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作业常规工艺介绍内容摘要:

油气井口的试压分为两个部分,即采油气树和直管挂 ( BT 密封) 的试压 ,稳压时间不少于 10min,压降不超过 为合格。 ( 1)采油气树的试压 : 在清蜡闸门的法兰上连接好试压管线 , 关闭 1#总闸、生产闸, 用压裂车向采油气树缓慢泵注清水 至 试压值时,稳压 观察。 ( 2) BT 密封 的试压 : 拆除油管头上法兰盘上的试压孔螺帽 , 连接好 专用试压泵至试压孔的试压管线 , 启动试压泵向盖板法兰腔体内注入专用的试压脂至设计试压值。 五、换装井口的技术要求 采油气井口装置的技术要求 ( 1)拆卸的采油树部件要清洗、保养、备用。 ( 2)当油管挂坐入大四通后应将顶丝全部顶紧。 ( 3)双阀门采油树在正常情况下使用外阀门,有两个总阀门时先用上面的阀门,下面阀门保持全开状态,要定期向阀腔内注入润滑密封脂。 ( 4)压井结束后,应在确认井内压稳的情况下,方可拆卸采油(气)井口 装置,安装防喷器。 ( 5)起完管柱要及时进行下步作业,不应长时间空井停工。 ( 6)钢圈的 压力等级、规格型号与采油气树相匹配,并有备用。 ( 7)采油树法兰的螺栓对角上紧上平,两端余扣相同。 采油树闸门及手轮方向保持一致。 ( 8)平板阀开、关到底后,应回转 1/4 圈~ 1/2 圈 ,其开、关应一次完成,不允许半开半闭和作节流阀用。 防喷器的技术要求 ( 1)现场每次拆装防喷器和井控管汇后,应重新试压。 ( 2)环形防喷器,非特殊情况不允许用来封闭空井。 ( 3)具有手动锁紧机构的闸板防喷器长时间关井,应手动锁紧闸板。 打开闸板前,应先手动解锁,解锁到位后回转 1/4 圈~ 1/2 圈。 ( 4)当井内有管柱时,不允许关闭 全封闸板防喷器。 ( 5)不允许用打开防喷器的方式来泄井内压力。 ( 6)检修装有绞链侧门的闸板防喷器或更换其闸板时,两侧门不能同时打开。 ( 7)手动半封闸板防喷器操作时,两翼应同步打开或关闭。 ( 8)若装有环形防喷器,在井内有管柱的条件下,应试关井。 ( 9)钢圈的压力等级与规格型号与防喷器相匹配,并有备用。 ( 10)远程控制台的手柄要挂牌标识其开关和使用情况。 六、风险识别及削减措施 换装井口工艺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三种安全风险。 一是井控安全风险,二是机械伤害,三是防高空落物等。 井控风险及控制措施 ( 1)入井工作液密度符合设计要求。 起钻前循环入井工作液不应少于 周。 循环时,入井工作液进出口密度差小于或等于。 ( 2)开井观察出口情况。 观察时间大于下一作业工序中起下管柱及其准备工作(换装井口等)的总时间,没有异常方能拆除采油气树,换装防喷器。 ( 3)准备好与井内管柱规格、扣型相匹配的防喷单根(包括回压凡尔或旋 塞,并有备用),才能拆采油气树。 ( 4)根据井内管柱的规格,准备好与之相匹配的防喷器芯子。 ( 5)检查保养好防喷器控制系统,储能器和管汇压力达到工作压力。 ( 6)井控管汇连接后,要进 行试开关防喷器。 开关状态应与远程控制台的操作保持一致。 ( 7)防喷器及采油气树的试压一定严格按照有关规程和设计的要求执行,试压值和稳压时间不能打折扣。 ( 8)维护保养好钢圈和直管挂,专门放置在符合要求的环境,密封件不得有任何的损伤。 防掉落物 ( 1)作业前检查井架、二层台、游车、天车、吊卡等器材工具,各种螺帽、销钉及其附件没有松动现象。 ( 2)钻台开阔,没有杂物。 ( 3)用于操作的扳手、管钳等手工具,应系好尾绳。 ( 4)拆卸的螺栓、螺帽等应及时放置于专用工具箱内,不得临时放于钻台或四通法兰上。 防止 机械伤害 ( 1)工具尾绳、各种吊绳和地锚绳应用不小于 的钢丝绳,没有任何断丝和打扭的现象。 ( 2)作业前对动力系统和提升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设备的各种性能正常,灵活好用。 ( 3)液压小绞车起下灵活,刹车装置灵敏可靠。 ( 4)在起吊设施的过程中,如需要掌握设备的平衡,应仔细观察,站立在正确的位置(设备的两侧,附近没有杂物),加强与指挥人员的沟通配合。 ( 5)清除井口附近的杂物,保持安全通道畅通。 ( 6)换装井口时井口附属件下落 ,应对措施为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 ,起吊前检查各种附属件紧固完好。 ( 7) 换装井口时吊物压、砸、挤伤,应对措施为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明确专人负责指挥;缓起轻放。 第 三 节 刮管、通井 通井和刮管属于井筒准备工作 ,严格按照有关规程对套管进行通刮 ,是保障井筒质量、井眼畅通的重要途径,为工具和管柱的顺利下入创造条件。 通井和刮管的作用和用途完全不同,通井是使用与套管规格相符的通井规下入井筒,检测套管内通径大小。 刮管是使用与套管规格匹配的刮管器下入井筒,用于刮削套管内壁,清除残留在套管内壁上的软硬脏物或其他杂质。 一、刮管 刮管就是使用刮管器刮削套管内壁,清除残留在套管内壁上的水泥块、 水泥环、硬腊、各种盐类结晶和沉积物、射孔毛刺以及套管锈蚀后所产生的氧化铁等杂物的作业工艺。 其目的是保持套管内壁光滑畅通,以便畅通无阻地起下各种井下工具。 刮削器的 技术规范 刮削器的结构由壳体、橡胶支撑套、冲管密封圈、刀片和上下接头等组成。 其原理是由均匀分布在本体上的刀片紧贴套管内壁,能够在每个方向上产生刮削力量。 当上下活动管柱时,就能对套管内壁上的障碍物进行刮削净化,而又不损伤套管。 刮管器分为胶筒式和弹簧式两种。 具体尺寸根据油层套管内径选择刮削器。 刮削器规格参考表 表 2。 表 1 胶筒式刮削器 序号 刮削器型号 外形尺寸 mm mm 接头连接螺纹 适用套管规格 钻杆 油管 mm in 1 GXG114 φ 112 1119 NC26 23/8TBG 41/2 2 GXG127 φ 119 1340 NC26 23/8TBG 5 3 GXG140 φ 129 1443 NC31 27/8TBG 51/2 4 GXG146 φ 133 1443 NC31 27/8TBG 53/4 5 GXG168 φ 156 1604 31/2REG 31/2TBG 65/8 6 GXG178 φ 166 1604 31/2REG 31/2TBG 7 表 2 弹簧式刮削器 序号 刮削器型号 外形尺寸 mm mm 接头连接螺纹 适用套管规格 钻杆 油管 mm in 1 GXT114 φ 112 1119 NC26 23/8TBG 41/2 2 GXT127 φ 119 1340 NC26 23/8TBG 5 3 GXT140 φ 129 1443 NC31 27/8TBG 51/2 4 GXT146 φ 133 1443 NC31 27/8TBG 53/4 5 GXT168 φ 156 1604 31/2REG 31/2TBG 65/8 6 GXT178 φ 166 1604 31/2REG 31/2TBG 7 刮管的技术安全要求 ( 1)连接刮削器。 管柱自下而上依次为刮削器、油管(钻杆)。 下套管刮削器管柱中,连接油管、上扣等执行 “起下管柱”中“作业程序”的要求。 ( 2)下管柱时平稳操作,下管柱速度不大于。 下到距离设计要求刮削井段 50m 左右,下放速度不大于。 在设计要求反复刮削的井段,上提管柱反复刮削 3 次,悬重正常为合格。 ( 3)若中途遇阻,当悬重下降 30~ 50KN 时,应停止下管柱作业。 先缓慢上提,再缓慢顺螺纹紧扣方向旋转管柱边缓慢下放通过,反复多次刮削直到悬重恢复正常为止。 有必要时,应进行充分的反洗井,再重复如上步骤。 ( 4)对于产层已射开的井,在液面以下起刮削器时,速度应不大于。 ( 5)刮削器作业完毕后按照有关规定充分循环洗井干净。 ( 6)刮削器管柱不得带有其他工具 , 严禁用带有 通径规等其他组合工具的管柱进行刮削。 ( 7)当刮削器遇阻时,应逐渐加压,缓慢上下活动刮削,不得猛提猛放或超载上提。 ( 8)刮削器使用一次后,应及时检修刀片和弹簧,保持刀片处于最大外径状态。 二、通井 用规定的外径和长度的工具,下井直接检查套管内径和深度的作业施工,称为通井。 套管通井作业一般用于新井射孔、老井大修、套管变形、下特殊工具(如完井工具、测试工具、酸化工具等)施工作业前进行。 对套管完成井常用通井规或铅印来通井;对裸眼完成井常用钻头来完成通井(实际上是钻井上称呼的“划 眼”),也是通井的一种方法。 通井 的目的是用通井规来检查井筒是否畅通,为下步施工做准备,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清除套管内壁的固体物资,如钢渣、毛刺、水泥残留物等;二是检查套管通径及变形、破损情况;三是检查人工井底是否符合试油要求;四是调整井内的压井液,使之符合射孔要求。 通井规 技术规范 通井规外径小于套管最小内径 6~ 8mm,有效长度大于 ,特殊作业井通井规有效长度应大于井下工具长度。 如果在井身结构中套管程序在两级及以上,则应分别用与各级套管内径相匹配的通井规通井。 但在同一级套管程序中,若内径不一致,则通井规尺寸应与最小套管内径相匹配。 对于水平井、斜井通井规尺寸采用橄榄形状,最大外径小于套管最小内径 6~ 8mm,有效长度为 300~400mm。 通井规有效长度应大于井下工具长度。 对于裸眼井采用原钻井用钻头划眼通井。 套管通井规规 格参 见表 3。 表 3 通井规规格 套管规格 外径 mm 外径 in 41/2 5 51/2 53/4 65/8 7 通井规 规格 外径 mm 9295 102107 114118 116128 136148 145158 接 头连 接螺纹 钻杆 N。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