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大教育教师教研培训考核手册v1内容摘要:

熟悉当地教材的编写体例,掌握其内容特点。 教育教学能力  组织教学内容 教师应具备根据教材、考试大纲、考试命题特点和学生特点确定恰当的教学内容的能力。  掌握教学方法 教师应理解 常用教学方法 的原理,掌握 常用教学方法 的操作流程。 (以便在教案设计和课堂教学中能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  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应具备根据考纲和教材 设计恰当的教学过程、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的能力。  课堂教学能力 教师应具备根据教学设计把握课堂 (一对一或班组 )节奏、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 教师能力素质模型 12  学习评价能力 教师应具备选用恰当的评价手段、正确判断学生 的 学习情况的能力。  个性化教育能力 教师应具备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机、过程和方法进行了解、分析、判断和干预的能力。 服务与营销能力  掌握学科市场信息 教师应理解国家及当地教育政策、当地学校特点 、主要竞争对手特点、教材、考试说明,准确把握当地市场对本学科教学服务的热点需求。  学科营销能力 教师应具备了解或提炼解课程亮点、教师包装、了解和挖掘客户需求、公开课和会销,以便促成销售和课时结转的能力。  客户服务能力 教师应具备与家长、学生沟通,了解、引导和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 专业研发能力 (仅针对部分专业教师 )  市场调研能力 专业教师应掌握市场调研的方法和手段,具备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 课程设计与创新能力 专业教师应理解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根据市场需要、遵循公司产品研发规范进行课程设计开发与产品创新的能力。 教师能力素质模型 13  评价设计能力 专业教师应具备根据不同评价需要设计特定试卷或测评的能力,具备分析试卷或测评的难度、信度、效度、区分度等指标的能力。  培训能力 专业教师应具备进行教师培训的需求分析、课程设计、培训授课与考核的能力。  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专业教师应具备梳理个性化教育的规律、研究并提炼个性化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的能力。 沟通与管理能力 (仅针对承担了管理职责的教师 )  理解团队目标 教研教学管理者应通过认识商业和教育 的规律和理念,正确理解团队工作的意义、目标及评价方法,理解教学任务和研发任务的主要特点。  理解工作制度和流程规范 教研教学管理者应掌握公司及产品教研、教学职能部门的工作制度、质量要求及流程规范。  制订工作计划和管理资源能力 教研教学管理者应具备根据公司业务特点和要求,评估工作总量、制订详细工作计划、确定里程碑、合理计划并分配人财物等资源的能力。  团队建设与沟通能力 教研教学管理者应了解自我及团队成员特点,具备进行招聘及团队建设,发挥教师特长,营造积极沟通环境,为完成团队工作目标创造条件的能力; 教师能力素质模型 14  项目及任务管 理能力 教研教学管理者应具备带领团队按时间和质量要求完成团队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的能力。  部门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研教学管理者应具备合格的与上级、同级、基层部门或其他相关职能进行必要、积极的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教师培训大纲 15 3. 教师 培训大纲 制定培训大纲的目的,在于明确 培训的内容 及 对培训内容的 应有 掌握程度。 教师职业素养 理解并认同公司文化 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历程,公司的发展目标 理解公司的品牌产品、品牌优势 理解公司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培训行业基本知识 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 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观点 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观点 个性化教育的基本知识 掌握学力模型和个性化教育的定义 了解个性化教育的评价观和诊断方法 了解教师行为规范 了解教师的服务意识 教师培训大纲 16 了解教师的基本行为规范 了解常规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语言表达能力 普通话水平达到相应的国家规定标准 具备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简明性的能力 具备语言表达的趣味性和艺术性的能力 沟通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了解相互沟通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了解人性的特点和沟通的技巧 使用 常用 办公软件的能力 熟练使用 word、 excel 等常用办公软件 学科基础知识技能 理解课程标准 熟悉课程标准涵盖的知识内容和教学方向 正确理解本学科课程标准的编写指导思想 掌握学科知识 掌握本学科的全部专业知识 具备较强的解题能力 教师培 训大纲 17 掌握考试大纲 掌握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考点和题型 掌握考试大纲对主干考试内容规定的能力层级 掌握考试试卷结构(题型、题目的内容、赋分等) 掌握教材特点 掌握校内教学内容的选取、进度和课时安排 掌握对各教学单元知识点、重难点和考点的梳理 教育教学能力 组织教学内容 具有根据考试大纲、考试试卷和学生情况确定教学内容及重难点的能力 具有结合教材、大纲、考试试卷、选择适合的例题和习题的能力 具有结合教材、利用生产生活中的信息资源作为教学内容的能力 掌握教学方法 理解常用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 理解常用教学方法的操作流程 教学方法运用实例(交流教师 们 行之有效的教法) 在教案设计和课堂教学中能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培训大纲 18 设计教学过程 设计课堂教学的总体目标和不同阶段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确认 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课堂教学能力 具有组织教学和控制课堂节奏的能力 具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之间互动的能力 具有把握课堂提问的方向,有效推进教学进程的能力 能正确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处理偶发的特殊事件 学习评价能力 能选用恰当的评价手段 能用测试结果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 能用测试结果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个性化教育能力 能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机进行分析、判断和干预 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和干预 教师培训大纲 19 营销与服务能力 掌握学科市场信息 了解当地教材、考试说明,考试试卷的特点 了解当地教育政策、招生特点、办学模式等 了解当地市场对本学科教学服务的热点需求 了解当地竞争对手的产品特点、运营模式等 学科营销能力 了解或提炼课程的亮点、客户需求,促成销售和课时结转 能进行教师包装、公开课和会销,促成签单 掌握公司常用营销技巧和客户(家长、学生)沟通模式 客户服务能力 具有与家长、学生沟通,了解、引导和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 教师培训课程计划 20 4. 教师培训 课程 计划 教师 培训课程计划所列课程针对能力素质模型中前四个能力素质项目 , 覆盖《 教师 考核大纲》所有考点。 课程名称 课时 公司文化 2 教育学心理学 0(自修) 个性化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一)(二) 4 教师行为规范 2 课堂语言表达 2 沟通与合作 2 课程标准解读(五科) 2 学科同步课程(五科) 24 考试大纲解读(五科) 2 考试试卷分析方法(五科) 2 教材的内容安排及特点 (五科) 2 如何高效备课 2 教学方法探讨 2 一对一课堂教学 2 如何评价和鼓励学生 2 学科市场与营销 2 客户服务的基本技巧 2 个性化教育成功案例 /论文 写作要求 2 (说明: 每次教研活动 2 课时 ,每课时 1 小时 ) 教师考核大纲 21 5. 教师 考核 大纲 考核 性质 教师 考核是 对 教师 能力素质 的 考核 , 为 教师职级评定提供能力素质水平依据。 能力层级及 能力 要求的设定 能力层级 ,包括 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能力层级 1。 “记忆”指识别和回忆的能力;“理解”指解释、举例、分类、总结、推断、比较和说明的能力;“应用”指执行和实施的能力;“分析”指区分、组织和归属的能力;“评价”指核查和评判的能力;“创造”指生成、计划和贯彻的能力。 考核内容的能力层级(难度)在前 期 讨论和面向学大全体教师的“教师能力需要调研”的基础上设 定。 “教师能力需要调研”结果汇总 情况 如下: 教师职业素养 学科基础知识 教育教学能力 服务与营销能力 公司文化 教师行为规范 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 个性化教育基本知识 语言表达 沟通与合作 使用办公软件 掌握课程标准 掌握学科知识 掌握考试大纲 掌握教材特点 组织教学内容 掌握教学方法 设计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 学习评价 个性化教育 学科市场信息 学科营销 客户服务 I1 理解 理解 理解 理解 应用 理解 应用 理解 应用 理解 理解 应用 应用 应用 应用 理解 理解 理解 理解 理解 45% 41% 44% 40% 36% 38% 46% 39% 36% 37% 34% 38% 39% 36% 39% 38% 38% 44% 46% 39% I2 应用 应用 应用 应用 应用 应用 应用 应用 应用 应用 应用 应用 应用 应用 应用 应用 应用 应用 应用 应用 36% 42% 46% 42% 45% 44% 57% 38% 43% 40% 44% 39% 42% 41% 42% 38% 38% 32% 34% 39% I3 应用 应用 应用 应用 应用 应用 应用 分析 应用 分析 分析 分析 分析 应用 应用 应用 分析 分析 分析 应用 28% 38% 35% 30% 34% 33% 54% 29% 28% 36% 36% 30% 34% 29% 30% 29% 29% 34% 33% 35% I4 创造 评价 应用 创造 创造 创造 应用 创造 创造 评价 评价 创造 创造 创造 创造 评价 创造 分析 创造 创造 47% 29% 28% 45% 35% 33% 55% 29% 44% 31% 30% 42% 49% 52% 47% 38% 38% 28% 34% 35% 图表四 “教师能力需要”问卷调研结果 “教师能力需要调研”回收有效问卷 370 份,来自 29 个分公司的 92 个校区。 上表中选 1 参见 本杰明•布卢姆( Benjamin S. Bloom) 提出 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过程维 的框架。 教师考核大纲 22 取各个能力素质项目下得票最多的一个能力层级作为与各个能力素质项目对应的能力层级要求。 因为教师教研培训考核工作的首要目标是实现教师教育教学的“无过”化,所以我们把试题的基准难度定位在 I2 级教师(“放心”教师)所应达到的能力程度。 从上 表来看,对于I2 级教师在 能力素质模型第 4 项 的能力要求,大家比较统一的意见是认为应达到 “应用”这一能力层级。 同一个能力素质项目包含若干不同的考点,不同的考点之间的能力层级要求自然会有差异。 因此反映到考点这个层面上,就表现为存在适量的临近能力层级分布、但总体上以 “应用”为主要 能力层级的 特征。 “教师考核大纲”中 各个能力素质项目的能力层级设臵状况 如下 : 图表五 “教师考核大纲”的能力层级设臵状况 教师考核大纲 23 以上的考核能力层级设定虽然 整体上与 调研结果 保持一致 ,但 考虑到调研问卷范围的有限性、具体考点内容的特殊性,对 能力层级的设臵 还需要 在 今后的 考核过程中 不断 调整 ,以使考核内容的能力层级要求最大限度地贴合教育教学工作对“放心”教师的实际要求。 考 点 及 考点 能力要求 根据 《 学大教育教师教研培训考核手册 〃 教师 培训大纲》所规定 的 考核 范围 , 对 考 点 及考点 能力要求 明确 如下: 教师职业素养 理解并认同公司文化 公司的 股票代码、专用标识 (记忆 ) 公司的发展历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