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审批内容摘要:

f) 建成区 每幅图埋石点的数量(含等级点)为 3个, 非 建 成区每幅图埋石点数量为 2个, 确实因为测区实地埋石和通视困难(如树林密集、土地平整等),标石的埋设密度可适当减少,个别图幅的埋石点可以允许 1 个。 埋石点间应要求两两通视,个别可允许一个通视方向。 g) 选择二、四等 GPS 控制点点位时 , 应保证点位既能满足 GPS 的观测条件,又方便于常规控制测量的使用;有利于长期保存、安全作业;有利于安置 GPS 接收机和操作,视野开阔,周围障碍物高度角不超过 15186。 ;距离大功率无线电发 射源不得小于 200 米,距离高压输电线不得小于 50 米。 h) 所有的控制点应在其附近处写上点号,以便查找。 选点埋石 a) 各级控制点编号要求: (顾及 已 有成果 ,各级控制点编号如下 )  二等 GPS 点编号按 GPS C009~ C179。 179。 179。 ;  四等 GPS 点编号按 GPS E650~ E179。 179。 179。 ;  一级控制点编号按Ⅰ 001~Ⅰ 179。 179。 179。 ;  二级控制点编号按Ⅱ 001~Ⅱ179。 179。 179。 ;  图根埋石点编号按 T001~ T179。 179。 179。 ,图根木桩点编号按 P001~ P179。 179。 179。 二等 点从 9号开始编, 四等点 从 650 号开始编,一、二级和图根点按流水号编, 同级控制点严禁编重号 ,但可 以空号。 b) 各级埋石点标石规格要求: 1)、 二、 四等点标石 规格为 :上面为 20179。 20cm,下底为 40179。 40cm,高 40cm。 二、四等标石埋设图见附录 A( b) (i),标石面整饰 见 附录 A( e) (i)以及 中心标志见附录广西第一测绘院测绘工程技术设计书 10 A( a) (i)。 2)、 一级 、二级 控制 点标石:上面为 12179。 12cm,下底为 20179。 20cm,高 50cm。 一级、二级 标石埋设图 见 附录 A( b) (ii),标石面整饰 见 附录 A( e) (ii)和 A( e)(iii)以及 中心标志见附录 A( a) (ii)。 3)、 埋石 图根控制点标石规格上面为 12179。 12cm,下底为 20179。 20cm,高 40cm。 埋石 图根 标石埋设 图 见 附录 A( b) (iii),标石面整饰 见 附录 A( e) (iiii)以及中心标志见附录 A( a) (ii)。 一、二级 控制 点和图根点埋设标石面应高出地面 3~ 5㎝。 4)、 设在楼顶上的各级埋石点规格:上面为 20179。 20cm,下底为 30179。 30cm,高 15cm,楼顶标石埋设见附录 A( c);设在构筑物(如水泥路面等)上的各级埋石点 ,由于刻字的困难性,故采用打入带圆盘的直径为 1cm,长 12cm 带十字的钢钉, 圆盘上刻有等级和点号,见附录 A( a) (iii),水泥路面标石面整饰见附录 A( d)。 5)、 各级埋石点的中 心标志一律采用广西第一测绘院制作的专用测量标志。 GPS控制点中心标志规格见附录 A。 (i)二等点中心标志 ( ii)四等点中心标志 ( iii)一级点中心标志 图 控制点中心标志规格 6)、 在实地选埋各级控制点时,应在点位附近显要位置用红油漆写上点名,并标所在方位和距离(在街道、居民区应注意环境雅观)。 c) 二、 四等控制点应在实地绘制点之记,点之记格式执行 CJJ 731997 附录 A。 d) 二、四等和一级控制点埋石时,应拍摄点位照片。 点位照片拍摄要求: 标石 放入坑时拍一张,泥土掩埋后标石面拍一张,从南面朝北面拍一张全景共 3张 .使用数码相机, 有效像素 不低于 300 万 分辨率 ,存储格式为 JPG 格式,命名规则为点号 — 3,点位相片作为成果提交。 平面 控制 点 测 量 二、 四等 控制网 点均采用 GPS 静态测量方法施 测。 一 级 控制点可以采用 GPS 静态测量方法 、 CORS 或全站仪测距导线(网)方法施测。 二级及图根点 可采用 CORS 或全站仪测距导线(网)方法施测。 GPS 观测 a) 在观测前应根据 使用 的接收机数量,进行 GPS 网形设计及编制作业调度表,其内广西第一测绘院测绘工程技术设计书 11 容包括观测时间、测站号、测站名称、接 收机编号及观测人员等。 观测人员测前应做好准备,检查仪器设备和相关配件的完好性,检查电池容量是否充足。 观测组应严格按调度表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 保证同步观测。 当情况有变化需修改调度计划时,应经作业 分院 负责人同意,观测组不得擅自更改计划。 b) 每时段开机前,作业员应量取天线高,并及时在手薄中记载测站名、观测日期、时段号、天线高等信息。 关机后再量一次天线高以作校核,两次量高互差不得超过 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若互差超限,应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并记入手薄。 《 GPS 外业观测手薄》格式见 CJJ 7397 附录 H。 c) 观 测员在作业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并应防止仪器受振动和被移动防止他人和其他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 d) 观测员在作业过程中不应在接收机旁 5 米范围内 使用 手机或者 对讲机;雷电过境时应关机停测摘机并装箱。 e) 通讯联系时,通讯设备应低于接收机天线,并尽可能与测站保持 5 米以上的距离。 f) 观测中应保证接收机工作正常数据记录正确,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存至计算机软盘、硬盘上,确保观测数据不丢失。 g) 观测人员应严格按手薄内容进行详细记载,不得错记,不得漏记,严禁伪造。 GPS 网的数据处理 a) 数据传输 将 记录在接收机内存模块 的 观测数 据传输至计算机。 b) 预处理 GPS 数据预处理的目的是:对数据进行平滑滤波检验,剔除粗差;统一数据文件格式并将各类数据文件加工成标准文件,找出整周跳变点并修复观测值;对观测值进行各种模型改正。 c) 基线解算 基线解算时要顾及观测时段中信号间引起的数据剔除、观测数据粗差的发现及剔除、星座变化引起的整周未知参数的增加等问题。 d) 检核 在基线解算完毕后,要进行同步环、异步环、重复基线的检核。 e) GPS 网平差 当各项质量检验符合要求时,应以所有独立基线组成闭合图形,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协方差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 WGS84坐标作为起算依据,进行 GPS 网的无约束平差。 无约束平差应提供各控制点在 WGS84 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各基线向量三个坐标差观测值的总改正数,基线边长精度信息,每点点位精度、误差椭圆,同步环和异步环闭合差。 二等 GPS 网 无约束 平差完成后, 以 ITRF97 框架 、 历元下 的 国家 A级、 B级 GPS点作起算点,在 国家 2020 坐标系中进行三维约束平差计算 ,求解二等网控制点在国家 2020坐标系下的坐标成果。 广西第一测绘院测绘工程技术设计书 12 其他等级 GPS 网在 无约束平差完成后 , 再 进行 二 维约束平差, 二 维约束平差应在 1980西安 坐标系 和 2020 桂林独 立坐标系 中进行 平差,求解两套坐标成果。 同时通过公共点求解两套坐标系的转换参数。 CORS 测量方法 CORS 观测要求 在 CORS 有效覆盖 范围以内可采用 CORS 技术 直接施测 一级及 以下控制点、界址点、细部点。 并充分利用广西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数据进行相应高程改正,网络覆盖范围内相对于基准站单点测量平面位置误差不大于177。 ,高程误差不大于177。 其观测要求如 下表: 表 51 CORS 观测要求 等级 /类型 卫星高度角(176。 ) 有效观测 卫星数 观测历元数 标高取位 备 注 一级 ≧ 15 ≧ 4 60 观测历元在得到固 定解后开始记录 二级 ≧ 15 ≧ 4 30 米 图根 点 ≧ 15 ≧ 4 20 米 界址点 ≧ 15 ≧ 4 20 米 细部点 ≧ 15 ≧ 4 10 米 a)用于发展低等级的控制点必须埋石。 b)平面等级控制点应尽量用水准联测。 采用 CORS 方法施测技术要求 a) 点位上空无遮掩物,适合于 GPS 观测。 b) 测量 一、二级控制点 时要求摆设三脚架,安装基座,仪器对中整平。 根据仪器高设置的天线类型(斜高、垂直高)和位置(天线相位中心、项圈、底部等)严格量取仪 器高,要求量取三次,较差在177。 3毫米以内,取平均值作为仪器高。 c) 图根控制点可采用测杆(或配合支架)直接进行观测,测杆 圆 水准气泡需进行检核, 支杆高度 不小于测量人员身高并尽可能不大于 , 以减少测杆倾斜误差的影响。 d) 采用测量控制点模式,要求两次初始化测量,每次初始化得到固定解时开始记录测量结果,根据不同等级记录不同历元数的平均值作为一次测量结果。 两次初始化测量结果的较差,要求平面坐标≤177。 3 厘米,高程≤177。 5 厘米,超限重测。 仪器设置 HRMS 小于 3厘米, VRMS 小于 5 厘米。 e) 利用网络 RTK( CORS)测量应保证一定 数量已知点的检测,以确保测量成果的可靠性,要求平面坐标较差≤177。 5 厘米,高程较差≤177。 8 厘米。 f) 利用网络 RTK( CORS)测设控制点必须进行一定比例的重复测量,比例不少于 10%。 重复测量成果的较差,要求平面坐标≤177。 5厘米,高程≤177。 8厘米。 广西第一测绘院测绘工程技术设计书 13 g) 四等以下的地籍平面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177。 5cm。 h) 观测前,应先利用周边 12 个已知点进行检核,各坐标分量较差均小于 2cm 后才能实施流动观测,并需要独立观测 2 次,便于成果检核,收测时也应检查 12 个 已知点进行 校 核。 i) 观测成果直接记录于终端中。 全站仪导线 法 a) 采用 全站仪测距导线网 施测时, 导线(网) 主要技术 指标 应符合 表 52要求。 表 52 导线网主要技术 指标 等级 测角中误 差 (″ ) 导线总长 (km) 平均边长(m) 测距中误差(mm) 方位角闭合差 (″ )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水平角测回数 垂直角测回数 距离测 总回数 一级 ≤177。 5 300 ≤177。 15 10n ≤ 1/14000 2 2 2 二级 ≤177。 8 200 ≤177。 15 16n ≤ 1/10000 1 1 1 图根 ≤177。 20 80 ≤177。 15 40n ≤ 1/4000 1 1 1 注: 表中: n 为导线站数;测回数按 2 秒级全站仪测距、测角精度设计;水平角采用方向观测法,垂直角采用中丝、对向观测法;距离双程观测。 b) 一、 二级导线宜布设成网 状 或附合形式。 图根导线以布设附合导线为主。 导线布设成网时,导线节的边数和距离不应大于相应等级附合导线的 倍。 c) 导线相邻边长之比不宜超过 1/3;遇特殊情况时,附合导线的总长和边数可放宽至 倍,但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 26cm,附和导线的边数不能超过 12条。 d) 当附和导线长度短于 长度的 1/3 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 13cm。 e) 个别地方布设图根闭合导线困难时,也可布设测支导线,但支导线边数不得多于 4条,首站观测两个已知方向,水平角观测一测回、距离、垂直角往、返各测一测回。 f) 个别困难地方图根导线可附合三级。 测距导线外业观测技术指标见 表 53。 表 53 测距导线外业观测技术指标 等级 水平角观测 (″ ) 垂直角观测 (″ ) 距离观测 (mm) 半测回零差 一测回 2c较差 各测回较差 指标差较差 测回差 一测回读数差 测回较差 往返 较差 一级 8 13 9 15 15 10 15 2( a+) 二级 8 13 — 15 — 10 — — 图根 15 15 — 15 — 10 — — 注:本表按 DJ2型号 和 Ⅱ 级测距 仪器设计。 高程控制测量 城市 三、 四等水准 一般 不另行埋设标石,采用 三、 四等水准连测位于平坦地区的部分二、 四等 GPS 点和一级控制点, 三、 四等水准布测应尽可能考虑连测到最多的 二、 四等 GPS点 和一级控制点 ,高程起算点要求为三等及以上水准点。 路线顺地理走向,布设成一个水准网。 三 等水准联测采用 往返 观测,所使用的水准仪( DS1或以上级别) , 四等水准联测采广西第一测绘院测绘工程技术设计书 14 用单程观测,所使用的水准仪( DS3 或以上级别)、木质标尺等仪器设备必须经过检验并合格方可使用。 仪器的检验参照 GB12898- 91中“ ”款及“附录 B”有关规定执行。 位于楼顶上及 其他 没有连测四等水准的 二、 四等 GPS 点和一级控制点,其高程可利用高程拟合进行计算 或采用广西似大地水准面高程模型进行解算。 投入本工程的仪器设备必须进行合法有效的鉴定与校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本次测区范围内原有广西一、二、三等水准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