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省级精品课程申请书内容摘要:
男 副教授 /博士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主讲教师、教学研究 祁文哲 男 副教授 /学士 机械制造 主讲教师、教学研究 王 永 男 副教授 /博士生 自动控制 主讲教师、教学研究 董海棠 女 副教授 /硕士 自动控制 主讲教师、教学研究 殷 红 女 讲师 /硕士 机械制造 主讲教师、教学研究 周朝辉 男 讲 师 /博士生 热能动力工程 主讲教师、实验指导 13 李 方 女 讲师 /硕士 计算机控制技术 实验指导、教学辅导 高 博 男 讲师 /硕士 机电一体化 实验指导、教学辅导 吕亚莉 女 高工 /本科 机械制造 实验负责人、实验指导 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学历结构: 教学队伍 15 人中,博士学历 3 人,硕士学历 10 人。 另有一名返聘老教授 (郭光辉 教授)不仅是 我校 该 课程及实 验室建设顾问, 又是该课程的督导专家,郭光辉 教授 没有包括在教学队伍; 年龄结构: 21~ 30 岁 3 人, 31~ 40 岁 5 人, 41~ 50 岁 6 人, 51~ 60 岁 1 人。 学缘结构: 主讲教师中,分别在 浙江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 学、 上海铁道 大学、 兰州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和兰州交通大学等学校取得本科和研究生 学历。 授课对象: 主要是兰州交通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机车车辆工程专业以及甘肃农业大学、甘肃高等工业专科学校以及天水师范学院的相 关专业的本科生和专科生;每届近 1200 名学生 配置主讲教师 8 人,辅导教师 4 人, 实验教师 5 人(主讲教师和助教均参加实践教学辅导)。 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较好,主讲教师中,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为%。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 20%,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 %(其中,在读博士生的教师比例达到 40%)。 以上两项合计 , 主讲教师中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 %,主讲教师的年龄结构合理,他们都治学严谨,功底扎实,经验丰富,认真负责,又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正在教学的黄金年龄段上。 全部教师都已系统地主讲过《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 三次以上。 显著的教学效果已为大家所公认。 近年来,为适应高校扩招、学生的学习基础有所下降的形势,配备了业务水平较高的年轻教师担任辅导教师,配合主讲教师加强了辅导工作。 主讲教师都是经过一次或两次辅导后才担任主讲任务的。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成员大都在机械设计制造、机电一体化、控制工程等领域内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常能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灵活地组织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的教学,在教学上具有很强的实力。 主讲教师在业务上的高水平保证了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教学具有较高的质量。 每年的年终考核中,多数老师达到优良成绩,从未有过年终考核不合 格的人。 为使初参加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组的青年教师尽快达到要求的教学水平,按学院的要求,施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即为每个青年教师指定一位教学水平高、认真负责的中、老年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其完成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培养青年教师认真扎实的敬业精神和教学要求的业务水平。 这种导师制,在培养青年教师尽快达到较高的教学水平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4 33 教学改 革与教 学研究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近五年来,本课程作为 “机械工程测控技术课程群 ”建设项目中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 一 ,在学校和学院 持续不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大力支持下, 课程 教学组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为 目标, 紧紧围绕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广泛 深入 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工作卓有成效,解决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 许多 问题,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意义的成果 ,力争使得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有一个新的突破。 我们的目标是将本课程 建设成为校内辐射各相关专业、省内有示范作用和重大影响力的精品课程。 (一 ) 教学改革 “机械控制工程 ”课程属国内较早开设本课程的学校之一。 郭光辉教授作为学 术带头人,一直致力于本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研究以及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 多年来,教学组坚持不懈地开展教学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改革教学方法和内容,开发并不断完善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不断充实实践教学内容。 实行教考分离,科学正确的评价教学质量,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学研究论文。 建立了课程建设教研组负责制,老教师严谨治学,发挥 “传、帮、带 ”作用,使得青年教师很快练好基本功,熟练掌握课程内容及各教学环节,切实保证了教学质量。 在课程体系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改革和创新,增加了控制系统 仿真和开发的新内容。 按照专业基础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的要求 进一步 完善了课程体系。 在教学方法方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广泛采用引导式、探究式、互动式教学方法,根据本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将讲课、讨论、上机、实验等多种方法并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方面取得了成就。 在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培养方面,从 05 年起,成立了包括教学组在内的教师指导的创新小组,在新实验开发、参与教师科研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如,发表了由学生参与的教改论文,一组学生获得甘肃省第六届 “挑战杯 ”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 2 等奖。 有 4个 小组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计算机仿真大赛, 20 多名学生参加了两届 CCTV 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 在教学手段方面,在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广泛应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 )教学管理 在教学管理方面,从 2020 年起本课程在学校 率先 实行了教考分离, 科学地评价教 学效果, 对教学质量 严格把关。 连续 6 年实行督导专家全程督导,老教授从青年教师备 课、讲授、辅导答疑、作业批改、实验指导、毕业设计指导等环节进行全面检查和辅导, 经常组织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等的研讨和经验交流, 对培养青年教师尽快成才取得了明显效 果。 教学组教师。 教学调研成绩都在良好以上, 教学 组 在近五年中先后有 5 人获得 “兰州交通大学青年 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 “兰州交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 ”、 “兰州交通大学青年 教师教学奖 ”、 “兰州交通大学教学优秀奖 ”、 6 人荣获 “兰州交通大学优秀教师 ”。 (三 ) 教学研究成果 课题组成员在承担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同时,积极进行《控制工程基础》教学 15 改革和教学研究。 2020年学校批准包括《 控制工程基础》在内的机械工程测控技术课程群。 《机械 控制控制 基 础》 作为校级精品课程已经 建设 3年,积累了一定的建设经验。 发表了 多篇 教学改革论文,取得了 “机械类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甘肃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一等奖等 10多 项教学成果奖。 (四)教改项目及获奖 1. “特色 机械类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 系统 的研究与实践 ”获甘肃省 教学成果一等奖, 2020 年 2.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20 年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3. “机械类学生创新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获 2020 年兰州交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4. “测控技术与仪 器新专业建设与实践 ”获兰州交通大学 20202020 年度教学成果二等奖 5.《测试技术基础》铁道部第四届优秀教材三等奖, 6. “机械制造基础重点课程群建设 项目 ”, 校级教改项目, 2020 7.“机械类人才强化工程实践素质,提高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 校级教改项目,2020 8.“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创新实验项目开发 ”, 校级教改项目, 2020 9.“工业机器人机械手设计 ”, 校级教改项目, 2020 10.“加大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力度、开设综合训练课程,培养创新型机电工程技术人才 ”, 校级教改项目, 2020 11.“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校级教改项目,2020 12.“高等工程专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校级教改项目, 2020; 13.“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校级教改项目, 2020 14.“机械类专业数控机床电气及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校级教改项目, 2020 15.“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校级教改项目, 2020 (五)教改论文 1.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的探讨 . 信息技术, 2020 2. 基于 MATLAB的控制系统频率特性实验的开发,现代科学仪器 3. 自控原理课程教学的探讨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 2020 4. 以科研促教学培养机电结合创新人才,兰州铁道学院学报, 2020 5. 高灵敏度振动子最佳阻尼的试验方法,兰州铁道学院学报, 2020 6. 传感器实验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探讨,兰州交通大学学校, 2020 7. 控制系统中传递函数求法的探讨,甘肃科技, 2020 8. 工程控制设计性实验开发,兰州交通大学学 报 , 2020 9. 构建工程实践教学平台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机械类课程报告论坛, 2020 16 10. 机器 人创新平台建设的探索与研究,机械类课程报告论坛, 2020 11. 对机械精度设计与控制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机 械类课程报告论坛 , 2020 (六)出版教材: 1.彭珍瑞 . 控制工程基础 . 中国铁道出版社 , 2020 年 3 月 2.高溥,孟建军.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教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 年 8 月 3.张宝霞.铁道车辆制冷与空气调节.中国铁道出版社 , 2020 年 5 月 (七)解决的问题: 1. 《控制工程基础》教学大纲进行了 3 次修订,并在 2020 年初完成了新的教学大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实践效果良好的教学体系。 2. 根据我校学生生源实际情况及专业培养目标,编写了知识体系难度和广度适宜的《控制工程基础》教材。 并在使用 3 年之后,正在组织更雄厚的师资力量修订《控制工程基础》教材,使知识描述更加深入浅出,教材更切合实际地服务于广大普通高等工科院校机械工程控制课程的教学,旨在解决目前控制工程类教材普遍存在知识量涵盖太广、知识阐述难度太深、基础数学工具知识介绍太浅、不能让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一般的学生快速入门的问题;同时解决教材内容多与一般高校学时少相矛盾等问题。 让一般高校工科专业控制类课程的教学有了更适宜的教材。 3. 编制了《控制工 程基础》课程的全部多媒体课件。 这套课件集多位主讲教师多年讲课的经验,经过反复调整和修改,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 课件紧密结合当前控制理论的发展,并与机电技术有机结合,在课件中列举更多现代机电控制系统实例,而这些动态的演示更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书本中传统经典的理论内容相得益彰。 也对其他相关专业课的学习起到融会贯通的作用。 此外,课件中对例题的解析,强调动态生成过程,这既加强了学生的理解,又节省了黑板画图的时间,能丰富讲课内容,增加授课信息量。 这套课件具有传统教学及一般提纲性 PPT 所无法比拟的优点。 4. 《控 制工程基础》的实验采取传统机电系统、液压伺服系统、模拟电路实验箱与虚拟实验相结合。 有些实验要求学生亲自设计控制系统、亲手搭建电路来仿真所需的传递函数,有些实验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操作 MATLAB 仿真实验程序实现时频域性能分析。 学生既体会到工程实际与控制工程知识的紧密关系,又认识到计算机技术与控制技术相结合意义。 让学生在《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平台上,将所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融为一体,摒弃各学科知识相互独立的思想,为学生提供一个系统分析工程问题的空间,真正意义上的实现理论为实践服务,为工程服务的教学模式。 34 师资 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1. 选择承担讲课的年青教师均具有硕士学位,具有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扎实的专业知识。 青年教师需参加全校统一组织的上岗培训,经考核合格,并经组内的听课、试讲通过后,取得 “上岗合格证 ”,方可正式授课。 此措施保证青年教师讲授本课程能够达到基本要求。 2. 循序渐进上讲台。 每一个青年教师在上岗讲课之前,均制定有培养计划,由指定的业务水平高的老教师进行指导,均要在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听课 → 改作业 →带实验 → 讲部分章节 → 讲全部课程这样一个全过程。 取得上岗合格证后 ,跟踪 5 年,随机听课,抽查教案,检查作业批改,收集学生反馈意见等,并进行记录。 此举措有力促 17 进青年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改进教学质量。 3.完善教学队伍结构、提高整体素质水平。 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以提高青年教师对学科领域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对教学方法的正确把握。 ,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科学研究,以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目前所有青年教师均有明确的科研方向,并取得显著成果。 6。年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省级精品课程申请书
相关推荐
” 实用新型专利等各种专利 13 项。 开展天津市 蓝领双证工程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的学生教育教学实习基地、中环信息集团职工取证培训、赤峰职业教育中心等各种技术培训,社会影响力、辐射 面较 大。 4. 已经具有数量多、质量高的优势教学资源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通过多年卓有成效的建设,已经积累了一大批丰富的教学资源。 包括岗位调研分析、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专业建设材料, 5 门核心课程和 4
2 知道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认识国旗的基本特征和含义。 学习在适当的位置准确地粘贴五颗五角星,制作国旗。 初步懂得要爱祖国、爱国旗。 准备: 五星红旗制作卡纸; 旗杆小棒。 简要过程: 认识国旗的基本特征与含义; 幼儿动手,制作五星红旗; 手拿自制五星红旗至小学操场体验升旗仪式; 在升旗仪式后,幼儿中班与大班的孩子共同演唱《国旗多美丽》。 三、节日彩灯 目标: 通过节日彩灯的制作
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六十五条 取得学籍的学生在学院规定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德、智、体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由 25 学院发给毕业证书;未达到毕业条件的学生,按照国家学籍规定颁发相应的结业证书、肄业证书和学习证明。 第六十六条 学生在院内可以按学院规定组织、参加学生社团。 学院提倡和支持学生社团开展学术、科技、文化、艺术
检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分析原因, 并经确认后扩大抽检。 当采用低应变法、高应变法和声波透射法抽检桩身完整性所发现的 Ⅲ 、 Ⅳ 类桩之和大于抽检桩数的 20%时,宜采用原检测方法(声波透射法可改用钻芯法),在未检桩中继续扩大抽检。 检测结果评价和检测报告 桩 身完整性检测结果评价,应给出每根受检桩的桩身完整性类别。 桩身完整性分类应符合表 的规定,并按本规范第 7~ 10
8 7 . 5 3 9 9 . 6 3 1 4 . 5 9 2 1 6 . 7 5195 故 195 1 . 2 9 / ( )1 5 1 . 1 6pap CnC k J k gM ℃ (4)氢氧化钠的比热容查表得 ( ) 0 .8 5 / ( )C Na O H kJ kg ℃ (5)贝诺酯的热容用 NeumannKopp39。 s 法则
离 ,以避免事故扩大,减小事故影响范围。 供电系统的主要设计原则 1. 供电系统应满足可靠性、灵活性与经济性的基本要求,接线应简单,满足运营管理及维护方便的要求。 2. 供电系统遵循广州地铁供电网络规划,采用集中供电方式,设计时应根据线路走向、站位分布和 沿线电力系统电源分布情况,合理确定供电系统接线。 3. 供电系统接线方案设计时,应考虑利用既有线路的供电预留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