所优秀成果一等奖,并被评为国家‚百项德育科研优秀成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 与实践研究》获得云南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 ( 3) 社会 服务成果 近五 年来,该院通过承接公路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咨询、工程可行性研究等项目,为云南省高等级公路建设、县乡公路建设、通县油路建设、现代新昆明建设作出了积极 的 贡献,完成产值 亿 元。 通过 采取 全脱产、 业余、远程 教育 、门对门办学等多种形式开展交通行业干部、职 工、其它行业及州市社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职业培训、 技能鉴定、执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等工作, 培养 培训各类人员 18735人 次。 23 教学设施配套,实验实训条件好 该院 除有 校办 经济实体、培训机构、技 能鉴定所外,其它 教学基础设施配套,基本满足 现有 办学规模的需要。 例如, 有可用于现代教育技术授课的教室 100 个,专用计算机房 26 个,多功能报告厅 6 个,外语语音室 6 个,各类实训中心 6个, 各类实验实习室35 个,公路 CAD 网络教室 2 个 ;运动场地总面积 36397 平米,其中 室内体育馆 1个,标准足球场 1个,非标准足球场 1 个, 400米跑道标准田径场 1 个,篮球场 13 块,排球场 11 块,羽毛球场 8块, 室外游泳池 1个 ;有推土机、挖掘机、教练车 百 余台(辆)。 配有世界先进的 RIS 探地雷达等一批高精度检测和测量仪器。 教学管理有序,教 学质量 监控与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