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技术规范(试行)内容摘要:
步建设,并符合以下要求: 地下通信管道应与外围市政道路的通信管道相衔接,红线外衔接管道由参与共建共享的运营商自行建设,红线内 由开发商建设,并根据各家运营商管道接口位置,预留管道,方便后期运营商接入,建议接入管道和小区建设同步实施。 地下通信管道应与驻地网机房预埋管、户外光缆配纤设施的引上管相衔接。 地下通信管道的路由宜以通信业务接入点或光缆集中点为中心向外辐射,管位选择在人行道、绿化下或车行道下,但手孔不得设在车行道下。 地下通信管道位置不宜与高压电力管、燃气管安排在道路的同侧,如XXXXX市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实施细则(试行) 在同侧则需保持安全的距离。 ( 3)驻地网 地下通信管道的管材及容量 应按远期光缆条数、管材规格和管群组合类型及备用孔数确定。 管孔总的数量应满足参与共建的各运营商的需要,并符合以下设计原则: ,以满足不同直径的光缆敷设需要。 宜采用单孔 PVC硬塑管,以便于后期光电缆的维护和扩容。 ,管孔数不宜少于 5孔。 ,在保障缆线安全的前提下,可同孔穿放光电缆,同孔穿放的光电缆宜同步实施。 ,按照越靠近机房越大的原则,一般预留 12孔,到用户端的管道在缆线一次到位的情况下可不预留。 管道容量参考下表: 表 4 驻地网管道容量配置参考 小区引入管道 主干管道 支线管道 单元引出管 机房引出管 楼内暗管 最低型 2 3 2 2 4— 6 2 基本型 3 3— 4 2— 3 2 6— 8 2 综合型 4 3— 6 2— 4 2 8— 12 2 ( 4) 手孔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建筑物引入等处;在交叉路口、设有室外光缆分支点的地方、道路坡度较大的转折处、采用特殊方式过路的两端(如顶管)等场合时宜设置手孔。 、燃气管、电力电缆等地下管线的检查井相互错开,其他地下管线不得在手孔内穿过。 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货物堆积、低洼积水等处。 ( 5) 手孔的类型和规格,按管道的远期容量选用。 远期管群容量大于 6孔及管道光缆需要分支的地方,宜采用大号手孔;远期管群容量小于 6孔的管道,宜采用小号手孔或 SK1手孔;驻地网用户端管道末端手孔,一般采用 SSK型手孔。 设备间、电信间设计要求 ( 1) 宜设置在覆盖区域的中心位置,有良好的安全和卫生环境,满足消防要求,XXXXX市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实施细则(试行) 路由进出方便,电源供给可靠; ( 2)原则上应设置在建筑物一层及以上,当条件不具备时,也可设置在地下一层, 但其应满足梁下净高不小于 ,且做 好防水处理、满足消防要求; ( 3)进出缆线路由要求平直、无迂回,设备间宜双物理路由接入。 ( 4) 设备间 交流电首选从地下室低压配电间引入,其次使用所在楼层配电间电源,动力引至机房内配备的交流配电箱,引入的容量不小于 15KW,用电单独计量。 交流引入电源线采用单项 /三相电,电缆布放规格为 VV22ZR325/VV22ZR 416。 ( 5)电信间 引入的容量不小于 5KW,用电单独计量。 交流引入电源线采用单 相电,电缆布放规格为 VV22ZR310。 ( 6) MODF、光缆交接箱等光缆配纤设施应统一采用 SC接口。 ( 7) MODF应选择外线每列 10块、容量为 720芯的标准型号,根据机房的进出光缆总芯数设置相应容量的配线架,并预留不少于 10%的空间,以备后期维护扩容需求。 ( 8) 设备间内建议新建走线架,走线架宽度不小于 300mm,宜采用铝合金材质,距地面高 23002400mm。 新设走线架采用房顶吊挂或对墙加固方式,吊挂间距应不大于 ,要求连接可靠,安装牢固。 ( 9)地面等效均布活荷载不应小于 6kN/㎡。 五、驻地网通信共建施工及验收要求 ( 1) 竣工技术资料 应 内容齐全、数据准确, 至少 应包括 主要 工程量 、 工程说明 、设备 和 器材明细表 、 竣工图纸 、配纤表、 测试记录 、 工程变更 、信息采集表。 ( 2)竣工验收需对配线设备、安装质量、光纤链路抽验时,抽样比例不应低于10%,全部检测或抽样检测的结果为合格时,质量判为合格。 ( 3) 工程宜按 下 表所列方式进行检验 , 检验结果作为工程竣工资料的组成部分。 表 五 工程检验项目及内容 序号 阶段 检验项目 检验内容 检验方式 1 施工前检 查 设备安装环境 设备间和电信间环境条件 施工前检查 器材检验 、数量、外观等检查; (手)孔器材检查; ; XXXXX市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实施细则(试行) 序号 阶段 检验项目 检验内容 检验方式 2 管道敷设 地下通信管道 件; 随工检验 隐蔽工程签证记录 ; ; ; ; 人(手)孔 、外形、尺寸等; ; 建筑物内配线管网 ; 、托盘、槽盒敷设; 3 线缆 敷设与连接 室外光缆 ; 随工检验 建筑物内线缆 ; 线缆接续与成端 ; 4 设备安装 光缆交接箱、配线设备、家居配线箱等设备 、容量; 随工检验 ; ; 5 系统测试 光纤链路测试 光纤链路衰减指标 随工或竣工检验 配线设备测试 ; 对绞电缆布线系统测试 ; ; ; 6 工程总验 收 竣工技术资料 清点、交接技术资料 竣工检验 工程验收评价 考核工程质量,确认验收结果 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 ( 1)车行道下管道沟底需铺垫 10cm黄沙,并考虑钢管等防护措施,防止后期道路及其它管线施工破坏已建成的通信管道。 ( 2)为保证通信设施的安全运行,通信管道与其他管线分隔距离应符合通信行业规范。 通信管道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详见下表。 XXXXX市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实施细则(试行) 表 6 驻地网管道 与其他管线间距 ( 3)驻地网管道埋深(管顶至路面)应符合下表要求,进入处的管道底部距手孔底板面不得小于 ,管道顶部距手孔上覆的净距不得小于。 表 7 管道最小埋深表 (米) ( 4)手孔内不同方向的管道相对位置(标高)宜尽可能接近,相对管孔高差不宜大于。 ( 5)管道敷设应有一定倾斜度,一般为 3- 4‰,不得小于 ‰。 ( 6)塑管管道沟应夯实、平整,塑料管接续采用套接。 ( 7)手孔的建设参照《通信管道人孔和手孔图集》( YD 51782020) ,验收标准参照 GB 503742020《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光缆工程施工及验收 ( 1)设备间至光分纤箱之间的引入光缆、光分纤箱至家居配线 箱之间的皮线光缆,全程光纤链路衰减应符合 GB 50846中的相关要求。 ( 2)光缆交接箱、光分纤箱应能适应安装环境,具有防尘、防水、防冲击、防盗功能,详细技术要求应符合《通信光缆交接箱》 YD/T 988的规定。 ( 3)光缆接头盒应由外壳、内部构件、密封元件和光纤接头保护件、外部固定件五部分组成,内部空间应确保方便光缆重复引入、固定操作和余留光纤盘放的曲率半径,详细技术要求参见《光缆接头盒》 YD/T 814的规定。 管线种类 平行净距 ( m) 垂直交叉净距 ( m) 备 注 热力管 给水管 污水、排水管 建筑红线 绿化 电力电缆 35千伏及以上平行间距 燃气管 类别 绿化带 人行道下 车行道 塑料管 钢管 XXXXX市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实施细则(试行) ( 4)另外, FTTH工程中涉及的光总配线架、光纤配线架、光缆交接箱、光缆分纤盒、光适配器、光纤 面板、家庭网关、光纤连接器、机械式接续子等等器件,请参见国家、通信行业相关标准。 ( 5)光缆敷设安装要求 ,侧压力以及曲率半径应符合光缆原性能指标要求。 ,切勿损坏光缆的外护层。 : 表 8 光缆施工预留要求 敷设方式 自然弯曲增加长度( m/Km) 人手孔内弯曲增加长度( m/每个人孔或手孔) 接续每侧预留长度 ( m) 设备每侧预留长度 ( m) 备注 管道 5 一般为 610 一般为1020 引上地面部分每处增加 68m ( 6)光缆的接续要求 光缆的接续主要是光纤的接续,包括接头套管的封合和安装及金属护层、加强芯连接三部分: ,应严格遵守生产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书及要求,每次光纤熔接作业前,应将熔接机的有关部分清洁干净,熔接前,光纤端面应按要求切割制作,接续时,应按两端光纤的排列顺序,一一对应。 ,在接续部位应立即做好增强保护。 ,应连续完成,不得。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技术规范(试行)
相关推荐
好,表面无划痕及外力冲击破损。 4)主要器具和设备必须有完整的安装使用说明书。 5)管道使用的配件的压力等级、尺寸规格等应和管道配套。 塑料和复合管材、管件、粘接剂、橡胶圈。 及其它附件等应是同一厂家的配套产品。 主要机具 1)施工机具见《施工机械表》 2)测量仪器见《施工机械表》 作业条件 1)管道施工区域内的地面要进行清理,杂物、垃圾弃出场地。 管道走向上的障碍物要清 除。
520 线 最低照度 光学变倍 22 倍 数字放大 无 镜头 F= 双滤光片 无 信噪比 大于 50Db(AGC 关闭 ) 视频 输出 (75 欧姆,复合 ) 摄像机控制 PTZ 电平控制、 RS485 控制、 RS232控制 菜单 中 /英 聚焦控制 自动 /手动 工作电压 直流 9V15V(推荐直流 12177。 ) 重量 日蚀型彩色摄像机 型号: WLC2066 概要及特点 : 日蚀功能
低效人工林 低效纯林 生态效益或生物量(林产品产量)显著低于同类立地条件经营水平的单一树种的纯林。 树种 (种源 )不适林 因树种或种源选择不当,未能做到适地适树,林木生长极差,功能与效益低,且无培育前途的林分。 病虫危害林 受有害生物严重危害且难以恢复正常生长的林分(林带)。 经营不当林 因经营措施不当、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林木生长不良,林分(带)功能与效益显著低下的林分。 衰退过熟林
比较简单;语文容易 懂,数学难理解。 95%的学生对数学阅读是望而生畏。 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 小学 一年级 阶段 又 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我常把这个阶段比作工人的上岗培训。 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 但 一年级学生刚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出来,大多数学生很不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