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试验仪器校验方法及校验记录总内容摘要:
g,感量。 秒表:精度。 万能角度尺。 (四)环镜条件 温度: 20~24℃ ;相对湿度: ≤ 75%。 (五)校验方法 用电子天平称量液限仪总质量,准确至。 锥尖磨耗:用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测量。 锥尖夹角:用万能角度尺测量。 锥体下落时间:用电子秒表测量锥体下落至鸣迪声响时间。 (六)校验结果处理 校验结果符合技术要求为合格,合格者方可使用。 (七)校验周期 一年。 (八)附录 校验记录表格式。 10 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校验记录 SS004 仪器管理编号: 校验编号: 出厂编号、 型 号: 校验日期: 年 月 日 仪器制造厂: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环境条件:温度 ℃;相对湿度 % 计量器具名称 管理编号 最近检定日期 测量范围 分辨力 备注 项 目 校验数据 校验数据 结果 放锥状态 锥体脱离是否自由落下 下落过程中有无晃动现象 2 、 锥 体 部 分参数 锥与平衡球总质量( g) 次数 1 2 平均 76177。 100177。 锥尖磨损量小于 锥尖夹角 30176。 177。 176。 锥体下落时间 5177。 结论: 主任: 核验: 校验: 11 四 相对密度仪校验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新的或使用中的以及检修后的相对密度仪的校验。 (一)概述 本试验仪器是用于测定无凝聚性土的最大与最小孔隙比,用于计算相对密度。 (二)技术要求 仪器性能检查 锤是否自由下落,两侧敲击节奏是否正常; 定时器工作是否正常。 仪器标准尺寸及允许误差 锤底直径 (mm) 锤质量 (g) 落距 (mm) 试 筒 尺 寸 内径 (mm) 高 (mm) 容积 (ml) 50177。 1 1250177。 5 150177。 1 50177。 127177。 250177。 100177。 127177。 1000177。 (三)校验用标准器具 钢直尺:量程 300mm,分度值 1mm。 游标卡尺:量程 150mm,分度值。 电子天平:称量 15000g,感量。 (四)校验方法 锤底直径:用游标卡尺在锤底平面两个垂直方向上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量结果。 锤落距:用钢直尺测量两次取平均值。 锤质量:用电子天平称量。 试筒尺寸:用游标卡尺在试筒平面两个垂直方向上测量内径,并在其侧面两处测量高度,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五)校验结果处理 全部校验项目均符合技术要求为合格,合格者方可使用。 (六)校验周期 一年。 (七)附录 校验记录表格式。 12 相对密度仪 校验记录 SS005 仪器管理编号: 校验编号: 出厂编号、 型 号: 校验日期: 年 月 日 仪器制造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量器具名称 管理编号 最近检定日期 测量范围 分辨力 备注 项目 技术指准 校验数据 结果 击锤状态 重锤自由下落 敲锤左右击打协调 重锤直径( mm) 50177。 1 1 2 平均 重锤落距( mm) 150177。 3 重锤质量( g) 1250177。 5 试筒尺寸( mm) 内径 50177。 高 127177。 容积 (cm3) 250177。 结论: 主任: 核验: 校验: 13 五 击实仪校验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新的或使用中的以及修理后的击实仪校验。 (一)概述 击实仪是用击实的方法,在一定夯击功能下测定各种土的含水量与密度的关系,从而确定土的最佳含水量与相应的最大干密度。 (二)技术要求 击实仪的标 准尺寸及允许误差如下表: 类 别 锤质量 ( g) 锤底直径 ( mm ) 锤落距 ( mm ) 试 筒 尺 寸 内 径(mm) 高 度 (mm) 体 积 (cm3) 轻型击实法 2500177。 5 50177。 300177。 10 100177。 1 127177。 1 997 重型击实法 4500177。 9 50177。 450177。 10 152177。 1 120177。 1 2209 (三)校验用标准器具 钢直尺:量程 500mm,分度值 1mm。 游标卡尺:量程 300mm分度值。 电 子天平:称量 15000g,感量。 (四)校验方法 锤的落距用钢直尺测量。 用游标卡尺测量锤底直径和击实筒尺寸,分别在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测量取算术平均值。 用电子天平称量锤的质量。 (五)校验结果处理 全部校验项目均符合技术要求为合格,合格者方可使用。 (六)校验周期 一年。 (七)附录 校验记录表格式。 14 击 实 仪 校 验 记 录 SS006 仪器管理编号: 校验编号: 出厂编号、 型 号: 校验日期: 年 月 日 仪器制造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量器具名称 管理编号 最近检定日期 测量范围 分辨力 备注 项 目 技术参数 测试数据 结果 1 2 均值 锤质量 (g) 重型 4500177。 9 轻型 2500177。 5 锤底直径 (mm) 重型 50177。 轻型 50177。 锤落距 (mm) 重型 450177。 10 轻型 300177。 10 试筒尺寸 内径 (mm) 重型 152177。 1 轻型 100177。 1 高 (mm) 重型 120177。 1 轻型 127177。 1 体积 (cm3) 重型 约 2200 轻型 约 1000 结论: 主任: 核验: 校验: 15 六 灌砂法容重测定仪校验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新的或使用中的容重测定仪的校验。 (一)概述 灌砂法容重测定仪用于现场测定基层或底基层、砂石路面及路基土、回填土的各种材料压实层的密度和压实度。 (二)技术要求 外观:无裂纹或其他明显变形。 容积和密度标定的精度误差控制在 5%以内。 (三)校验用标准器具 电子天平:称量 15kg,感量。 温度计:量程 0~50℃ ,精度 1℃。 (四)校验方法 外观:目测。 标定罐容积的测量: 称取标定罐及平板玻璃盖板的质量 (m1),精确至。 向罐内徐徐注入饮用水直至水面凸出罐口内缘,然后用玻璃板沿罐口迅速滑行,使其紧贴罐口水面(水面无气泡为止),擦干罐外水分,称取罐、水、玻璃板总质量 m2,并测 量水温,精确至 1℃。 计算出罐内水的质量 m3,并按表 计算罐内水的体积即标定罐容积 V,重复测量共 3 次,其容积差值不得大于 3ml,取其平均值,否则重测。 不同水温时每克水的体积 表 水温 (℃ ) 每克水体积 ml 水温 (℃ ) 每克水体积 ml 水温 (℃ ) 每克水体积 ml 12 20 28 14 22 30 16 24 32 18 26 按下列步骤标定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 在灌砂筒筒口高度上,向灌砂筒内装砂至距筒顶 15mm 左右为止。 称取装入筒内砂的质量 m2,准确至。 以后每次标定及试验都应该维持装砂高度与质量不变。 将开关打开,使灌砂筒筒底的流砂孔、圆锥形漏斗上端开口圆孔及试坑内的体积相当(或等于标定罐的容积),然后关上开关。 不晃动储砂筒的砂,轻轻地将罐砂筒移至玻璃板上,将开关打开,让砂流出,直到筒内砂不再下流时,将开关关上,并细心地取走灌砂筒。 16 收集并称量留在玻璃板上的砂或称量筒内的砂,准确至。 玻璃板上的砂就是填满筒下部圆锥体的砂 m2。 重复上述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 按下列步骤标定量砂的单位质量 γ s( g/cm3): 在储砂筒中装入质量为 m1 的砂,并将灌砂筒放在标定罐上,将开关打开,让砂流出,在整个流砂过程中不要碰动灌砂筒,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将开关关闭。 取下灌砂筒,称取筒内剩余砂的质量 m3,准确至。 按公式计算填满标定罐所需砂的质量 ma( g): ma= m1 –m2 –m3 式中: ma —— 标定罐中砂的质量( g) m1 —— 装入灌砂筒内砂的总质量( g) m2—— 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 g) m3—— 灌砂入标定罐后,筒内剩余砂的质量( g) 重复上述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 按公式计算量砂的单位质量 γ s( g/cm3): γ s = ma /V 式中: γ s—— 量砂的单位质量( g/cm3) V—— 标定罐的体积( cm3) (五)校验结果处理 外观检查合格。 按上述校验方法校验后资料整理备用。 (六)校验周期 一年。 (七)附录 校验记录表格式。 17 灌砂法容重测定仪校验记录 SS007 仪器管理编号: 校验编号: 出厂编号、 型 号: 校验日期: 年 月 日 仪器制造厂: 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量器具名称 管理编号 最近检定日期 测量范围 分辨力 备注 标定罐容积的测量 罐号 罐 +玻璃板质量 (g) 水 +罐 +玻璃板质量 (g) 水温(℃ ) t℃ 每克水体积 (mI/g) 罐容积(Cm3) 1 2 3 平均 1 2 3 平均 标准砂密度的标定 锥体砂 标定罐 罐 +砂质量 (g) 罐 +剩余 砂质量 (g) 砂密度 (g/cm3) 均值 (g/cm3) 备注 质量 (g) 容积 (ml) 填满灌砂筒下部圆锥体的砂质量测定 标定前罐与砂质量 (g) 漏砂后罐与砂质量 (g) 填满圆锥体质量 (g) 均值 (g) 备注 结论: 主任: 核验: 校验: 18 七 称量盒(铝盒)校验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新购和使用中的称量盒的校验。 (一)概述 称量盒是用来测定细粒土的质量的专用器具。 (二)技术要求 盒号清晰,不能有重号。 (三)校验用标准器具 电子天平:称量 300g,感量。 (四) 环境条件 温度: 20~24℃ ;相对湿度: ≤ 75%。 (五)校验方法 将称量盒洗净,烘干放置室温。 称盒质量并记录。 (六)校验结果处理 校验符合技术要求为合格,合格者方 可使用。 (七)校验周期 一年。 (八)附录 校验记录表格式。 19 铝 盒 校 验 记 录 SS008 仪器管理编号: 校验编号: 出厂编号、 型 号: 校验日期: 年 月 日 仪器制造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条件:温度 ℃;相对湿度 % 计量器具名称 管理编号 最近检定日期 测量范围 分辨力 备注 盒号 质量 (g) 盒号 质量 (g) 盒号 质量 (g) 盒号 质量 (g) 主任: 核验: 校验: 20 八 电热干燥箱校验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新的或使用中以及检修后的电热干燥箱的校验。 (一)概述 电热干燥箱主要用于烘干各种试剂、试样和各类试验器具。 (二)技术要求 应有铭牌,包括制造厂、规格、出厂编号 与日期。 外表应平整光洁,门闭合无明显缝隙,音响正常。 绝缘性能良好。 调温范围为 50℃ ~200℃,控制温度允许误差为177。 5℃。 恒温时,温度应在半小时左右稳定。 (三)校验用标准器具 温度计:量程 0~300℃,精度 1℃。 电子秒表:精度。 (四)校验方法 用目测和启动电源及电笔来检查外观与绝缘性能,箱门闭合用透光度来检查。 在电热干燥箱顶端插入标准温度计,接上电源,将箱体温度指示刻度盘分别置于 50℃、 60℃、 70℃、 90℃、 105℃、 115℃,观察温度计上的数值与控制温度是否一致。 控制温度允许偏差为177。 5℃。 当温度升到所需恒定温度时,用秒表计时,半小时左右稳定至所需温度。 对于控制器无温度刻度表示的干燥箱,温度控制器所控制的试验温度由箱顶温度计标定,控制允许误差为177。 5℃。 (五)校验结果处理 校验合格方可使用,否则应进行修复。 (六)校验周期 一年。 (七)附录 校验记录表格式。 21 电热干燥箱校验记录 SS009 仪器管理编号: 校验编号: 出厂编号、 型 号: 校验日期: 年 月 日 仪器制造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量器具名称 管理编号 最近检定日期 测量范围 分辨力 备注 项 目 校 验 记 录 校 验 数 据 外观与工作性能 铭牌 音响 箱门闭合状态 绝缘性能 技术参数 控制器指示温度 50℃ 箱顶温度计实测温度 60℃ 70℃ 90℃ 105℃ 115℃ 恒温稳定性 结论 : 主任: 核验: 校验: 22 九 针片状规准仪校验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新的或检修后的按 JGJ53— 92《普通砼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和 JTJ0582020《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进行碎石或卵石针片状颗粒检验使用的针片状规准仪的校验。 (一)概述 测定粒径小于或等于 40mm 的碎石或卵石中的针片状颗粒的含量。 (二)技术要求 材质:不锈钢。 底板及规准柱平直、光滑。 每 根柱垂直底板、焊接牢固且无焊接痕。 针状规准仪底板尺寸:长 360mm、宽 22mm、厚 5~6mm。 针状规准仪规准柱直径为 6mm。 片状规准仪规准板尺寸:长 190mm、宽 115mm、厚 3mm。 片状规准板支腿为钢筋制成,规准板及支腿平直光滑、表面镀铬。 规准仪柱间距、孔宽及误差: 粒级 (mm) 5~10 10~16 16~20 20~25 25~ ~40 标准柱间距 (mm) 177。 177。 177。 177。 177。 177。 规准板孔长 (。工程试验仪器校验方法及校验记录总
相关推荐
177。 筛孔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筛孔偏差 最大值 结果 筛孔平均孔径 ( mm) 校验筛孔偏差 ( mm) 12 筛孔孔径( mm) 筛孔偏差要求( mm) 177。 筛孔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筛孔偏差 最大值 结果 筛孔平均孔径 ( mm) 校验筛孔偏差 ( mm) 结论: 校验人: 校验人: 校验日期: 下次校验日期:
与工器具购置费和联合试运转费之和,除本标准其他章节另有规定的外,工程建设的其他 费用一般不得计人工程设计收费的计费额。 计人工程设计收费计费额中的设备与工器具购置费,既包括标准 设备购置费,也包括非标准设备购置费。 因为非标准设备同直接购置的设备一样,也需要提出工艺条件,进行设备选型、设备工艺布置或定位、设备 负荷及参数计算,设备基础参数、动力、管线设计等。
房屋结构在地震运动作用下的扭转效应可忽略不计 为考虑长周期高振型的影响,《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当房屋建筑结构的基本周期时 ,在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取 再将余下的水平地震作用分配给各质点: 结构顶部的水平地震作用为和之和。 楼、屋盖自重,活荷载组合值(活荷载的一半)及上、下各半层的墙体、构造柱质量之和。 ,横向楼层地震剪力如何在各道墙之间分配。 ①刚性楼盖
规格 240 mm 115 mm 90 mm)砌筑,计算相应砌体工程综合单价费。 解 : (1)构造柱 (420) 工程量: (+0. 06) (1. 25 4+1. 375 4)=(m3) 综合单价费 (l)= (元 ) (2)圈梁(含过梁) (426) 地圈梁(含过梁): [54 +( 0. 24) 2] 0. 24 0. 24 =4. 12(m3) 一、二层圈梁: [54+( 0. 24)
1 kgfm 1 表注 牛 (顿 )米 千克力 米 七.速率单位换算表 速率单位 m/s m/min ft/min ft/s 1 m/s 1 60 1 m/min 1 1 ft/min 1 1 ft/s 60 1 表注 米 /秒 米 /分 英尺 /分 英尺 /秒 4 八 .温度单位换算表 九 .体积单位换算表 体积单位 m3 cm3 dm3=L in3 ft3 yd3 .(UK)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