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国土资源部内容摘要:

编制中形成的基础调查资料、资料辑录、数据统计、重要的参考文献等。 五、本技术要求的适用范围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所有国家地质公园。 原《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指南(试行)》停止执行。 六、附则 19 规划工作由地质公园属地地方政府和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联合主持,以委托或招标方式进行。 由于地质公园规划是一项技术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承担规划 工作的单位必须熟悉地质公园规划的技术要求、具有编制地质公园规划的实际经验,规划编制组成员必须由多专业的技术人员组成,除地质专家外,还应包括相关规划专业(城市规划、风景区规划、工程规划或土地利用规划等)的技术人员,必要时可邀请生态学、文物保护、工程建设、旅游规划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 规划单位应将相关工作经历与成果、人员的专业与职称构成、管理体系等材料,报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核认定。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经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初审后报国土资源部批准,由国家地质公园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布并实施。 附件: 1.《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纲要》 2.《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专项研究报告编写提纲》 20 附件 1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纲要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公园位置 自然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位置、地理坐标。 第二条 范围、边界、面积 指经过当地政府确权的公园范围、边界(含主要拐点坐标)和面积。 第三条 规划期限 近期发展规划( 5 年以内)、中期发展规划( 6- 10年)和远期发展规划( 1120 年),年限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统一。 第四条 规划依据 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指南,公园及公园所在地区已批准的相关规划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世界地质公园文件等。 第五条 公园发展概况及规划背景 公园建设史及现规划编制的背景说明 第二章 地质公园的性质与发展目标 第六条 公园性质与特色 第七条 发展目标 21 总体发展目标、分项目标、分期发展目标(长远发展目标、中期发展目标和近期发展目标)。 第三章 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 第八条 地质地貌概述 第九条 地质遗迹类型 参照有关的分类划分 第十条 地质遗迹对比评价 按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科普教育价值及旅游开发价值等对地质遗迹进行对比评述,并分别按上述标准列出其级别(分为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和地方级)。 第四章 其他景观资源及评价 第十一条 生物及其他自然景观及评价 第十二条 人文景观及评价 包括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五章 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第十三条 总体布局与园区、景区划分 根据资源的自然组合分布状况结合行政管区,将公园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园区、景区,构成公园相互联系的总体空间布局。 第十四条 功能区划分 按担负的任务划分出不同的区域, 如:游客服务区、科普教育区、地质遗迹保护区、公园管理区、居民点保留区等。 22 第六章 地质遗迹保护 第十五条 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划分及边界坐标(主要拐点) 的确定 第十六条 各级保护区的控制要求与保护措施 第十七条 特殊地质遗迹的保护方案 第七章 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保护 第十八条 地质公园环境容量控制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确保公园环境优美情况下制定出整个公园及各园区,景区的游人日容量、年容量;提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内容及保护措施。 第十九条 灾害防治 列出园内易发地质灾害、森林火灾、游客安全事故的种类、地点及防治预案。 第二十条 珍稀物种名录及保护 列出国家 1 级及 2 级保护动植物名录及保护措施 第二十 一 条 人文景观保护 列出园内重要人文景观名录及保 护措施 第八章 科学研究 第二十 二 条 课题选择 和依据 围绕公园资源、保护、旅游、解说教育及管理等方面,以促进地质公园建设为目的拟定课题选题。 23 第二十 三 条 计划编制 将选定的研究课题按公园规划期限分期编制研究工作计划 第二十 四 条 近期研究计划的实施 将近期( 35 年)研究计划按课题提出招标、委托或合作的实施方案。 第二十五条 研究经费 提出保障研究经费的措施和方案。 如以不低于地质公园门票收入的百分之二作为科研基金,争取当地政府的资金支持,同时争取进入国家科研计划或国际地质研究合作项目以获得资助。 第 二十六条 科学研究成果出版及转化 第九章 解说系统规划 第二十 七 条 解说系统架构 阐明本次规划解说系统的架构,应包括室内、户外解说设施(地质博物馆、科普电影馆、解说碑牌、路标)及科学导游图、书画册、音像制品等。 第二十 八 条 地质博物馆及科普电影馆(影视厅) 数量、选址、规模及布局。 第二十九条 公园主、副碑及综合图文介绍栏 说明主副碑的选址、设计要求及公园、园区综合导游图文介绍栏设置情况。 24 第三十条 景点、景物解说牌 地质遗迹及其它景点、景物解说牌的数量及其布局。 第三十一条 公共信息标识牌 包括园区内外交通信息、游览、服务信息及保护安全提示牌分布数量与布局。 第三十二条 图书音像的出版和推广 包括科学导游图、简介、科普图书、光盘及电子读物等的编制出版方案及推广计划。 第三十 三 条 解说系统设施维护与更新 第十章 科学普及行动 第三十四条 乡土科普活动 面向中小学生(以公园周边地域为主)开展乡土教育、环境友好教育,组织青少年春秋游、夏令营、冬令营及其他专题性科学普及活动,建立科普教育基地计划等。 第三十五条 科学实践活动 制定面向大、中专学生及科研机构在公园内科研实习、编写论文等活动计 划,与有关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实习、科研基地计划等。 第三十六条 面向普通游客的专项科普活动 第十一章 旅游发展 第三十 七 条 旅游客源市场 包括客源市场调查、定位和预测。 25 第三十八条 地质公园推广计划 说明向公众推介来园旅游的措施和安排 第三十九条 旅游项目及旅游产品 根据公园的资源特色及市场定位,规划观光、休闲、康疗、科考、科普等项目及产品。 第四十条 专题考察路线 体现公园特色的地学、生态、人文专题性考察路线。 第十二章 地质公园信息化建设 第四十一条 地质遗迹数据库 按照国家地质遗迹 数据库的要求提出建立数据库的计划。 第四十二条 公园监测系统 提出建立公园监测中心,进行公园资源环境保护监测、游客管理监测的建设意见与实施计划。 第四十三条 网站建设 公园网站的建立与维护 第十三章 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 第四十四条 道路交通 包括外部交通、内部道路、交通、停车场及步道等其他方式的游览道 第四十五条 水电设施 公园总需水量、水源、及供水方案; 26 公园用电负荷、电源、变配电方案。 第四十六条 环境卫生 公共卫生间的数量、设置; 污水总量、处置方案; 垃圾总量、处置方案。 第四十七条 服 务设施 餐饮服务设施,住宿设施,安全及医疗服务设施。 第十四章 土地利用 第四十八条 土地利用 与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并填写《地质公园用地平衡表》(附表 2)。 第十五章 社区行动计划 第四十九条 社区行动计划 居住地调整和控制、人口与劳动力转移到为地质公园服务的行业等。 第十六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五十条 管理机构设置 机构名称、级别、主要职责及人员编制。 机构内部 部门名称、职能及人员编制。 第五十一条 各类专业人员的配备 第五十二条 导游员及其培训 导游队伍建设与培养计划。 27 第五 十三条 管理层培训 第五十四条 近期建设项目计划 在规划指导下制定地质公园近期建设计划 第五十五条 投资估算与 资金筹措方案 28 附件 2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专项研究报告编写提纲 前言 对规划编制的背景、规划中需要把握的重大问题等予以分析与说明。 1 公园基本情况 自然地理概况 公园所在的地理单元性质,山文、地势、流域、水域、气候(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日照时数、无霜期等)、水文、植被(植被类型与结构、植被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土壤等方面的特征。 社会经济概况 人口(数量、密度、构成、分 布),行政区划变化沿革,产业与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现状与预测。 公园范围确定的依据 根据充分满足公园内重要地质遗迹、主体地质景观及其赋存环境的保护和利用的需要,说明公园范围确定的依据。 分析公园范围划定的合理性与管理的有效性。 公园发展概况 地质公园的名称、资格授予时间 地质公园取得资格以前的地质研究程度与主要 29 研究成果 地质公园申报和建设期间的考察、规划等工作概况 地质公园已完成的建设工作概况及已有的基本设施 地质公园已有 的管理机构及人才结构情况 公园如与世界遗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相重叠或部分重叠,可简述其设立的基本情况 2 地质公园的发展战略与规划目标 根据地质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