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井工程技术服务方案及技术措施内容摘要:

系手势要规范,做到各岗位配合默契,整个施工连续。 施工前巡回检查路线 、巡回检查路线: 钻井队:泥浆槽、振动筛、泥浆罐、钻井泵、机房、钻台、立管、泥浆房。 固井队:水罐及水罐车、车辆摆放、管线连接、水泥罐、水泥车、人员。 、检查项目 、钻井队部分 、泥浆槽:钻井液返出情况、泥浆性能、有无油 气侵现象。 、振动筛:钻井液携砂情况。 、泥浆罐:泥浆储备情况、处理泥浆药品及处理情况和搅拌器的应用、泥浆罐的连通情况。 、钻井泵:泵的上水情况、泵压、排量。 、机房:了解设备运转情况。 、钻台:冲洗管线的捆绑和出口方向、水泥头、管线及阀门装接绑紧情况、仪表安装情况及循环排量。 、立管:循环压力、地保险及放喷口所对位置的检查。 、泥浆房:钻井液粘度、密度等性能是否和固井设计要求一致。 、固井队部分 、水罐:固井水、外加剂配制、供水管线连接。 、车辆摆放:施工车辆是否全部摆到施工位置。 、管线连接:供水、注灰管线连接符合标准和施工要求,冲洗管线连接及捆绑件是否牢固,连接由壬砸紧情况。 、水泥罐:不同水泥品种罐的连接次序,充气压力,管线连接。 、水泥车:现场水剂外加剂的配制,压塞液的配制,设备试运转情况。 、人员:全部施工人员是否全部到达本岗位。 施工预备 、注水泥车、供水车、压塞车按设备试运转的操作方法运转设备待 命。 、施工指挥站在钻台上,举单拳过头顶,逐车检查、询问准备情况。 如准备工作合格,由柴油司机、下灰工、压风机工举单拳,表示准备完毕。 没准备好的车组不要举拳。 、管线试压: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管线试压。 注前置液 、钻井队停泵:参加施工的全部车组准备工作就序,施工指挥指挥钻井队停泵。 、倒闸门:等钻井泵停稳后,井口工先打开水泥头注水泥一边闸门,再关闭替泥浆一边闸门和冲洗管线闸门。 施工指挥对此工作进行检查确认。 、开泵注前置液:施工指挥指定注水泥车开泵注入前置液,并观察泵压和井口泥 浆返出情况。 注水泥浆 、注水泥浆 注完前置液,等各车组的水柜液体补满后,施工指挥命令车组开始注水泥浆。 当井口返出正常后,施工指挥下钻台进行施工过程的检查。 检查路线为:注水泥车组 —立罐(下灰车) —供水车 —井口。 注水泥车组:观察注水泥浆密度和排量。 立罐(下灰车):气压情况和剩余灰量等。 供水车:供水工作情况。 井口:闸门有无松动、刺漏情况。 、冲洗管线:注水泥结束后指挥井口工先开冲洗管线闸门,后关闭注水泥闸门,然后指挥注水泥车组冲洗管线,同时观察冲洗管线是否冲洗干净。 管线冲洗干净后指挥注 水泥车组停止冲洗。 提示: ( 1)通常冲洗排量 ~,冲洗量 ~1m3。 ( 2) 2 台车注水泥时不能同时冲洗。 压胶塞 、打开挡销:由井口工打开挡销。 、当确认胶塞挡销全部打开后,指挥井口工打开压塞闸门。 、指挥压塞车压塞。 、当压塞车报告压塞液已泵入 以上,由井口工将水泥头挡销摇进胶塞室,并打开替泥浆闸门。 、当压塞液量泵够时,车组通知钻台,得到施工指挥同意后,停泵待命。 替泥浆 、施工指挥站位 施工技术员的指挥位置要掌握以下几方面 : 、井队开泵人员能看到。 、有利于观察压力表。 、能和流量计工直接联系。 、能观察井口返出情况。 、相对安全的地方。 、开泵顶替 当压塞液注入一定量或注完后,施工指挥确认替泥浆闸门打开后,指挥钻井队开泵。 提示: ( 1)开泵排量遵循由小到大的原则。 如果使用双泵替泥浆,先指挥钻井队开排量较小的泵,观察井口返出正常后,再指挥井队开另一台泵。 无级变速钻井泵开泵冲数逐渐增加。 ( 2)替泥浆过程中注意观察压力变化和井口返出情况。 ( 3)顶替过程中如果压力异常、 返出情况异常,按照固井设计中的事故预案处理,并要及时汇报。 如果有关领导有不同意见或建议,按有关领导意见处理,并执行到位。 、停泵 当替量和设计替量相差 2~5m3时,指挥钻井队停泵,改用水泥车顶替,直至碰压。 提示:如果钻井泵是无级变速泵,也可选择降低钻井泵冲数的方式降低顶替排量,直至碰压。 、碰压 当顶替压力明显上升、判断为碰压时,立即指挥钻井队停泵。 等泵停稳后,井口工倒开相应闸门,水泥车放回水,判断回压凡尔是否密封有效。 提示:有下列现象,可以判断回压凡尔密封失效: ( 1)井口压力表有压力; ( 2)冲洗管线不断流; ( 3)套管内有回流的响声。 、冲洗管线 顶压 、顶压的必要条件: 在下列情况下,必须顶压: ( 1)套管提拉预应力井; ( 2)碰压不明显; ( 3)回压凡尔不能有效密封。 、顶压作业: 、井口工打开水泥头注水泥一边闸门,关闭冲洗管线闸门。 、顶压:由施工指挥指定一台水泥车完成。 提示:顶压一般使用清水,排量一般为 ~ m3/min,顶压的压力事先由施工指挥告知水泥车操作手。 ( 1)套管提拉预应力井:顶压压力 15~16MPa 即可。 当套管提拉预应力完成后再放压。 ( 2)碰压不明显:如果顶压过程中井口没有钻井液返出,压力上升较快,核算实际替量达到计算替量,并且压力超出替压 3~5MPa 以上,可以认定为碰压。 ( 3)回压凡尔不能正常密封:顶压超过替压的 3~5MPa,然后放回水,观察回压凡尔是否有效密封。 如果任然不能有效密封,顶压超过替压 1~2MPa 关井候凝。 六、施工收尾工作及车辆返场 核对数据 固井施工全部结束后,施工指挥与钻井队技术员及地质人员核对固井施工数据。 要求内容: ( 1)填写固井施工时效以及固井施工统一数据表的其他内容。 ( 2)要求测声幅时间。 ① 使用低密度水泥或缓凝水泥浆体系的井:候凝时间为 48~72 小时。 ② 使用 G 级水泥的井:井深大于 2020m 候凝时间为 24~36 小时;井深小于2020m 候凝时间为 36~48 小时。 ( 3)对固井施工中出现的非正常现象确认并签字。 ( 4)施工结算单签字。 ( 5)交代关封井器候凝(尤其是调整井、固井前有后效的井,必须安排好)。 ( 6)交代水泥头放压、保温(冬季)和卸水泥头时间。 ( 7)交代特殊工具由钻井队保管。 带队干部指挥车辆驶离井场。 第 四 章 尾管固井施工 一、尾管固井协作会 工具 、调长钻杆 :一般≥ 8m 、 10m 灌泥浆管线 、 2灌泥浆 闸门 、钻杆通径规(核定规范) 附件 、浮箍或阻流板 、套管扶正器、扶正器定位环 、引鞋或浮鞋 、如果尾管下部带筛管,则 浮箍 必须是可钻的,并有盲板 1 块(盲板也是可钻的) 或盲管 1 根 ,水泥伞 2~3 只。 、尾管悬挂器 、液压式尾管悬挂器 尾管悬挂器(本体)、球座短节、空心胶塞短节、钻杆胶塞、钢球 (或铜球、胶木球)。 、其它尾 管悬挂器 尾管悬挂器(本体)、空心胶塞短节、钻杆胶塞。 尾管悬挂器的检查 、本体最大外径 、 95/87( 51/ 65/8”)尾管悬挂器: Φ220mm 、 75尾管悬挂器: 、 51/24尾管悬挂器: Φ117mm 、 尾管 悬挂器长度 、钢球外径:钢球必须能够通过空心胶塞,但不能在球座通过。 协作会巡回路线和了解掌握的相关内容与《油层、技术套管固井施工技术岗位作业规范》相同。 固井 协作会具体要求 、套管必须编号、丈 量、清洗、通径。 、指重表灵活、准确 ,并要求通井下钻到尾管悬挂器预计下深处称重。 、检查好钻井泵,保证上水良好。 根据施工排量要求更换 钻井泵 缸套。 、尾管替量超过 6 方、 钻井液 密度在 g/cm3以上时,必须让钻井队准备泥浆罐车,储备足量的钻井液,保证固井施工时有足量的钻井液顶替。 、通井除砂要求 、使用约 20 方左右的稠泥浆循环一周以上,将裸眼段沉砂尽量携带出来。 、调整好 钻井液 性能,循环 2 周 以上。 、干通:将钻杆起至技套内,静止 2~3 小时以上,再通到 井底 ( 将无法循环出来的沉砂推到井底 )。 必须保证干通过程中起下钻畅通正常,方可起钻。 、套管引鞋安装与制作要求 下套管时一般能正常安装引鞋(或浮鞋)的就安装引鞋(或浮鞋),不能安装的钻修井队 可 用套管制作引鞋。 引鞋下部必须焊死(不能让 钻井液 通过),并要镶焊 “巴掌 ”,保证套管锚入地层,防止倒扣时套管转动。 循环孔离引鞋 3m 以上,防止固井之前循环 钻井液 时将井底沉砂冲上来。 循环孔的数量一般为 3 个,孔径 30mm,纵向距离 30cm,相位角 120176。 ,螺旋状往上排列。 、套管重复段长度要求 、正常生产井: 一般为 150m 或按甲方要求执行。 、大修侧钻井:一般为 50m 或按甲方要求执行。 注意: 固井协作会要了解尾管悬挂器位置的技术套管的壁厚,便于确定合适的尾管悬挂器。 二、尾管固井设计审批及准备 执行《油层、技术套管固井施工技术岗位作业规范》。 三、出车 执行《油层、技术套管固井施工技术岗位作业规范》。 四、尾管下套管( 盯井员操作规范 ) 管串结构要求 液压式尾管悬挂器:短套管(带引鞋和循环孔,一般 5~6m长)+ 浮箍 +短套管+ 浮箍 +球座短节+ 套管串 +空心胶塞短节+尾管悬挂器+钻杆+方入~。 尾管悬挂器连接 、尾管悬挂器上下钻台必须注意防碰。 、反扣接头应反复磨合 2~3 次, 1 人用链钳上紧即可。 、尾管悬挂器液压缸和卡瓦片部位不得打大钳。 、将中心管和悬挂器本体之间的环形空间加满机油。 尾管连接及下放要求 、尾管悬挂器入井后必须锁死转盘,禁止下部管柱转动,防止下钻杆时倒开悬挂器。 、控制钻杆下放速度(特别是引鞋进入裸眼井段之后),防止压漏地层和破坏井壁或出现其它复杂情况。 、套管扶正器的下入:在定位环上紧后,要用气焊将定位螺钉的剩余部分吹掉,防 止在下套管和下钻杆的过程中发生别卡事故。 、灌钻井液:下套管和下钻杆过程中都应该连续灌好钻井液。 下套管时20 根灌满 1 次,套管下完后必须灌满。 钻杆应 10 柱灌满 1 次。 如果裸眼段较长,当尾管下入至裸眼段中间时,最好是小循环 1 次。 、钻杆和尾管悬挂器通径:所有下井的钻具(包括调长钻杆、尾管悬挂器)都应通径。 钻杆通径必须在送尾管时进行,不能在通井时进行。 、钻杆通径规尺寸: 、 5钻杆通径规:根据尾管悬挂器要求确定 ,一般为 Φ65mm 、 31/2钻杆通径规: Φ50mm 、 27/8钻杆通径规: Φ48mm 、在开始下套管前至下入钻杆完要 3 次称重并作记录 :空游车悬重、尾管悬重、总悬重。 、调整钻杆方入 ~,便于投钻杆胶塞。 、下完钻具后不要急于坐挂,循环处理泥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