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机构新准则质量手册(20xx版)内容摘要:
心所有质量文件的管理工作。 3.负责受理客户的申诉和投诉以及对质量问题的抱怨,并根据有关规定程序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纠正错误、建立预防措施,最后通知客户。 4.主持建立质量体系,并使检测工作在该体系内正常运行。 宣贯质量方针、目标,参与《质量手册》、质量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 对因质量问题管理不善,质量体系运行不当而造成的后果负责。 5. 负责中心内部质量审核,编写内部审核报告和中心管理评审报告。 专业组组长职责 xxxxxxxx 质量手册 第 4 章 第 7 页共 52 页 主题:管理要求 人力资源 第 4 版第 0 次修改 颁布日期: 2020108 1.在中心副主任、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领导下,对本组工作行使指挥权。 并负责本组安全工作,为该组安全责任人。 2.对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检测任务负责,对分工不明确、任务不落实、规章制度贯彻不严所造成的后果负责。 3.组织安排本组检测工作,检查工作过程和原始记录,核对各项数据及相关计算办法,保证提交的检测数据和成果报告准确可靠,对本组质量负责。 4.经常检查组内设施环境是否适应检测工作要求,仪器设备运转是否正常,使用记录是否认真填写。 出现问题应及时上报副主任和技术、质量负责人。 技术管理员 职责 1.在中心副主任、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领导下,负责中心的技术管理及其它中心领导交办的工作。 2.负责接待客户,接收、验收样品,登记编号,填写有关样品接收表格,下达检验任务书。 保管样品。 3.收集、整理检测原始记录,按原始记录填写规定检查是否规范,并编制正、副本成果报告、报请技术负责人审定签字后,盖章,发放检测报告。 4.根据中心年度质量计划和测试方案,安排检查样品和插入标样。 安排与外实验室间的样品比对及上级考核样品的检测工作,并核对检查结果,统计合格率,最后将结果及时通报中心领导及各专业组长。 5.负责中心所有检测工作留下文字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并管理这些资料。 负责中心标准物质、标准文件的搜集、购置、保管工作。 负责质量信息反馈及质量数据统计等工作。 检测人员职责 1.在组长领导下,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分配的工作任务,对自己的检测质量负责。 2.认真执行《质量手册》及相关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各项技术规 范,努力学习业务 技术,提高计量检测水平,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靠。 3.严格执行检测工作操作规程,做到正确无误。 按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原始记录,根 xxxxxxxx 质量手册 第 4 章 第 8 页共 52 页 主题:技术要求 人力资源 第 4 版第 0 次修改 颁布日期: 202081 据误差理论,正确进行数据处理。 4.严格按有关规定操作仪器设备、定期维护保养仪器设备,并填写运转记录,出现问题应及时上报组长。 未经同意,不得随意挪动、拆启、修理仪器设备。 5.工作中处处注意安全,时时检查水、电、气、易燃易爆化学品、剧毒试剂的使用、保存等。 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劳动纪律,自觉接受检查。 注意节约,保持工作场所整洁。 授权签字人职责 、签发。 、法律法规。 对检测结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负责,对检测报告的公正性、科学性负主要责任。 对检测报告数据不当引起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熟悉有关检测标准、方法及规程。 监督员职责 、规程、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高度关注本部门所有检测活动,作好监督工作。 、检测过程、关键环节、主要步骤、重要的测试任务、新上岗的人员进行重点监督。 ,并进行归档。 ,影响检测数据和结果时,监督员有权责令中止检测工作,整改后经监督员认可后方可继续进行检测工作。 内审员职责 ,不断更新提高内审员知识。 、质量负责人的指导 下参与编制内部审核计划,确定审核目的和 范围、审核方法,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工作。 内审员不得审核自己所在检测部门。 ,在审核中发现不合格项填写不合格通知单,编写内部审核报 xxxxxxxx 质量手册 第 4 章 第 9 页共 52 页 主题:技术要求 人力资源 第 4 版第 0 次修改 颁布日期: 2020108 告。 建立 劳动关系 中心对长期雇佣人员和正式签合同的人员,签订有效的劳动合同,确立劳动关系、录用关系。 与检验检测有关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关键支持人员对其当前的工作和任职资格进行了岗位描述。 管理、技术人员任职资格 中心主任。 a. 具有上级主管部门的任命文件,是法人单位行政或技术领导成员; b. 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同等能力; c. 有较强的行政管理能力,能够贯彻执行有关检测的政策、法规及本院的规章制度; d. 具有从事实验管理工作丰富经验。 中心副主任 : a. 有上级主管部门的任命文件; b. 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同等能力; c. 从事实验管理工作五年以上,对从事的检测工作及各种论证工作有一定的管理经验。 专业组长: a. 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熟练得操作技能; b. 从事检测专业工作五年以上,熟悉管理体系; c. 初级及以上技术职称。 有中心的任命文件。 技术管理员 : a. 熟悉管理体系 ,了解检测工作全过程,有文秘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经验; b. 掌握《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对质量体系的要求,并全面掌握有关 xxxxxxxx 质量手册 第 4 章 第 10 页共 52 页 主题:技术要求 人力资源 第 4 版第 0 次修改 颁布日期: 2020108 检测质量管理的知识、法规; c. 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从事检测管理工作五年以上。 检测人员 : a. 检测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各岗位相应能力、资格,了解质量管理体系; b. 新进检测人员,应具备基础的专业知识并经过有关部门培训、考核、评定, 获得相应能力后; c. 有相应检测工作的上岗证。 监督员: a. 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b. 从事检测专业工作五年以上,熟悉管理体系; c. 初级及以上技术职称。 有中心的任命文件。 内审员 : a. 熟悉质量管理体系 ,了解检测工作全过程; b. 掌握《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对管理体系的要求,并全面掌握有关检测质量管理的知识和政策、法规; c. 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内审员注册证书,具有熟练的内审技能。 有上级主管部门的任命文件。 最高管理者职责 最高管理者主持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负责管理体系的整体运行;建立和实施管理体系,保持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并经常不断向机构检测人员传达满足客户和法律法规要求,努力提高中心的质量意识和以客户为中心的意识;在检验机构内部建立适当的的沟通机制,以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按照质量计划时间进行管理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包括管理体系变更时,能有效的运行。 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任职资格 中心技术负责人 : a. 有上级主管部门的任命文件; xxxxxxxx 质量手册 第 4 章 第 11 页共 52 页 主题:技术要求 人力资源 第 4 版第 0 次修改 颁布日期: 2020108 b. 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同等能力; c. 从事检测专业工作五年以上,对从事的检测工作有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经验; ,熟悉检测工作方法、标准和法规。 中心质量负责人: a. 有上级主管部门的任命文件; ; c. 从事检测工作五年以上,并对从事的工作有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经验; d. 熟悉各类检测质量管理知识、方法和规定。 授权签字人权利 中心授权签字人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非授权签字人不能签发检验检测报告。 授权签字人 : a. 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授权; b. 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同等能力; c. 从事检测专业工作三年以上,对从事的检测工作有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经验; d. 对检测报告的评定有丰富的经验。 特定检验资格 本中心不具备特定检验检测资格,故不予解释。 中心人员一览表 (附表 4) 支持性文件 STC/B01- 2020《人力资源管理控制程序》 STC/B03- 2020《检验检测人员技能教育和培训控制程序》 STC/B04- 2020《检验检测人员和在培人员监督控制程序》 STC/B13- 2020《保证公正性、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程序》 xxxxxxxx 质量手册 第 4 章 第 12 页共 52 页 主题:技术要求 工作场所和工作环境 第 4 版第 0 次修改 颁布日期: 2020108 工作场所要求 中心设有固定的检验检测场所,根据《检测设备管理程序》,各台仪器设备应放置于固定的地点,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专人专管,定期对仪器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不得随意挪动仪器设备。 中心平面布置图(附件 5)。 工作环境要求 本中心制定并实施《 检验检测区域和内务管理控制程序》、 《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控制程序》 ,对可能影响检测工作的环境因素进行有效的监控,按照检测项目的技术规范要求,配备相应的设备和环境条件,并对影响检测属性的环境条件严格监测、控制和记录,以保证检测质量。 工作环境的监控和记录 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根据各种检测工作的要求,中心对相应的场所和环境加以有效的监控。 各专业组对所工作的场所和环境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监控,并保证检测过程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检测过程中应检查并记录环境条件,并在原始记录中记载。 一旦发现环境条件不符合要求,立即停止检测活动,并及时采取措施使其达到要求,并记录在案,排除影响后方可继续工作; 监督人员履行监督职责时,如发现检测过程中环境条件或设备仪器不符合规范要求时,应提出纠正和整改通知,必要时可责成检测人员终止检测,并对此间出具的检测数据的有效性做分析 和判断处理;若检测环境对检测结果和设备精度有影响时,应按影响程度采取不同的监控措施,必要时配备相应的监控与记录设备;充分注意对周围环境因素,诸如温度、湿度、灰尘、电磁干扰、辐射、电源电压等影响,应使其适应于相关的技术活动。 工作区域控制措施 中心根据《 检验检测区域和内务管理控制程序》 的要求划分出工作区、办公区和接待区三大区域。 如遇到相邻区域的互相干扰影响时,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 在实 施隔离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则应实施暂停措施,以防交叉干扰,待条件具备时再继续检验检测工作。 对环境有特殊要求的检测 室,必须采取隔离措施。 xxxxxxxx 质量手册 第 4 章 第 13 页共 52 页 主题:技术要求 工作场所和工作环境 第 4 版第 0 次修改 颁布日期: 2020108 检测过程中使用的消耗性材料、有毒有害化学品和其它物质的贮存以及待检样品和保留样品的存放应满足对环境条件要求,以避免损坏或变质。 外来人员未经批准不得随意进入检测室,尤其是有特殊环境要求的工作区域,应加以控制并严格限制人员的进出,于通道入口处建立明显的控制标志,以免影响环境的稳定性和检测工作的安全。 外来人员进入检测区域必须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并由中心检测人员的陪同,进入中心的检验区域,须遵守保密规定及其有关管理制度要求。 中心为保障检测工作过程中人身和仪器设备安全,各检测小组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各工作场所均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并放置于醒目易取的位置。 中心制定并实施《检验检测区域和内务管理控制程序》,确保本中心的内务管理工作适应检测工作要求;中心对每间检测室都有专人管理,并设有安全环境卫生小组,对各检测室进行定期检查;中心规定各检测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安全的良好受控状态,不得在检测室内进行与检测无关的活动,存放与检测无关的物品,办公环境舒适度,包括温度、湿度、清洁度、噪声均符合稳定工作的要求,创造激励员工勤奋工作、争做贡献的人文环境。 支持性文件 STC/B052020《检验检测区域和内务管理控制程序》 STC/B322020《安全管理和 环境保护控制程序》 xxxxxxxx 质量手册 第 4 章 第 14 页共 52 页 主题:管理要求 设备设施 第 4 版第 0 次修改 颁布日期: 2020108 设备的存放和维护 中心对仪器设备购置、验收、流转按《检测设备管理程序》执行,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按规定检定 /校准,使其能正常运转,防止设备仪器污染,功能退化。 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根据各种检测工作的要求设置相应的设施加以有效的监控。 配备安全应急设施,办公通讯设施和其它服务性设施,以满足检测工作的正常进行和安全工作需要。 中心技术负责人负责所有仪器设备的管理。检测机构新准则质量手册(20xx版)
相关推荐
,并报监理及相关单位检验后封底成孔。 钢筋必须在使用前,按规定 进行抗拉强度、伸长率、冷弯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制作钢筋笼的设备和工具必须齐全。 根据设计图纸及设计要求计算钢筋用料长度,箍筋用量长度、吊筋长度。 对钢筋焊接接头做试验,确保钢筋焊接质量。 钢筋笼的吊装,钢筋笼接长时,应控制钢筋笼上下必须顺直,中心在同一铅垂线上。 钢筋笼吊放完毕后,应按设计要求检查安放位置。
,对烟雾浓重的较大面积火场、余火及地下火无法观察;雷电天气无法上塔观察。 这种凭瞭望员监测经验监控的方式,不仅准确率低、误差大,更增加了瞭望员受雷电、野生动物威胁的可能性。 在我国,基于北方是火灾频发区,内蒙古、陕西、山东、山西、黑龙江、云南等地在相继出台各种法令防治林场火灾之余,更先后引进网络技术的远程无线监控系统,实现对林场防火的有效监控、但是出现很多令人不能满意的结果。
行以自学为主的带职学历教育。 目前,我院在职干警 50 岁以下全部具有本科学历,其中,硕士学位 6 人,在读硕士 1 人。 二是强化领导班子中心组理论学习。 以创先争优、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两增强、三提高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机关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建全完善了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组织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
互相依赖的工作氛围,不断增强团队在用户心中的认知度。 做好与生产方操作人员、班组长及管理人员的沟通,相互交流专业检查与设备操作的经验和体会,消除误解,及时解决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小故障,实现设备高效运行。 通过收集用户需求和问题,并高效解决反馈,使用户心中的疑虑、意见和建议得到及时表达和解答,从而营造“实现共赢”的 **氛围,进一步提升了用户满意度。 通过有效的沟通,在设备的检修上形成了共识
上下。 (6)扣件螺栓是否松动; (7)架体是否超载; (8)悬挑脚手架的悬挑支承结构及与建筑 物的连接固定符合设计和相规范的规定,锚固装置是否松动、脱落。 脚手架检查验收严格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的检查评分表进行。 脚手架使用期间的检查 (1)脚手架使用期间设专人经常检查,当其从安全维护架转换为装饰施工时,及时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经过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签字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